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蕴华千年

2015-05-30李君

收藏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雁北窑口瓶体

李君

两宋以及辽金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历史上的顶峰,山西作为中国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成为我国北方重点产瓷区,其中雁门关以北的广大地区所生产的黑釉剔划花作品,又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具特色的瓷器作品(图1)。

所谓的雁北黑釉剔划花,就是先将瓷土用手工转轮拉坯成型后,再施含有高铁质的黑釉,最后用工具刻划纹饰,有些纹饰还要剔去背景并一次烧成。因此具有雄健厚重、酣畅淋漓、黑白分明的风格(图2)。

雁门关以北,在两宋期间曾经长时间被辽所控制,后来又为金所有。尽管辽金统治期间,这一带战争频繁,但是在民间,由于文化纽带和血缘的关系,其商品交换、工艺交流却从来没有间断。因此,辽金时期雁北的制瓷技术与其相邻的河南、河北各窑口的关系十分密切。甚至在近、现代较长一段时间的鉴赏中,曾一度把这些作品归入到磁州窑之中。但是,随着科学的考古工作不断地深入和发展,这种颇具雁北特色的黑釉剔划花作品,由于个性突出,风格鲜明,最终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韵味来。

事实上,雁北地区生产瓷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其胎土基本上和北方各大窑口一样,都是一种被称为大青土的瓷土,只是胎土颗粒通常被淘练得比较粗一些。器物黑色的釉面也和北方各窑作品大略相似:大部分像镜子一样的光润细腻,其中也有一部分釉面较粗,颜色发褐不亮。一直到了辽金统治时期,雁北黑釉剔划花的风格和北方各窑作品出现了较大不同:雁北地处三晋北方的苦寒之地,由于宋辽金之间战争不断,因此民风强悍、朴实,然而这一地区的历史沉淀却又十分深厚。雁北作品,不像一般北方的剔花作品那样,是在白色化妆土上先画黑色的纹饰,再在黑色的纹饰上剔刻(图3)。雁北的作品索性是整个先上黑釉,晾干后就直接刻划上强劲准确的线条,有些再把纹饰的背景底子剔去,露出黄白的胎,最后进炉一口气烧成。少数一些特别精细的作品,还要在黄白胎体上涂一层稍白的化妆土,增强了纹饰的浮雕感(图4)。此阶段雁北的黑釉剔划花作品造型常见有碗、盘、吐鲁瓶、玉壶春瓶、大罐、带系罐等。体形高大的器物一般有两层或三层装饰带,纹饰题材有各式花卉、花鸟、婴戏、人物、鱼纹、兔纹等。纹饰之间还常常用弦纹或者反“S”曲带纹相间隔,其中最常见的是缠枝花卉和折枝花纹饰。这些图案一般都是装饰在立件器物的肩腹部,其花卉往往是被刻划得叶肥瓣厚、充满生机。同时,作品使用的线条细劲简洁、坚定酣畅,使得这一类作品呈现出一种特别大气的磅薄气势(图5、6、7、8)。

辽金统治阶段作为雁北黑釉剔划花的鼎盛时期,生产的有浑源、大同、怀仁等窑口,其中又以浑源所作的黑釉剔划花最为精美。1955年山西天镇夏家沟出土的金代黑釉剔划花瓶(图9)和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大德八年”铭吐鲁瓶(图10)等等,就是这一类作品。

笔者曾应邀去德国收藏家艾克夫人的寓所,在她满架珍罕的中国古代艺术品中,一只典型的雁北黑釉剔划花玉壶春瓶(图11),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但见此瓶釉面乌黑光润,颈部纤细挺拔,腹部却丰满圆润,造型婀娜多姿。瓶通高约29厘米;底足内外满釉,足端左右斜削;淘练得比较细的胎土呈浅黄色、手感轻巧。剔刻在瓶体肩腹部的纹饰疏密有致,线条生动流畅而且毫不含糊:先用双弦纹把肩腹部分成两个区域,并且用劲挺有力的细线在上下两个区域中分别刻划出缠枝纹轮廓,再把缠枝纹的背景底子剔去,露出胎体,最后在露胎处加上适度的白色化妆土后入窑烧制而成。在瓶体图案中,盈细刚劲的线条和肥大厚拙的花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同时整个瓶体黑白对比醒目,具有厚重的浮雕立体感。这种艺术处理大大增加了玉壶春瓶的丰满生动之美,也使此瓶整体给人呈现出婀娜而简洁、明快而浑厚的观感。这种效果正是雁北黑釉剔划花所具有的清新厚健的特点,它较之其他瓷器品种,更具备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因此受到了众多资深收藏家的喜爱,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大藏家往往对此情有独钟。他们常常会在各类大拍上不惜一掷千金,就是为了夺得这种心头之好。

有着浓郁特色的雁北黑釉剔划花作品,经过千年沉积,无论是在艺术成就上还是工艺技术上,都充分反映了两宋辽金时期中华民族的文化高度,也为那个时期陶瓷生产中风格的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图12)。应该说雁北黑釉剔划花作品,是中华民族陶瓷大家庭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奇葩。她那独特的审美风格,为中国的陶瓷艺术史增添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其间蕴涵的深邃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是十分值得今天的我们去品味。(责编:雨岚)

猜你喜欢

雁北窑口瓶体
怀念雁北
一种塑料瓶体包装设备
一种可变换角度的离心式研磨机
明清鱼纹瓷器装饰研究
元代出土瓷器鱼纹装饰研究
浅谈延长窑口浇注料寿命的措施
巧开瓶盖
大雁北飞又南归——寻访原红一军团供给部科员蓝勇的人生足迹
创新型可控药量瓶体结构设计
宋代“窑系”概念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