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味道依旧如初

2015-05-30诸荣会

国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楼大厦小桥流水一座座

诸荣会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印象中的江南,是杜牧笔下的小桥明月,柳永词中的烟柳繁华,丝管悠扬处的歌喉婉转,小庭深院里的几盏清茶……杏花烟雨,粉墙黛瓦,这些江南独有的韵味,令人心驰神往。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那时的江南,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花的芬芳和草的清香。“江南路,云水铺,出门进门一把橹。”那样的江南,四季的清风中都裹挟着雨的清凉和水的腥臊;还有那粉墙黛瓦的素淡,吴侬软语的甜糯,春茗佳酿的醇香……

这一切正是江南的味道——不但浸透在阳光中,飘荡在晨风中,弥漫在暮雨中,而且还婉转于梁祝化蝶的优美旋律中,氤氲于湖笔宣纸制造的淋漓水墨中,萦绕于每一个中国人都必定会做的江南梦境中。

江南的味道远不止这些!那一座座石拱桥,驮走了江南多少风雨?那一条条小河,流去了江南多少岁月?江南的味道中,也沉淀着风雨的凄楚、汗水的苦涩和岁月的艰辛。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故乡在江之南岸,也在很小的时候便在“样板戏”中学会了一个形容江南美好的词——“锦绣江南”。只是那时我除了在作文中常用这个词大唱那些只不过是人云亦云的赞歌外,说句实话,生活中反而常常想:连吃饭都常常成问题,自己天天生活的这块土地又如何能算得上是“锦绣”呢?有人告诉我,这是因为我的故乡并非正宗的江南,正宗的江南并不是这样。于是从那时起,我的心中便有了另一个江南——既在心中,又在远方。

从此,我之于江南,如同一个痴情少年,终日遥望着自己思慕已久的人儿,却又不能与之相交相知,而她对我只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那杏花、春雨、油纸伞,那粉墙、黛瓦、石拱桥,仿佛走在大街上突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曲线优美的朦胧背影,令人心旌摇曳而又茫然怅然……

我自称是半个江南人。与此同时,我也越来越热衷“江南游”,尤其是近年来,我几乎走遍了整个江南。要说究竟走过了多少小桥流水人家和稻花香里阡陌,走过了多少个杏花春雨的清晨和落霞孤鹜的黄昏,还真是说不清楚。说得清楚的是,我因此而写下了几本有关江南的小作。

写下的这些有关江南的文字,我只希望它能为故乡和江南留下一份昨天的记忆、今天的印痕和明天的期待,只因为生活中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江南文化已经被毁了,江南味道已经变了。

是的,今天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古道西风瘦马”变成了高速公路上车流如水如电,梦里水乡变成了人头攒动的旅游胜地……这样的江南还是江南吗?这样的江南还有江南的味道吗?这样的疑问听得多了,我便想用自己的文字告诉人们,江南的这一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那一座座高楼大厦,实际上都只是那粉墙黛瓦马头墙长高了而已;那一条条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的车流,只不过是那曾摇晃着梦想的乌篷船摇快了而已;还有那今天所有用多媒体包装过的繁华、热闹和喧嚣,只不过是昨天那小巷深处讨价还价的市井声放大了而已……

其实,江南改变的只是她的外形,而她的味道一点儿也没变!

猜你喜欢

高楼大厦小桥流水一座座
奇妙的连云港之旅
叶茂林作品
江南
蜘蛛丝发射器
我从梦境中走过
小桥流水人家
高楼大厦“走”起来
瑞雪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