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御夫,还得靠心术

2015-05-30小卡

健康之家 2015年8期
关键词:杨莉习惯孩子

小卡

徐倩的烦恼:老公生活习惯不好

徐倩的老公是经常需要去工地的建筑工程师,工作忙碌,每天下班都又脏又累。徐倩要求他回家先洗澡然后换睡衣,可每次他都一身灰尘地瘫倒在沙发上。有时候太累了,甚至不洗澡就上床,让她无法忍受,只能跟他分房睡。

两人生活了那么久,在家里,徐倩也就默默忍受了,可在外人面前,老公也这样,实在让她受不了。例如,上次跟朋友一起出去旅行,徐倩的老公和朋友的老公换着开车,轮到徐倩的老公休息时,他说先睡一会儿,于是把鞋一脱脚翘得老高开始睡觉。车里顿时有一股怪味儿,徐倩的朋友不好说什么,只能默默打开窗户。徐倩觉得简直太丢脸了,晚上跟老公说,他却完全不当一回事儿,认为大老爷们这样没什么,又不是小姑娘。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衣服乱扔、去别人家用马桶也不记得把坐垫掀起来、随地吐痰……当然徐倩的老公也有很多优点,例如仗义、热情、大方。可他的生活习惯问题的确让徐倩,甚至是身边的朋友都感到尴尬和难受。

专家建议:让他从好习惯中获益

我们知道一种行为只要不断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婚后最具挑战的事情就是“战胜自己的习惯”或者说是“改变对方认为的坏习惯”。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不愿改变坏习惯的人,是因为“缺乏自控力”。也就是不能自己控制自己。但从心理角度看,每一个坏习惯都反映了我们自己的深层需要。很多人不愿改变是因为他们能从这些习惯中获益,比如,徐倩的老公不洗澡想睡就睡,在车上脱了鞋不管味道有多大。

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作为一个建筑工程师,他压力大吗?他每天工作很忙碌,要画图纸,测算的数据一个小数点后面的数字都不能有差池,再冷再热也要跑去工地查看情况。当你精神高度集中工作这么累的时候,你可能真的没有力气再走到洗澡间。所以徐倩老公的这个习惯,让他能想睡就睡,让他能马上放松,让他能有精力应对第二天的工作。

面对他这样的习惯,徐倩最需要的就是给他关心,而非批评责骂。他回家的时候给拧上一条热毛巾,端上一盆热洗脚水,让他感受更舒服的休息,让对方在新的行为中有更大获益。

杨莉的烦恼:老公太抠门

杨莉的老公太精打细算,已经到了吝啬的地步。如果说杨莉买了衣服、包之类的要对老公瞒着真实的价钱还算是许多夫妻间常见的事儿,可有时候他宁愿自己活受罪,也不想多花一点钱。比如一大家人去旅行,他一定要住最便宜的宾馆,结果热水和暖气都不热,弄得一家人都不舒服。第二天大家提议换稍微好一点的宾馆,杨莉的老公居然说,那你们去吧,我们两口子就住这儿,挺好,反正跟你们那儿也近,我们晚上去洗个澡就行。

杨莉的老公虽然不花钱,可也没存多少钱。例如,几年前一个朋友的饭馆要开分店,让杨莉两口子入伙,正好他们手里有二十来万。可杨莉的老公就是不同意,说是有风险,结果人家的饭馆火了,如果当时投资,两三年就回本赚钱了。后来杨莉说,既然不投资,那不如用这钱换套房吧,老公又唱反调,说楼市肯定要降,结果到现在,那钱还存在银行里贬值,当年看好的房早已买不起了。买车也是犹豫不决,等到限号了,又来不及了。

杨莉认为老公对钱的认知有很大的问题,只知道存银行,根本不关心通货膨胀等问题,也不愿意承担一点风险,小钱舍不得花,大钱也赚不到,生活质量得不到改善。

专家建议:做个给他安全感的妻子

“抠门的人都缺乏安全感”,这句话虽然有点武断,但确实能反映一些抠门人群的心理特质。对生活没有安全感的人,渴望通过控制周围的人和事、家里的钱财来确保自己够安全。很多节约到抠门的职场人士,往往因为感受到工作极大的压力,他们害怕自己未来哪一天失去保障,所以在抠的同时,他们感受到了安定。

