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空中的中国科学家

2015-05-30泉水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15年7期
关键词:发现者小行星天体

泉水

同学们都知道,太阳系除八大行星外,还有许多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八大行星小得多的小行星。迄今为止,在太阳系内已发现了约70万颗小行星,但这可能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究竟有多少,谁也搞不清楚。小行星位于地球轨道内侧到土星的轨道外侧的太空中。而绝大多数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内。其中一些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为此,曾有某些小行星与地球发生过碰撞。

小行星是早期太阳系的物质,是整个太阳系的组成部分。小行星与小行星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

我们对小行星的所知很多是通过分析坠落到地球表面的太空碎石。那些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称为流星体。当流星体高速闯进地球大气层,表面因与空气的摩擦产生高温而汽化,并且发出强光,这时我们称之为流星。如果流星体没有完全烧毁而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或称之为陨石、陨铁。

小行星一般都很小,迄今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2004年发现的2004DW,直径不过1 800千米。2000年发现的伐楼拿,直径为900千米:2002年发现的夸欧尔,直径为1 280千米:2003年发现的塞德娜,直径约1 500千米。最小的微型小行星形同一枚鹅卵石。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

小行星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一部分是一个永久编号,后面一部分是一个名字。所有的小行星命名,须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才公布于世成为该天体的永久名字,并为世界各国公认。早期小行星的命名多选取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后来演变为发现者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形式,绝大多数小行星的命名成为对特定人物、地点、组织或事件的纪念。

第一颗由中国人命名的小行星

人类发现第一颗小行星是1801年的元旦夜,发现者为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被命名为谷神星。

中国人第一次发现小行星是在1928年。当年,23岁的中国青年张钰哲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成为中国第一个学天文的留学生。经过刻苦努力,1928年冬,张钰哲终于发现了一颗旧星空图上没有的小行星。经过大量的计算,并通过权威的小行星中心站鉴定,最后证实:他发现的确实是一颗从未被人发现的小行星。按惯例,发现人自己可以给这颗小行星命名。张钰哲面对自己的成功,想到的是祖国当时正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凌,要为中华民族争光,于是毅然决定以“中华”来命名这颗小行星。这颗小行星的国际编号是1125,这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命名的小行星。

新中国成立后,张钰哲任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在紫金山天文台的行星研究室,天文学家近40年来有过近万次对小行星的成功观测,陆续发现了近千颗历史上没有编号的小行星,其中有120多颗多次被观测到,并精确地推算出了它们的轨道,得到了国际上的永久编号和命名权。

“袁隆平星”的发现和命名

尽管小行星很多,但要在浩瀚星海中新发现一颗小行星或别的什么星,并非易事,这需要高深的天体知识,熟悉天空每个星座、每个角落,还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与毅力、不怕吃苦的精神。因为,天文观测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夏天的蚊虫,冬天的低温都是个考验。

幸运之星终于降临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几位天文学家的头上——1996年9月18日晚,天文学家朱进、陈锐和观测助手马春梅(他们是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成员)值守施密特天文望远镜对小行星天区进行观测,他们特别留意白羊座。到第二天凌晨2点左右,眼光敏锐的马春梅发现,在白羊座编号M45C的天区内出现了一颗未见记载的小行星。这颗小行星亮度为18等(小行星自身是不会发光的,它的光亮是对太阳光的反射),视运动速度为每天8.2角分。20日晚,朱进、陈锐继续对这颗小行星进行跟踪监测,确认这是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被临时编号为B03100。之后,他们把这颗小行星和他们发现的其他几颗小行星的观测资料一同报到国际小行星中心。经专家确认,B03100确实是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并获国际小行星中心暂定编号1996SD1。1997年12月1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小行星通报”,宣布1996SD1小行星获永久编号81170

国际天文学界规定,小行星的发现者拥有对小行星的命名权,命名权在10年内随时可以行使。

为表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人类的贡献,1999年6月9日,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以8117小行星发现者的身份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报,请求将8117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此项申请得到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同时,还将他们发现的另外3颗小行星分别以巴金、陈景润、光彩事业来命名。为什么要把8117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呢?这是因为,在它暂定编号1996SD1中,SD与水稻的拼音字头相同。

他们都在太空闪烁

现在,天空中除了有“中华星”外,还有100多颗由中国杰出人物、中国地名和中国的著名单位命名的小行星。20世纪70年代,我国先后有一批小行星以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祖冲之、郭守敬、沈括等命名。

1990年3月11日,为表彰旅美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的杰出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编号为2752的小行星命名“吴健雄星”。这是我国首次以当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

