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思远旧藏古陶瓷之青釉器鉴赏

2015-05-30

收藏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刻花通体刻划

安思远先生(1929-2014年),美籍,为著名学者、古董商人及藏家,生前因其于亚洲艺术研究及鉴藏方面所做之开创性贡献,而在亚洲及美洲地区广受敬仰。安思远毕生经手、交易、收藏的亚洲艺术品无以计数,曾被视为“亚洲艺术品头号猎手”,有人曾说:“如果亚洲艺术界有皇帝的话,那非他莫属。”他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其中最著名的是碑帖和明清家具收藏,除此之外,安思远的藏品涉及青铜器、陶瓷、石雕造像、碑拓、玉器、书画等多个领域,中国陶瓷的收藏虽不是安思远藏品中的主打系列,但他也收藏了四、五百件之多,质量上更是名品济济,上溯新石器时代陶器,下迄清代瓷器,而其中又以宋瓷最为出彩。现选介安思远收藏的青釉瓷器供藏友欣赏。

青釉双系罐

西晋越窑产品,高9.5厘米,直径18厘米。

罐圆唇,敛口,鼓腹较浅,外壁遍布细弦纹,口沿外对称贴绳纹环形系,圈足较高,微外展;通体施青釉,内壁满釉,圈足不施釉,露胎棕灰色,足内六个垫烧痕。

青釉虎子

西晋越窑产品,高20厘米。

此器体积硕大,壶口上扬,上塑虎头,连绞索形提梁至后腹上部,根部饰曲蛇纹。球形腹饱满,平底。通体施青釉,玻璃质感强,为越窑青瓷中之佳品。

虎子类器物,两晋时期皆生产。1965年江苏省江宁县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墓出土一青釉虎子,亦为球形腹;1974年山东邹城西晋永康二年(301年)墓出土有一青釉虎子,亦饰虎头与曲蛇纹,与此器纹饰几无二致。另温州博物馆藏西晋永宁二年(302年)墓出土瓯窑虎子,亦为球形腹,且提梁根部似乎也装饰有曲蛇纹。综上所述,安氏藏品当为西晋中期产品。

青釉熊形插器

西晋越窑产品,高8.5厘米。

此器中空,模塑成蹲熊形。熊圆目,翻鼻,龇牙,作吃食状;左上肢搭于膝,右上肢弯曲向口中送食状,下肢皆蹲曲;头部两侧双耳亦有孔向上;通体有纹饰:排线纹表现鬃毛,两腮凹点纹,背部两侧对称四个漩涡纹,下腹部亦有漩涡纹。通体施青釉,底部亦挂釉,有七个垫烧痕。

南京博物院藏有出土于1966年的青釉熊形插器,与安氏藏品体积、造型、纹饰几乎完全相同,二者当为越窑同时期产品。

青釉狗圈

西晋越窑产品,高6.3厘米,直径13厘米。

卧狗雕塑圆目吐舌,神态生动;狗上腹部划翅,尾盘曲;下连托盘,为狗圈,托盘平沿,沿较宽,浅腹,平底,外沿下两道凸弦纹。通体施青釉,底足亦满釉。

福建霞浦县西晋元康九年(299年)墓、浙江诸暨县西晋永宁二年(302年)墓皆出土有相似器物,可见安氏藏品也应为西晋器。

青釉三足连盘灯

东晋瓯窑产品,高6.9厘米,托盘直径15.5厘米。

灯盏碗形,圆唇,外沿一道凹弦纹;下联三足,与盘粘接,盘宽沿,浅腹,平底。通体施青釉,近底处露胎,盏沿部点褐斑。

浙江温州地区的瓯窑两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烧造青瓷,产品与越窑相似,但烧成温度、胎釉结合度等,皆略逊于越窑,其产品常以点褐彩装饰。

青釉四系罐

隋代中原窑场产品,高12.6厘米,口径5.6厘米。

罐平唇,短颈,鼓腹,饼足。上腹部环饰一周凸条带。施青釉近底,积釉处有天青色窑变,尤其上腹部所环饰凸条带处,釉色很美,有人认为,此类窑变釉,是钧釉的早期源头。

此器为北方中原地区青瓷。北朝与隋代北方很多窑场皆烧造类似青瓷,如山东曲阜窑、淄博寨里窑、枣庄中陈郝窑,河南安阳相州窑、河北邯郸临水窑等。

青釉刻花贴塑龙纹瓶

北宋耀州窑产品,高16.4厘米。

盘口,束颈,颈中部有凹弦纹,斜肩,腹微弧,圈足。颈肩之间置三系,系外贴塑蟠龙三只,腹部一面坡刀法刻花卉纹,近底足处刻仰莲瓣纹。通体施青釉,底足无釉,露灰白胎。与此瓶相似器有出土于陕西彬县、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件和海外收藏的两件,耀州窑考古发掘中出土有类似残器。

青釉刻花执壶

北宋耀州窑产品,高21.7厘米。

喇叭口,圆唇,束颈较长,斜折肩,长腹微弧,圈足,曲柄置于口沿下方至肩部,另一侧对应置细长流,肩部另两侧设双系,外贴塑如意云头形片饰。自颈至腹以弦纹划分为三个装饰区,颈部刻仰莲瓣纹,肩部刻覆花瓣纹,腹部刻折枝牡丹纹。通体施青釉到底,圈足刮釉,露灰胎。耀州窑博物馆藏有一件与此器造型、装饰完全相同的执壶。

