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谈表叔沈从文:一生从容
2015-05-30刘杨
刘杨
在2015年6月13日下午,已经91岁高龄的艺术家黄永玉携新作《沈从文与我》在北京单项空间与读者见面,并与到场的媒体以及读者畅聊与表叔沈从文之间的动人往事。《沈从文与我》由湖南美术出版社与博集天卷联合出版,讲述中国当代最优秀的艺术家与文学大师之间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本书记录的历史再现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与人格魅力。
常德爱情故事
黄永玉与沈从文都来自湖南凤凰,两人的亲戚关系也很近。沈从文的母亲是黄永玉祖父的妹妹,所以黄永玉称沈从文为表叔。近一个世纪时间里,两家关系一直非常密切。此外,沈从文在黄永玉父母的相识、相爱过程中还扮演了一个特别的角色。
黄永玉的父亲名叫黄玉书。在1922年的湖南常德,沈从文与黄玉书共同寄宿在一家小客栈里。沈从文曾经在文章中这样写道:“至于那时的我呢,正和一个从常德师范毕业习音乐美术的表兄黄玉书,一同住在常德中南门里每天各需三毛六分钱的小客栈中,说明白点,就是无业可就。表哥是随同我的大舅父从北平、天津见过大世面的,找工作无结果,回到常德等机会的。”
黄玉书在常德遇见了同样来自凤凰的姑娘杨光蕙,当时杨光蕙在常德女子学校担任美术教员,两人很快便相爱了。黄玉书恋爱后,回到客栈让擅长文学的沈从文代笔给杨姑娘写情书。沈从文在文章中回忆:“每每回到客栈时,表哥便向我连作了十来个揖,要我代笔写封信,他却从从容容躺在床上哼各种曲子,或闭目养神,温习他先前一时的印象。信写好念给他听听,随后必把大拇指翘起来摇着,表示感谢和赞许。”
之后,黄玉书和杨光蕙的爱情进展很顺利。1923年,沈从文远赴北京追寻自己的文学梦,黄玉书与杨光蕙则在常德完婚。1924年他们的长子在常德出生,这个孩子便是黄永玉。
《沈从文与我》一书中还原了黄永玉眼中的沈从文。91岁高龄的黄永玉表示,表叔沈从文是他写得最多,也是写得最丰富生动的一个人物,他钦佩表叔坚韧的性格,欣赏他从容不迫的人生姿态。他在新书中记述了他与沈从文的诸多交往细节,沈从文不仅是他的表叔,也是其一生的领路人,表叔沈从文鼓励他完成了离开凤凰小城、回国、摆脱文革困境等人生重大改变。
黄永玉的名字“永玉”正是来自于沈从文。1946年前后,黄永玉发表作品时使用的是本名“黄永裕”。沈从文认为“永裕”这个名字意指小康富裕,更适合于一个布店老板,“永玉”则有永远光泽透明的意思。于是,黄永玉接受了沈从文的建议,在发表作品时使用“黄永玉”这个名字,一直到今天。
黄永玉第一次见到沈从文是在他十岁那年。当时沈从文回乡探母,在外玩耍的黄永玉被告知自己家里来了个北京的客人。黄永玉回到家,看到沈从文和自己的祖母在轻声细语地说着话。他问沈从文是从北京来的吗?坐过火车和轮船吗?后来,他被告知,沈从文是自己的表叔,是个文学家。
两人再次联系时已经是1947年初。当时黄永玉已经是活跃在上海的木刻家,他将四十多幅木刻作品寄到北平,希望得到沈从文的指点。沈从文十分欣赏黄永玉的木刻作品,并且将这些作品推荐给他的朋友和学生,比如萧乾、汪曾祺等人。沈从文的推荐对黄永玉刚开始的木刻事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1947年,黄永玉与汪曾祺在上海成为朋友。1948年,黄永玉在香港大学举办的人生中的第一次画展便是由萧乾促成的。
一生从容
黄永玉将沈从文作为自己的“人生标杆”。他在活动现场说:“这个人离开我们还不太久,没有多少年,但是(我感觉)这种人在今天看不会再有了。”黄永玉与沈从文之间不仅有感人至深的亲友情感,还有惺惺相惜的文化情怀。在黄永玉的一生中,表叔沈从文一直占据着颇为重要的位置。三十多年时间里,他们生活在同一城市,有了更多的往来、倾谈、影响。亲情、方言、熟悉的故乡、相同的艺术家身份等多种因素使得他们两人少有隔阂,交谈颇深,哪怕在政治运动此起彼伏的日子里,往来也一直延续着。
黄永玉在活动现场回忆了一段在文革时期与沈从文相遇的情景。那时他和沈从文在路上遇见,是绝对不能说话的。黄永玉说:“他也看见我过来了,两个人就在几秒钟里面,他讲了三个字:‘要从容。这么一个温和的人,说出这三个字包含多么大的勇敢,还有包含对付将要来临的时事,那种从容的方式对待它。‘要从容这三个字对我的启发很大,给我增加了勇气。”
有人在问黄永玉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一下他眼中的沈从文。黄永玉回答说:“我想到了钱钟书先生的一段评价:‘你不要看沈从文那么善良,温和,他不想做的事你刀子架到脖子上他也不会做。这是真的,钱钟书先生同他来往也不是很多,但是他对他(沈从文)是相当了解,因为我们住在一个院子,有一次我到他屋子说有人骂你们两位了,你看到了没有,他说看到了。我说有什么感觉?他说我希望我跟从文一起努力,多做作品,好让他骂,要不然他就没有东西骂我们了,我们要努力工作,好提供材料让他骂。文人有一个特征,用别的力量很容易摧残的,文人很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的思想情感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