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格拉底对“神”的理解

2015-05-30郑思莹解玲洁

2015年8期
关键词:神谕弗洛智者

郑思莹 解玲洁

摘要:在柏拉图早期的所谓“苏格拉底式”的对话篇中, 苏格拉底只是一个代表或者代号,他是最聪明的人则是意味着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像苏格拉底一样明白自己的智慧实际上上毫无价值的人——苏格拉底只是一个爱哲学的哲学家,并不是所谓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智者。

关键词:神;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在柏拉图早期的所谓“苏格拉底式”的对话篇中,从《欧绪弗洛》篇到《克里托篇》,我们明确一个问题,就是苏格拉底在追寻一个事物或概念的本质——《欧绪弗洛篇》的虔敬,《克里托篇》的法律。那么作为《申辩篇》这个最能体现苏格拉底智慧与逻辑的篇章,他又在追求什么呢?法庭指控:苏格拉底犯有爱管闲事之罪,他对地上天上的事物进行考察,还能使较弱的论证击败较强的论证,并唆使其他人学他的样。[1]但是为什么苏格拉底爱管闲事?为什么可以用较弱的论证击败较强论证?这就引出了一个论点“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ophist and philosophy?”究竟智者和爱智慧的人即哲学家是不是同一码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苏格拉底被美勒托等人告上了雅典的法庭,罪名包括引入新神、对神不敬、教唆青年等等,后来被法庭判处他以死刑(饮毒芹汁)《欧绪弗洛篇》。苏格拉底坦然接受这一判决,虽然这是愚众的错误的判断,然而却是合乎雅典的民主程序的(《申辩篇》)。在审判的前一天,一年一度前往提洛斯的朝圣船已经起航,按照规矩,须待该船返回的次日方能执行死刑。(《斐多篇》)有的朋友为苏格拉底四处奔走,在朝圣船返回的前夕打算帮助他越狱,被苏格拉底拒绝了,他认为这是在破坏与自己城市的协议和违反作为公民的诺言(《克里托篇》)。

一、苏格拉底

希腊的德尔斐神庙被喻为是最接近神灵的地方,每当人们遇见重大问题的时候,人们都会去那里乞求神的暗示,望能指点迷津。苏格拉底的朋友凯勒丰一日去了德尔斐,向那里的神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神很干脆的说:没有。苏格拉底听到这个神谕后很不满意,因为苏格拉底并不认为自己是有智慧的,无论大小都没有。可是神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苏格拉底决定一探究竟,同时找出一位比自己更聪明的人,证明神谕出了错,最终寻找神的真谕。

苏格拉底先找到了一位政治家,这位政治家自我标榜知识渊博,与苏格拉底无所不谈,但是苏格拉底却发现事实上他并不聪明,他只是自认为自己很聪明,恰恰相反的是,苏格拉底发现自己比他聪明,因为苏格拉底并不会认为自己知道某些他不知道的东西,他对他自己的无知了如指掌。从这一点上看,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稍微比他聪明一点。

一天,苏格拉底又找到一位诗人,诗人自命不凡,而苏格拉底发现的是他们写诗的不是智慧,而是某种天才或灵感。苏格拉底这就认为,这些诗人并不具有诗的知识、真知和理念,仅仅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并不是理性的判断。并且他们是诗人这一事实使他们认为自己对其他所有行当都具有完善的理解,而对这些行当来说他们实际上是无知的,诗人与政治家一样。

最后,苏格拉底去找到了一位技艺娴熟的工匠,然而苏格拉底发现,工匠确实拥有深刻的知识,而这一方面恰恰是苏格拉底没有的。但是仅仅是在这个领域之内,工匠比苏格拉底拥有更多的知识,跳出这个领域之外,工匠与苏格拉底是一样的,他们没有任何知识。但是不幸的是,工匠与诗人一样,自认为拥有一切的知识,具有对任何事物完善的理解,苏格拉底对其是及其失望的。

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通过对政治家、诗人、工匠的了解,苏格拉底认为他们都具有统一的错误,那就是自认为自己知道一切的知识。那个神谕无非是他用来告诉我们这个真理的一种方式,你们人中间最聪明的是向苏格拉底一样明白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毫无价值的人”。神谕说他最聪明,并非意味着他最有智慧,而是他知道自己的无知。神希望以此告诫世人,每个人都需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有可能认识到更大的世界。这就是苏格拉底最著名的“自知其无知”。[2]

“自知其无知”的命题中,包含了苏格拉底终身强调的另一命题,即“认识你自己”。他的重大意义在于他是第一次真正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认识你自己”本是德尔斐庙门楣上所题的铭言,苏格拉底把他纳入了自己的哲学思想,这是西方哲学史进程中一个重大的转折。[3]在此之前,古希腊不是关注与人本身无关的事情。从此,他改变了早期哲学的研究方向,使求之于外,转为求之于内。

“认识你自己”对西方哲学的主体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开辟了古希腊哲学研究的新领域,第一次在哲学的意义上发现了自我,开创了苏格拉底式的哲学思维方式,不仅使其作为自身的做人原则及终身的理想和追求,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面对现实社会,我们同样需要苏格拉底的智慧,“认识你自己”仍然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课题,因为人只有真正的认识自我,才能深刻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

苏格拉底从最开始就是围绕着各自的思维轨道进行交谈。两个人在虔敬的“性质”和“表象”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点。尽管苏格拉底以其严谨的逻辑和幽默的口才说的欧绪弗洛落荒而逃,但是他也没有获得了虔敬的定义。正是因为苏格拉底这种令别人厌恶的交谈方式,注定了他被处以死刑。但是,从他们俩人交谈中智慧的火花仍然刺激着我的心灵。我不禁要问: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表象是我们可以认知的,我们究竟要停留在表现沾沾自喜如欧绪弗洛般自大的生活,还是寻求事物的本质哪怕最后得到一个悲剧的结局。

我认为:“苏格拉底因不同意神谕的说法而开始了与‘智者们的探讨,发现这些人夜郎自大,并不知道他们其实是无知的,苏格拉底之所以被称为最智慧的人,其实并不是说他无所不知,而是作为一个爱智慧的人,自知其无知,永远在追求真的道路上。他最简单的目的只是想让大众从‘不知其无知的泥潭中解放出来,意识到无知,趋向智慧,但悲剧的是,这个他认为的善行恰恰恰恰惹怒了大众。”上文提到的sophist和philosophy的区别现在就明显显现出来了,智者——自认为无所不知不晓,但是真的存在这样的人么?哲学家——永远寻求更进深层次的真善美。这就像登山一样,你是想在山顶俯视山下沾沾自喜,还是一直在往山峰攀登的道路上不断地充实自己。毫无疑问,苏格拉底选择了后者,哪怕他真的有能力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而我们这些初入茅庐的新人该如何抉择呢?似乎那句“哲学是反思的,没有终点的,如果没有了反思,哲学就死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哲政学院)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19页。

[2]周辅成:《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评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

[3]《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上卷 北京大学哲学系 商务印书馆, 2012

猜你喜欢

神谕弗洛智者
手握神谕的人
智者说
智者说
班纳吉、迪弗洛和克雷默: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秋鸽予我
弗洛普西的小兔子的故事
赏月
宠物狗弗洛比
The Wise Man End the Rumer 遥言止于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