之后,一批小行星陆续以当代杰出科学家,如杨振宁、李政道、周光召、钱三强、朱光亚、陈省身、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谷超豪、黄昆、吴孟超、李振声和闵恩泽等命名。

2001年7月8日,“金庸星”命名典礼在浙江大学隆重举行,著名文学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金庸接受了小行星命名证书和金庸星轨道运行照片。

2001年12月21日,一颗由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命名“钱学森星”。作为“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名字从此进入宇宙星空,铭刻下炎黄子孙对人类的科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至此,我国用科学家和文学家等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达100多颗,这是对知识分子创造性劳动和创新精神的高度肯定和赞誉。愿“张衡”“祖冲之”“郭守敬”“沈括”“袁隆平”“钱学森”等一系列小行星永远在茫茫宇宙中遨游,尽显中国人的风采和中国科学家、文学巨匠对世界科学文化事业的贡献。

亲爱的同学们,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吧,不久的将来,说不定哪颗小行星会镌刻上你们的名字呢!

知识链接

链接一——小行星的命名常规

小行星一经命名则由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告各天文组织,成为国际性的永久命名。其命名规则有:

1.命名尊重小行星发现者的提议,甚至发现者可以申请为各种动物命名。

2.一般命名仅授予在某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者团体。

3.地名和事件也可申请命名。

4.政治家、军事人物或者政治、军事事件必须在逝世后或发生100年以后才能命名。

链接二——部分与华人有关的著名小行星

第一颗在中国土地上发现的小行星:139九华星(发现者:J.C.Watson)

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1125中华星(发现者:张钰哲,后1 125更改为3789)

第一颗以中国人名命名的小行星:1802张衡星(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第一颗以中国地名命名的小行星:2045北京星(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第一颗以中国县名命名的小行星:3611大埔星(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第一颗以中国太空船名字命名的小行星:8256神舟星(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为表扬香港中学生陈易希在发明上的成就命名的小行星:20780陈易希星(发现者:LINEAR小组)

为纪念北京奥运会而命名的:2008北京奥运星(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连接三——以我国大学命名的小行星

北京大学星

1998年5月4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一颗最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北京大学星”。小行星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072。

南京大学星

2002年5月16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58年4月7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901的小行星命名为“南京大学星”。

北师大星

2002年,经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发现的编号为8050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北师大星”。

山东大学星

1997年10月15日,施密特项目组发现一颗小行星,这天是山东大学建校96周年校庆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家天文台决定将它命名为“山东大学星”。

中国科大星

经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讨论通过,国际小行星中心于2007年4月2日将19298小行星永久命名为“中国科大星”。

清华大学星

2011年4月,清华大学建校百年,以“清华大学”命名的小行星永久编号为16982。它是1999年1月10日,由施密特项目组于兴隆观测站发现的。

连接四——用我国地名命名的小行星

1999年12月1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611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大埔星。这是首颗以我国县名命名的小行星,这颗小行星是紫金山天文台于1 981年12月26日在双子座发现的。大埔是广东省的一个县,被称为“侨乡”,是这颗小行星发现者杨捷兴的故乡。

2000年1 0月2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观测中心、中国2000年委员会宣布将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14147的小行星命名为“温岭曙光星”,以纪念我国大地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浙江温岭石塘镇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目前我国发现的小行星中,获得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的近400颗。起初,我国发现的小行星陆续用一些省份、城市等的名字命名,如北京、广东等,使华夏大地进入宇宙星空。“中华星”“北京星”“延安星”“喜马拉雅星”“希望工程星”等璀璨的“中国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骄傲,在广袤无垠的太空遨游,与日月星辰争辉,光耀天地!

链接五——以我国中学师生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2002年7月发布的小行星命名中,有三颗是以我国中学老师和学生名字命名的。第一位是2002年英特尔优秀教学奖的获得者——华东师大二附中老师叶佩玉,编号为12881的小行星被命名为Yepeiyu;第二和第三位是入选2002年英特尔国际科学工程大奖赛决赛的江苏南京金陵中学高三学生华演与北京八十中高二学生孟奂,编号为11730的小行星被命名为Huayan、编号为12106的小行星被命名为Menghuan。这三颗小行星都是由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小行星搜寻项目美国的LINEAR计划发现并命名的,同时他们还命名了另外100位获得英特尔大奖赛决赛资格的其他国家的中学和另外4位获奖老师。

猜你喜欢

发现者小行星天体
NASA宣布成功撞击小行星
我国发现2022年首颗近地小行星
太阳系中的小天体
测量遥远天体的秘籍
一分钟认识深空天体
“发现者”卡纳里斯的法律方法论
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做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
三位引力波发现者分享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小行星:往左走
新天体类型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