建国以来土家族民间音乐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2015-05-30周谢
【摘要】建国以来学者们对土家族民间音乐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中国知网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可以发现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在音乐本体、文化解读、经济价值等方面经历了缓慢发展、平稳前行和持续高涨三个发展阶段。但就目前现状而言,土家族民间音乐要想继续发展,不仅仅要对文献进行研究,还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
【关键词】土家族;民间音乐;研究综述
通过对中国知网进行全文检索,共得到相关论文13700篇。自1951年吕冀在《人民音乐》上发表《学习民间音乐中的几个问题(上)(“河北民间歌曲选”代序)》一文后,拉开了中国民间音乐研究的序幕。时至今日,不断有学者对中国民间音乐形式进行研究。杨昌鑫发表在《中国民族》1959年第1期的《红军一来幸福来 土家族革命山歌》一文,是目前最早涉及土家族音乐的文章。本文通过对土家族民间音乐相关论文进行梳理和整合,探究土家族民间音乐发展趋势和方向。
一、土家族民间音乐相关问题发展历程
(一)缓慢发展(1951年——1979年)
土家族作为一个中华民族中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在1951年——1979年这27年内发展十分缓慢。在中国知网中,输入“土家族民间音乐”进行“全文”搜索,共搜得论文四十余篇,其中1965年——1977年之间,由于“文化大革命”,对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为空白。吕冀发表在《人民音乐》1951年第4期的《学习民间音乐中的几个问题(上)(“河北民间歌曲选”代序)》一文,就中国民间音乐学习的几个问题作出了阐述,是新中国最早对民间音乐进行论述的文章。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民间音乐一直在缓慢中发展前行。地方性的音乐研究相对较少,但是也不乏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研究的,如石夫在《人民音乐》1954年第1期的《从新疆民歌的记谱谈起》一文就是以新疆民歌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杨昌鑫发表在《中国民族》1959年第1期《红军一来幸福来 土家族革命山歌》一文,成为土家族音乐研究的开始。杨昌鑫在文中主要是搜集土家族革命山歌为主,如《阳雀一叫百花开》、《红军就是救命星》等,但是缺乏对歌曲的论述。
这一时期的整体特点为发展缓慢,对土家族民间音乐进行系统的研究还没有出现,只有对土家族歌曲的个别描述,土家族民间音乐研究问题还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概念。整个民间音乐研究也发展相对缓慢。
(二)平稳前行(1980年——1999年)
1980年开始,对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文章在数量上有明显的持续上升,这一时期的土家族民间音乐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形式被学者们所了解和熟知。彭南均发表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1期的《真挚朴实 优美动人——土家族情歌初探》一文,使土家族音乐研究独立于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并逐步走向系统化、科学化发展方向。彭南均在文章中将土家族情歌分为初恋歌、赞美歌、深情歌、相思歌、结交歌、离别歌、反抗歌等七类。并配以歌词,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982年后,以土家族音乐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开始持续增加,土家族民间音乐逐渐被大家所熟知,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音乐本体的研究上,由于当时技术有限,配以谱例的文章相对较少,大多只能结合歌词进行研究和分析,这一时期主要还有宋玉鹏,张宗荫发表于《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3期的《精巧醇沁 优美动人——浅谈土家族山歌》、彭南均发表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2期的《新颖奇特 形象生动——土家族情歌再探》、李卓干发表在《人民音乐》1984年第8期的《土家族“打溜子”》等。这一时期的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呈现出全方位、深层次的发展趋势。逐渐扩展到土家族民间音乐的方方面面。这一时期的土家族民间音乐研究开始运用人类学等学科的思维方式,其研究不仅仅是文献的阅览,同时兼顾田野调查。随着土家族地区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学者们对国内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越来越关注,这一时期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
(三)持续高涨(2000年——至今)
土家族民家音乐研究论文在这一时期发表篇目迅猛增多,其研究的领域和范围也逐渐扩张。学者们将民族学、历史学的知识予以运用,同时注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引进,注重研究的创新。深挖土家族民间音乐的民俗资料,注重人才梯级队伍的培养。中央音乐学院齐柏平在其2003年博士毕业论文《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中,对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让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以学位论文的形式进行呈示。熊晓辉发表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的《民族音乐“口述史”实存分析——基于土家族土司音乐研究》一文,就将口述史的研究方法与土家族音乐研究进行结合。
通过对研究篇目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土家族民间音乐研究,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多,更多的是方法的多样化,视野的开阔化。对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也不断的开拓创新。
二、土家族民间音乐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对中国知网的相关的土家族民间音乐进行检索,我国土家族民间音乐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语境
土家族民间音乐做为一种独立的音乐形式,用音乐语境对其进行分析,为最初的研究点和出发点。土家族人口众多,分布广阔,音乐形式多样,对其进行研究的重点主要可以分为:按地域分类,如湘西土家族、黔东土家族等。按音乐类型分,如土家族薅草锣鼓、土家族打溜子等。徐东娜发表于《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生态环境之差异对民间音乐留存的影响——保靖县与张家界土家族民间音乐采风有感》一文,通过保靖县与张家界两个地区的不同现状进行比较,分别从两地土家族民间音乐现状、生存环境对土家族民间音乐留存的影响进行土家族民间音乐的思考及批评。徐东娜在最后呼吁要将民间音乐的留存和留存过程当作一种社会现象看待,分析民间音乐和当代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对音乐形式的论述,同时对于民间音乐的传承和保护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
对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中也有大量涉猎,福建师范大学向华的博士毕业论文《土家族民歌旋律音调结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汤飞宇的硕士毕业论文《土家族薅草锣鼓歌研究》等。从不同的音乐形式对土家族民间音乐进行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学者们对民间音乐的研究,不仅仅是音乐本体的分析,更多的深层次的思考也随之而来。