面对这样的抠门老公,杨莉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决断力。婚姻中遇到问题的确需要夫妻双方一起商量,但在一段婚姻中也不能太受制于对方的习惯和不安情绪,要懂得适当地为家庭为自己做主。

另外遇到这种抠门丈夫,杨莉需要在事情发生时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感觉和需要说出来,让对方知道,而且在讨论时,一定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预订酒店的事情,杨莉就应该果断地作出自己希望的决定。她可以告诉他,大冷天出门在外,最需要确保的就是大家的身体健康,如果没有暖气,又不能洗热水澡,这样出来很容易生病,到时候不仅花更多的钱去医院,还不能健健康康地工作。

当然,抠门这种毛病,不是很快就能解决的,这需要杨莉慢慢在新环境中给他建立新的生活习惯,只有逐渐适应新习惯,旧有的才会慢慢戒除。

范征的烦恼:没法跟老公沟通

范征越来越不想跟老公说话了,谈恋爱时,觉得他挺能逗乐的,现在觉得他说的全是废话。例如,孩子要升学了,范征跟她老公商量,到底是读公立还是私立,结果他侃了半天谁家的孩子读这个学校学坏了,谁家的孩子读那个学校老是吊尾车,可说到自己孩子该怎么办,却是一点主意都不拿。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儿也是这样。例如去看电影,范征说剧情让她很感动,老公却说演员不好,范征说我觉得演得挺好啊,老公说他私下作风不好,范征说那这部电影也好,老公又说她就是看人家长得帅。最后两人差点为了这点小事儿吵起来。其实范征并不特别喜欢这位男演员,纯粹烦老公这种你跟他说东,他却要说西的习惯,两人讨论的根本就不是一件事儿。可老公丝毫不知道范征在气什么,觉得她简直莫名其妙。

一次,范征和老公回父母家吃饭,嫂子和哥哥正在说最近买哪只股票不错,范征的老公就开始插嘴,说什么股票都不靠谱,他同事的亲戚借钱炒股,结果赔了个底朝天,一下子把嫂子和哥哥的脸都说绿了。范征气得不行,让老公这个连股票账户都没有的人闭嘴,饭桌上的气氛顿时更低沉了。范征觉得自己的老公一张嘴就是一个二百五,似乎永远也不知道正确的话题是什么,需要他发表意见的时候他东拉西扯,不需要他发表意见的时候,他又胡说八道。

专家建议:让他有认同感

这个老公是“推倒积木”型人格。在幼儿园里,几个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搭积木。有一个孩子因为想法总是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最后被大家撵了出去,他只能在旁边看着。充满了被排斥感的这个孩子,开始喋喋不休地批评这几个孩子搭积木的方式,甚至有意无意地搞破坏,比如藏起一块,或者故意碰掉一块。最后,他干脆直接上手,把大家搭好的一个城堡全部推倒。这就是“推倒积木”型人格。他们首先内心中充满了被排斥的愤怒,他们表达愤怒的方式就是“拆”,想方设法地拆除他人正在建设的东西。当他经常这么做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反正你们最后要拒绝我,我不如一开始就攻击你,批评你。而这样的做法又会进一步强化他的处境。

范征的老公就是这样一种性格。因为总是被各种群体排斥,他的内心始终处于一种愤怒的状态。孩子上哪所学校的问题,实际上是选择进入哪个群体的问题。而进入某个群体是范征老公内心的一个“结”,因为他总是被拒绝或者被撵出去。所以他就用批评和放大失败来先行拒绝,“反正你不要我,我还嫌你不好呢”。他们充满了负面能量,随时在用攻击性语言批评别人的人,实际上是在表达被群体排斥的不满。他们习惯于“拆”,不能忍受“建”。在他的意识或者潜意识里,一切建设性的,积极的东西都是错的,他一定要批评,攻击,直到拆了为止。如果他拆不了,就要把怒火发泄到离他最近的人身上。

