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泡遍及各大洋,镜头追寻各色鱼螺虾蟹

2015-05-30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白鲨张帆海洋生物

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是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联合国教科文MAB水下摄影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特约水下摄影师,2013年他获得北京国际休闲潜水度假展水下摄影大赛冠军,曾受中科院邀请首次拍摄到了长江江豚的水下影像。生长于美丽的海南岛,从小喜爱潜水,曾去过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帕劳、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厄瓜多尔等许多国家,他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能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蓝色星球水下世界的水下摄影师张帆。

怎样才能获得水下摄影师的证书?水下摄影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张帆:水下摄影师并不需要专门的认定证书,当然首先你需要考取一个潜水证书,如果有兴趣,也可以进阶水下摄影专长,当你跟着教练学习完相关课程后,可以得到一张水下摄影专长证书卡片,但事实上,要想拍出好的照片,还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行。水下摄影所需要的装备很多,首先需要一个和你相机匹配的防水罩,这里推荐使用金属材质的防水罩,轻便结实还不会起雾,针对不同的镜头,一般也会有不同的玻璃防水罩可供选用。接下来你需要专门的水下闪光灯,闪光灯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输出功率的型号,当然,输出功率越强,体积会越大,价格也会越昂贵;在拍摄视频时往往会用到大功率视频长明灯,拍摄对焦时则会用到专门的对焦灯,而且对焦灯也有几个不同的颜色可供选择;在水下拍摄为了保持器材的中性浮力,浮力灯臂也是常备的器材,它们可以有效抵消沉重的摄影器材在水下的负浮力,让拍摄更加轻松;此外,其他的拍摄附件如柬光筒、近摄镜片等等在拍摄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您去过很多地方,拍过很多海洋动物,哪些地方和动物让您记忆深刻呢?

张帆:我去过很多潜水胜地进行拍摄,从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从西太平洋的帕劳,到南美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等地的深蓝海底,都留有我潜行的气泡。在澳大利亚林肯港拍摄大白鲨时,零距离的接触让我印象十分深刻,我强烈地感受到,其实大多数人对海洋生物的认识都是不准确的。大白鲨是海洋中顶级的掠食者,但它们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凶残,在温带寒冷的海水中,它们一般游速很缓慢,只有在捕食的瞬间会高速运动。而大白鲨对于潜水员的到访似乎完全没有兴趣,相比之下它们更喜爱工作人员为吸引它们靠近抛出的吞拿鱼头。与大白鲨一样,绝大部分的鲨鱼都是较为温顺的,它们大多十分谨慎,更不会主动袭击人类。小时候我在海边游泳总会担心被鲨鱼咬,拍摄了那么多鲨鱼的水下照片之后才完全颠覆了之前的看法。

水下摄影有危险吗?您遇到过吗?

张帆:水下摄影与其他摄影一样,都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这种危险性往往来自人为的疏忽。很多人认为海洋生物可能会对水下摄影师造成威胁,但其实如果没有人类的侵犯,海洋生物几乎不会主动袭击人类。给海洋生物足够的尊重,你会发现海洋其实是一个十分平和宁静的世界。我潜水这么多年来,除了被海胆扎过几次,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海洋生物的威胁。事实上海洋生物对于人类的打扰,第一反应通常是忍让或是躲闪。对我而言,水下摄影中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反复检查确认自己的装备,不能因为专心拍摄而淡忘安全问题。我曾遇到很多意外,比如遇见下降流,身体不受控制地下降,被急流冲走数百米,升水后等待很久不见船只接应等情况。一般的装备问题都可以靠定期检修来避免,而面对紧急状况,就需要冷静解决,一般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曾有调查显示70%的潜水事故发生在水面以上,大部分都是由于潜水员被经过船只误撞引起,可见潜水时保持警惕的重要性。

最后,请您给《百科探秘·海底世界》的读者说几句话。

张帆:我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照片和我的摄影理念。希望大家通过我的照片记住这些美丽而脆弱的海洋生物,并藉此建立新的海洋观,化解对海洋生物的许多误解,不再盲目认为海洋生物是危险的。我们的海底世界在近一个世纪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以鲨鱼为例,这些从远古走来的生物数量在近五十年内锐减了90%。2014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完成了一个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定,其中包括了全球465种鲨鱼,此项评定将74种鲨鱼列为受威胁物种。鲨鱼作为海洋生物链顶端的物种姑且如此岌岌可危,整个海洋生态的危机可见一斑。如果鲨鱼消失了,整个海洋生态链将会从上到下整体崩溃,其不可以预知的蝴蝶效应很可能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这甚至可能会影响到食物链末端藻类等浮游生物的生存,而大气层中所蕴含的氧气有70%正是来自这些海洋浮游生物。因此希望通过我的摄影作品,能让更多朋友了解并爱上这些海洋生物,一起来保护我们的蓝色星球。

猜你喜欢

大白鲨张帆海洋生物
神奇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动起来
什么样的海洋生物会发光
大白鲨
海洋生物
真真假假大白鲨
第二章 大白鲨来袭
可疑的家访
他只是被蜇了一下
来去无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