青釉镂空复层熏炉

北宋耀州窑产品,高9.7厘米,外口径14厘米。

口沿隆起,宽沿外展呈圆盘状微下斜,外腹笔直,下部两层台式足墙,雕如意云头状六足,内胆涩胎,斜深腹。宽沿刻串枝牡丹纹,外腹三处镂空卷叶纹。釉色青绿,釉面光亮,略有乳浊感。台式足内壁也施釉。此器与耀州窑发掘出土的“两套件无腰式矮圈足套炉”类似。

青釉刻花钵

宋金时期耀州窑产品,高8.6厘米,口径15.3厘米。

钵薄圆口,深直腹,下腹内收,圈足。腹部刻缠枝牡丹纹。通体施青釉,内壁满釉,圈足无釉。釉色青绿,玻璃质感强。

青釉刻花碗一对

北宋耀州窑产品,高7.8厘米。

侈口斜壁深腹,下腹斜收,圈足。外壁剔刻复层仰莲瓣纹。通体施青釉,足底无釉。釉色青绿,玻璃质感强,胎灰白坚致。

青釉剔刻花四系小罐

北宋越窑产品,高14.2厘米。

平唇,短直颈,平肩微下斜,肩部置四小系,长腹微鼓,下腹收,隐圈足。四系之间间刻五朵小花,肩下剔刻覆花叶纹,与系的位置相合,并与下腹部仰莲瓣纹上方的仰花叶纹相对应;腹中部剔刻双层台式开光,内剔刻大团花,花瓣上刻有细排线,具有典型的越窑装饰工艺特点。通体施青绿釉,口沿和足底刮釉。棕灰胎,较坚致。

青釉刻花粉盒

北宋越窑产品,直径13.4厘米。

子母口,盒盖中部隆起,出环形凸棱呈开光状,内刻划牡丹纹,边缘亦起窄棱,之下成母口外壁,盖上两棱之间环形空间刻划细线划花。盒体子口,口沿外壁竖直,浅腹,下腹斜收,撇足。通体施青釉,底足亦施釉,足心有环形垫烧痕,盖与盒体内部皆施釉,口部扣合处刮釉。

青釉划花十棱执壶

北宋龙泉金村窑产品,高24.5厘米。

盖呈三层宝塔形,周有十棱,下层九面饰镂空心形孔,余一面刻两小圆孔,以备系绳与壶柄连接之用。壶长直颈,圆肩,圆腹,圈足外撇,外足墙饰两道弦纹。颈、腹、圈足皆十棱十面,以双竖线棱隔开,每面细线划复层花瓣纹,肩部一侧置双泥条曲柄,对称一侧置管状曲流。通体施淡青釉,积釉处色深,底足亦满釉。足内有垫烧痕迹。胎浅灰白,较细,坚致。现所见类似执壶多为八棱,而安氏所藏执壶为十棱,十分罕见,是一件难得的精品。

青釉刻划花梅瓶

北宋龙泉窑产品,高19厘米。

瓶口外翻,短颈,溜肩,鼓腹,圈足。自肩部以下腹以弦纹隔成四层,每层刻划纹饰,尤中间两层刻划花卉纹更为精彩,最下一层刻划复层仰莲瓣纹。外壁通体罩青釉,色调偏黄,为典型北宋龙泉窑釉色。底足无釉,露棕灰色胎。

绿釉大碗

金代河南窑口产品。高10.4厘米,口径23.8厘米。

圆唇,敞口,弧腹较深,圈足。青釉色调呈绿色,釉面光润匀净,底足不施釉,露胎呈土黄色,质坚,但颗粒较粗,有杂质。河南博物院藏有一件淅川县丹江口水库沉船出水的青釉大碗,其造型、胎质、釉质皆与本器相同,被认定为邓州窑烧造,故本器当为邓州窑烧造。

青釉鬲式炉

南宋龙泉窑产品,高9.8厘米,口径12.3厘米。

炉平折沿,短直颈,折肩,扁圆腹,下置三袋形足,腹部有三处出筋与三足对应。通体内外施粉青釉,釉质匀净厚润,有冰裂纹,凡转折、出棱处皆釉薄可透胎骨,足端无釉,胎色灰白。此炉釉美形佳,是南宋后期龙泉窑典型产品。

青釉点褐彩印花扁瓶一对

元代龙泉窑产品,高12.4厘米。

八瓣形花口呈喇叭状,束颈,颈部置对称无孔双耳,长斜肩,扁腹两侧鼓出,自花瓣口豁处出棱至腹胫交接处,覆盘状圈足。通体施青釉,多处点褐彩斑。足着地处刮釉。

元代龙泉窑盛行点褐彩装饰,浙江省武义县出土的元代高足杯,其褐彩的呈色、形状和底足的工艺特征,与这件器物颇为接近。

青釉刻转枝莲纹碗

明代龙泉窑产品,高7.6厘米,口径17.2厘米。

侈口,薄圆唇,深腹,弧壁,圈足。通体施青绿釉,釉质厚润匀净,底足裹釉,外底心刮一涩圈以便垫烧,可见火石红。器壁内外刻划装饰,外壁刻转枝莲纹五朵,足墙刻划回纹;内碗心刻十字杵纹式花、叶,内壁刻转枝莲纹五朵,口沿饰二方连续卷叶纹。纹饰繁密,构图严谨,布局均匀,刀法圆熟。(责编:雨岚)

猜你喜欢

刻花通体刻划
痛风
浅谈青瓷刻花装饰艺术的现代表现形式与图案创新
通体结冰的球
西夏黑釉剔刻花瓷与宋元黑釉剔刻花瓷的对比研究*
论陶瓷刻划花艺术类别与特征
一种通体大理石瓷砖的制作方法
耀州瓷刻花装饰手法与创新
中国沉香基地及通体结香技术
不确定信息下凸优化问题的鲁棒解刻划
浴火涅槃釉色凝 妙手幻形刻花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