这样的性格往往遗传自父母,成型于童年,要想修正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我们首先要摸清他的需求,他的需求来自于被认同的愿望。所以范征在初期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去学着努力地包容他,真心热情地欢迎老公进入到某个“群体”或者活动,并且真诚地表扬他说,这个活动没有他根本就办不成。当他被认同的需求满足之后,范征就要耐心地引导他一起来“搭积木”,也就是共同完成一项正向的任务。当他从正向的“搭积木”中收获积极乐趣的时候,就会慢慢建立起正向的、积极的,受人欢迎的思维。

这是一个艰苦的、长期的过程,两个人都要准备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是慢慢调整过来之后,双方都会体验到收获的乐趣。

郑思远的烦恼:老公耳根子太软

人人都说郑思远的老公脾气好,可她宁愿老公有点脾气,别什么都听别人的。本来已经说好了郑思远坐月子请个月嫂,两边的老人都别过来住,可临近预产期了,老公变卦了,说还是让妈来陪着坐月子吧,她老人家信不过月嫂。郑思远还没来得及发表反对意见,婆婆就已经提着行李住进来了,好不容易约上的月嫂也给退了。结果郑思远的这个月子过得极不顺心。

公公住院一个月,本来商量好了,由郑思远和老公弟弟的妻子轮流送饭。弟弟的妻子临时接到通知要出差,她可以选择不去,可她舍不得优厚的差补,就跟郑思远的老公商量,能不能让嫂子辛苦一下,郑思远的老公一口就答应下来了。郑思远非常生气,自己工作也不轻松,自己去送饭,还得把孩子送到自己父母家,这下好了,孩子干脆一个月都住在外公外婆家了。她问老公,为什么不事先跟自己商量一下,老公说,人家是工作上的事儿,会记你的情,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弟妹会多分担一点。可问题是,这种情况并非第一次发生,每次都是老公这个老好人一口答应下来。

郑思远埋怨老公,为什么每次你都向着其他人,不能为我考虑一下呢?老公说,我平时不是什么都听你的吗?不错,每次遇到事儿,都是郑思远拿主意,老公基本不会有异议,可如果这时候旁人又说了什么,老公就会倒戈。基本上是,别人的意见最大,老婆的意见第二,他自己的意见不重要。郑思远希望老公有时候也可以争一下,坚持一下,哪怕是反对自己也好。

专家建议:鼓励他多承担责任

不懂拒绝,是因为他不能承受批评,不能承受决策的后果。郑思远坐月子,实际上她自己已经做好决策,请月嫂。对于老公来说,他不必承受请月嫂这个决定的后果。当自己的母亲认为这个方案不好,应该自己来的时候,他马上意识到一旦月嫂真的出了问题,他将无法承受来自母亲的批评,以及这件事情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他答应了母亲的要求。其实,他把承受这个后果的压力转移给了妻子和母亲。在给父亲送饭的问题上,弟妹提出了要求,他作为哥哥,第一反应是同意。因为他不敢承受可能来自母亲的批评,至于这件事的后果,是妻子承担,他是划算的。

郑思远和老公的日子就这样慢慢地过成了母子关系,一切都是妻子决定,丈夫为了避免遭受决策错误的批评,干脆只听媳妇的;在外面有事,他习惯性地把压力转移给妻子,其实是“母亲”,所以表现为耳根子软。

郑思远要想把丈夫扳过来,就要先试着让丈夫承担一些小小的责任,然后对他进行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赏。然后慢慢地加大责任的强度,让丈夫学会承担,包括承担批评和不良后果。这貌似是在训练小孩子,而这恰好是她的丈夫最缺失的部分,这个课需要慢慢补。

当他学会承担的时候,耳根子自然也就硬起来了。

猜你喜欢

杨莉习惯孩子
上课好习惯
失去双臂的杨莉用“脚”打理出精彩生活
An introduction of robust reasoning in teachers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不要和闺蜜说秘密!婚姻危墙下害惨了“仗义”弟弟
好习惯
无臂女孩杨莉,以脚代手描绘美丽人生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