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管理的定位

2015-05-30田昌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辅导员心理健康

田昌

高等学校的辅导员工作,是其完成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在高校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各高校更加注重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纷纷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在此方面高校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认清了新时代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以及应该采用的工作模式,这种深刻的感悟更有利于辅导员工作顺利的展开,并提高其工作效率。下面将针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展开探讨分析。

高等学校的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引导、指导、实施者,是高校教师队伍、管理队伍的一份子,更是维系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安全纽带。所以,高校针对辅导员进行准确的定位,然后辅导员再准确的演绎自己的角色,就会对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目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创新,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责任也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要求。辅导员已经由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转型为以“塑造大学生成为国家栋梁”为核心的教育、服务、管理和人生领航者,并逐步的向着“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知心朋友”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做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引领者

高等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人才。学校进行高标准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更是大学生成为有用之才的前提要求。因此,高校辅导员的首要任务就是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要秉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政府的政策、方针等传递给大学生,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能力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能力以及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并以此帮助他们耐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与此同时,辅导员要引导、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深他们对国情、社会的了解程度以及正确的认识祖国建设、社会改革,并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来引导大学生从实践中、社会中得到学习和启发,不断加强培养其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以及坚定其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

做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知心朋友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大学生的挑战也在逐步呈现上升趋势,他们越发觉得“学习难,就业更难”,以至于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巨大压力。目前,高校学生多为“90后”,他们受改革开放的影响最大,这使得高校管理者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以此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课题。高校辅导员工作处于大学生工作的最“前线”,是和大学生有着密切接触的工作者,他们对大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力。辅导员要多关心、关注大学生,多了解、倾听他们的心声,成为他们健康成长过程中的知心朋友,并对他们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干预等工作,努力培养他们阳光和健康的心灵。因此,辅导员要多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提升自我心理素质的同时更要培养自身的洞察、沟通能力,并注重对心理咨询技巧的提高,以利于及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通和引导。另外,高校相关部门也应对此多加重视,比如定期选派辅导员参加校内、校外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争取在短时间内使所有辅导员都能接受正规、专业的培训,以此来提高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水平,并为校园的稳定和谐提供保障。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传授给大学生各种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其做人的道理以及如何做人,并解答大学生的人生困惑和传授他们文明之道,努力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以及成才。

做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者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高等学校招生目标在不断的扩大,导致大学生增长速度领先国民经济增长水平,以至于造成大学生供给和社会需求不平衡的局面,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造成这种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究其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是由于高等学校扩大招生目标造成供需不平衡,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以及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调整滞后和国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高校针对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缺少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职业目标普遍存在比较模糊的现象。要想将“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进行良好改观,首先,高校要对专业设置进行积极的改革,辅导员要从大学生的大一阶段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技巧,调整就业期望值等。其次,高校要注重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教育,培养其创业能力的同时为其提供创业机会,为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提供基础保障。

做大学生工作的理论研究者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大众和社会化的迅速发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业规划和职业指导等多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90后”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学生主体,使学生工作出现新挑战和新矛盾,学校必须要采用科学的理论体系,对辅导员工作实践进行指导。也可以这样说,如果工作实践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那它往往是盲目性的,会给工作带来偏差和失误。高校辅导员务必要提升完成工作的实效性,向着专业、职业和专家化的方向实现自身可持续的发展,努力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过程中的理论研究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快不断进行理论探索、研究的脚步,将发现的问题和案例融入到学生工作的理论研究中去,以此来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而言之,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自身角色定位,积极主动的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瞬息万变,及时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加强自身的职责感、使命感,不断的加强自我学习能力并虚心学习,热爱、安心于本职工作,在完善自身素质的同时更要逐步探索和总结学生工作的规律、性质,并且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谱出更美丽的诗篇。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