(二)文化语境
音乐与文化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结合体,用文化的语境对土家族民间音乐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熊晓辉发表于《铜仁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土家族民间音乐艺术对湖湘文化的影响》一文,通过阐述土家族民间音乐艺术、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论述土家族民间音乐艺术对湖湘文化的影响。吉首大学尹江源在其2014年硕士毕业《湘西土家族梯玛歌文化阐释》一文中,就运用文化视角对土家族梯玛歌进行解读。通过对土家族梯玛歌程式化的展演方式、土家族梯玛歌多维性的主旨意涵以及土家族梯玛歌双重性的文本形态进行解读。
从文化的角度对音乐进行解读,结合民俗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对民间音乐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作用。运用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对土家族民间音乐进行研究的文章还包括中南民族大学谭志国的博士毕业论文《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西南大学杨亭的博士毕业论文《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等。
(三)经济语境
土家族民间音乐做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经济价值越加明显。刘廷新,李红兵发表在《四川戏剧》2006年第2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与启示——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一文,就湘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与崛起的湘西旅游业做了系统的阐述,同时分析了湘西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旅游业中的运用概况,总结了其启示。土家族民间音乐做为一种音乐元素的存在,其经济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怎样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其经济的挖掘将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湖南师范大学杨秀珍在其硕士毕业论文《张家界土家族民俗风情旅游开发研究》一文中,就张家界土家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市场需求调查、开发原则及模式、提升旅游开发水平的主要途径等几个方面做了一个系统的深入研究,对于土家族经济的开发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于土家族民间音乐的开发文章还包括昆明理工大学朱钰的硕士毕业论文《土家族傩戏面具艺术研究》、徐永志发表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的《湘西永顺土家族文化旅游发展刍议》等。当然,对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三个方面,在戏剧与电视艺术、美术、教育、等领域都有相对全面的研究。
三、土家族民间音乐相关问题的展望
在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中,发展至今,涉及的领域已经扩展到方方面面,论文成果整体水平较高。核心论文发表占所有期刊论文的将近一半,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和学术价值的文章大量涌现,为中国土家族民间音乐研究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在提升的同时,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可操作性较低。研究不够细致,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热点不断,但是都缺乏一定深度。
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在过去65年里所取得的新的成果我们是有目共睹的,本文仅选用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土家族民间音乐要想得到更好,更广阔的发展,还任重道远。对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笔者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注意对于年轻学者们的培养,构建合理的梯级队伍团队,这将是土家族民间音乐学科建设的关键。一门学科能够得到传承,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有思想的年轻人。反观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核心期刊发表作者还是以一大批所谓“权威”为主,学位论文中,有关土家族民间音乐的博硕毕业论文,数量虽然平稳增长,但是省级、国家级优秀学位论文却还未有过。其次,研究要更加细致,对于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当中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从小的地方入手。最后,要提倡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对于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既要重视实践也要重视理论。在借鉴民俗学、社会学、文献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同时也注重通过实践对理论进行补充和修改。相信在不久以后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在未来将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骥.学习民间音乐中的几个问题(上)(“河北民间歌曲选”代序)[J].人民音乐,1951,04:6-10.
[2]杨昌鑫.红军一来幸福来 土家族革命山歌[J].中国民族,1959,
01:29.
[3]石夫.从新疆民歌的记谱谈起[J].人民音乐,1956,01:41-43.
[4]彭南均.真挚朴实 优美动人——土家族情歌初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1982,01:85-93.
[5]熊晓辉.民族音乐“口述史”实存分析——基于土家族土司音乐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01:81-89.
[6]徐东娜.生态环境之差异对民间音乐留存的影响——保靖县与张家界土家族民间音乐采风有感[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5,02:17-23.
[7]熊晓辉.土家族民间音乐艺术对湖湘文化的影响[J].铜仁学院学报,2013,02:7-13.
[8]刘廷新,李红兵.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与启示——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四川戏剧,2006,02:77-79.
[9]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
[10]尹江源.湘西土家族梯玛歌文化阐释[D].吉首大学,2014.
[11]杨秀珍.张家界土家族民俗风情旅游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周谢(1990—),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音乐人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