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美术欣赏教学新境界

2015-05-30王岱亮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内容

王岱亮

摘 要:美术欣赏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通过作品欣赏并评述相关作品,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但当前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大多数教师只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对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过程与方法以及美术教师在教学欣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都没有达到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现状;内容;过程与方法;欣赏教学注意事项

一、当前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

学校艺术教育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初中美术教学已纳入中考考核内容范围,美术欣赏与评述教学内容在新课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注重于技能的教学,对美术欣赏教学只是一带而过,特别是在只注重文化课教学的学校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我从平时的听课与调查中发现,好多教师面对欣赏课都会感到力不从心,太程式化,形式化,缺少深度与梯度,感觉是在上语文课或者历史课,有的甚至整节课讲授,教师讲的多,又抓不住要点,学生感到泛味,达不到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不要说情感的升华。教师很少对美术欣赏课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有的教师的美术教育理论不够系统,特别是边远的农村中学专职的美术教师很少,直接影响上课的必备的欣赏教学设备(幻灯片、挂图、音像资料等)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已经具备,但有的教师不会使用或不想使用,老师自己对美术欣赏教学不重视,教学研究就不可能摆到应有的位置。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直接的原因,有的学生由于缺少欣赏的方法和受审美经验的局限,当面对一件作品时,往往只会用“像不像什么”来评价作品。对于写实风格的作品,学生产生认同感可能会强些,而对于写意或抽象表现的作品因与学生的审美经验就有一定的距离可能就不知所云了,更谈不上欣赏与评述了。 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自己也存在许多困惑,但通过参加了各种理论培训学习与实践活动,我的认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这里浅析一下自己对美术欣赏的看法。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你想欣赏艺术,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那么面对一幅艺术作品,我们该如何欣赏与评述?作为我们美术教师自己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应该学什么,如何学,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美术欣赏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观赏来达到掌握知识、开拓视野、接受教育提高欣赏与审美能力为教学目的。它是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者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的活动过程,是接受者在审美的经验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课主要是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并评述相关作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欣赏能力奠定基础而设置的。

二、美术欣赏包含的内容

美术欣赏包含的内容一是属于美术常识、概念方面的内容。这部分主要通过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分析,让学生明确美术概念、分类、艺术创造与材料、审美情趣、形式与内容具象与抽象等内容,对初中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由于教学课时有限,也不可能作深入的理论探讨,只要让学生从感知上有所认识,初步具备一个基础知识体系。二是美术作品的欣赏内容。包括中国古代与现代美术,世界古代与现代美术等内容,在教学中要重点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产生和发展演化过程与艺术特点所呈现的自然美与艺术美。三是绘画语言方面的内容。如绘画中的构图,造型、透视、色彩、用笔、用色等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体会画面的节奏主旋律美、外形透视准确、色调协调呼应、线条流畅生动、空间层次分明、质感肌理明显、风格个性独特等一系列形式美。这三方面内容都是为了让学生体味作品的艺术美,感受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一)直觉与感知过程

美术欣赏作为一种精神审美活动,比其它活动更需要自己去积极观察思考、判断与想象,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一定要从其构图、形、色、点线面的排列组合,用笔用色等造型因素入手,教师设计问题(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让学生感受艺术作品的外在的形式美,激发学生的感知认识,有时也可以带点强制性的程式化措施使学生养成欣赏的习惯,启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实感受,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界限,能够让学生面对一幅作品以一个完整的印象呈现在自己的大脑中,才能进一步去品味认识作品的内涵。

(二)体验与想象过程

学生感知了对作品的形式美之后,教师这时就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情感认识层次,领略作品的内在艺术世界的美丽,这个过程通过联想与想象来实现,可以设计成: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初中学生思维敏捷,面对一个具体的艺术形象,会有意无意地联想起有关的事物或者类似的经历,并会想象出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对作品品味的升华。学生面对宋代崔白《双喜图》,一眼就可以感受到画面有兔子、小鸟、树木、小草与竹子,这时如果教师能从动态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幅秋风萧瑟的景象,兔子与小鸟都是容易受惊的动物,一只黄褐色的兔子停在草地上,仿佛听到什么声音,受惊后回头,却看到一树枝上有两只小鸟正在鸣叫着飞下来,它们在秋风中一惊一乍的神情让秋的荒凉萧瑟更加强烈。画面是静态的,通过想象可以感觉到画面的声音与动作,并且可以描绘出情节,这都是发挥联想与想象而得来的。当然对艺术作品的联想与想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艺术形象或情感表达进行提示,尽可能还原艺术家心中要表达的艺术感受,同时由于学生审美期待视野不同与经验的局限,对同一主题与风格不同的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面对《开国大典》由于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学生感受就会有所不同。

(三)理解与创造过程

在对作品的体验与联想的过程中,学生的理性认识不断提高,对作品的理性判断能力做出了较深层次的理解与创造,但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学生对美术作品必然会产生各种看法或不同的评价。常言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是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该给予尊重和认可。教师可以作一些提示或补充,但绝对不要轻易地将专家或教师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教师在这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分层教学,对初一二学生讲课不宜哲理化,要多用口语化来表达自己的认识。而对初三学生可以略加抒发,把作品中的作者意蕴尽可能挖掘出来,教师要做好有选择性的课前准备,对课堂要有所预见,选择作品一定要有代表性,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对某画家、某作品进行讨论也可以对画展观后感进行座谈,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面对宋徽宗赵佶画《芙蓉锦鸡图》轴,可以设计成你喜欢这件作品吗?作者想表达什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作品中品味作者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种道德品性。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这些都是他对大臣的要求,通过这样的分析就可以深层次地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加深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四、美术欣赏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美术欣赏课一定要结合学生年龄段生理、心理特点,尊重学生自己的感受,围绕教学目标要求,增强学生感性认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强调欣赏与实践相结合,避免枯燥、理性和表面说教。

(二)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满堂灌,抓住教学重难点,在关键地方、关键时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去积极观察思考、探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去大胆表述。

(三)以美术欣赏学习为突破口,加强与同行交流,要经常开展有特色的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策略,将科学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四)因为在好多学校美术教学并没真正落实在学校教学计划中,有的只是应付检查而去设置课程,更谈不上考核与评价,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包括物质保证,如经费、材料等)与帮助,才能确保自己的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总之,美术欣赏课开展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上好欣赏课,平时一定要不断积累自己课内外的知识,锤炼自己基本素质,拓展教学新思路,学会尊重自己的教学,欣赏自己的教学,用实际行动与教学成果去赢得社会的肯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编.艺术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2]吴东梁,樊学川编著.普通初中美术课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

江苏省涟水县蒋庵中学。

猜你喜欢

过程与方法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准确理解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
农村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与方法之我见
主要内容
关于全班同读一本课外书的阅读评价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