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水墨的笔墨精神

2015-05-30刘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水墨笔墨精神

摘 要:当代水墨创作的多元化发展,使得新形式的水墨作品不断涌现。但是无论当代水墨在形态上如何变化,都离不开自己的传统文化土壤,它的核心依然是笔墨的表现性以及笔墨的审美意味和情趣、人的生命意识、宇宙意识、人格精神以及形而上、象之外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思想等中国哲学思想所构成的笔墨精神。

关键词:当代水墨;笔墨精神

“水墨”一词的运用使得中国的传统绘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放,彻底打开了一个新的水墨实验空间。水墨画创作的多元化的发展,使得以水墨为媒材的作品不断涌现。尽管当代水墨与传统艺术有很大差距,但是它始终没有脱离笔墨精神这个核心。所谓笔墨精神,就是笔墨的表现性以及笔墨的审美意味和情趣,人的生命意识、宇宙意识、人格精神以及形而上、象之外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思想等等,是我国哲学思想在意识领域内的折射。当代水墨的笔墨精神,始终围绕着笔墨这个有形的线索,贯穿着艺术创作的始终。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中国文人在水墨艺术创作中追求的宇宙观念,自然观、人生观,生命存在的无限性,它是我们在水墨艺术中超越有限、追求无限从而达到永恒的一种精神存在状态。

一、“文人”群体的变化

在传统水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绘画成了主流,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一个阶层——“文人”的存在。它是两千多年传统农业文明中的一种价值体系,它所长期延续的价值理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水墨艺术的创造者,文人所坚持的人格独立性和学术纯粹性深深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而笔墨本身实质上成为了传统文化知识分子价值理想的实现方式,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于人类终极关怀的向往和毕生追求。也正是在此前提条件下,传统水墨才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含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人”群体发生了显著地变化,当代的“文人”已经打破了古代仕阶层的概念,更多的是艺术科研机构和美术院校的师生,以美术为主的职业画家群体。他们基本上都受过严格的学院派教育,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功底。具有这样特征的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文人”群体既具有像宋代画院画家那样的艺术创作条件和社会地位,同时又有元代文人画家那样的自由艺术探索的气氛。20世纪80年代,当觉醒后的年轻一代在向西方学习的狂潮中发现了西方绘画的新鲜和价值,便有了用西方美术观念改造中国水墨的实验和主张,在反复地探索过程中,在文化的不断碰撞和交融的过程中,现代知识分子从表现文化忧思的被动状态下逐渐走上了文化立场的回归之路。90年代,知识分子群体关注到了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问题,并将目光注视到城市生存空间,关注到当代人的价值理想和生存空间问题。对于人性的思考逐步成为当代水墨艺术家所共同关注的话题。因此,当代水墨并不只是一种艺术语言工具,它还代表着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此外,“水墨”不但是一种理想的寄托,同时也具有现实批判精神。当代水墨艺术家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关注到了由于社会快速发展造成的文化失衡和精神上的伤痛,面对文化的冲突和文明的差异,他们用水墨语言来讲述对社会现状的怀疑和对价值观的动摇,表达着各自的态度和观念。这就是水墨当代性的最好体现。

二、“六法”观照下笔墨精神的延续

谢赫的“六法论”提出了品评和创作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审美理论和创作规律的总结和提升,奠定了中国绘画的基本美学原则和独特的表现法则,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艺术审美特征。“气韵”作为艺术生命的存在形式,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艺术中情感的表达,艺术的评价,其要旨就是人物怎样在画家的笔下变得生动起来。“传神”是一个总体目标,而“骨法”等则是具体的方法和要素。用笔,结构,色彩,构图和摹写作品等各方面,成为历代画家所遵循的金科玉律和艺术传承的重要标准。

中国当代水墨是传统艺术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延续“六法”笔墨精神的结果。在中西方美术观念的综合作用下,传统审美理论指导下的当代水墨艺术形式构成发已经生了重要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传统章法的突破。中国当代水墨的价值正是在于它的开拓创新性,它把语言形式、笔墨形态、笔墨关系当作平面的结构来进行把握和处理,把造“型”和造“境”组合在一起同时表现了出来。然而这里的笔墨已脱离了传统书法用笔的规范,指向笔运动轨迹的效果以及这种效果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因此艺术家对笔墨的驾驭能力以及笔墨效果中各因素的关系就成为画面结构。

在传统画论中,“经营位置”说明古人对画面表现对象的安排非常讲究,这和西方艺术所强调的构成有异曲同工之妙。传统中国画把表现物象的组织称为“经营位置”或“章法”,而章法在古代又被称为“画之总要”。画家通过经营位置布“气”,决定画面的总体结构和意态,它是立意的第一步,也是中国水墨艺术作品生命力基础。

位置是艺术家进行空间布局的手段,不过它与真实空间是有区别的。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造就了中国画对意境与情趣的特殊关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空间观念。它既不特别强调对客观世界的忠实再现,也不过分夸大主观精神的作用。中国画在对自然的体悟中主张目识心记,用散点透视来布局画面的空间,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画面组成系统。比如,山水画中运用的“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样式,和“起、承、转、合”的构图原则。经营位置是运用传统观念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作指导,“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有意识地对画面中各元素进行强化或割舍、增强或减弱,使位置摆布呈现出统一的倾向,并运用对比突出重点。

通过中国水墨画与西方绘画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作为造型艺术有许多相同之处。首先,传统书画的章法要求与西画的平面构成都是在二维空间内以形式美法则作为指导思想的;其次,二者在效果的追求和期待上是一致的,不管是水墨画中象征、寓意手法的运用,以形写神的观照,还是意象造型的体现,与西画中各造型元素的组织、排列规律探索中对于空间结构的思考方向却是相同的。当然,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也正是不同文化的魅力所在。比如在处理点线面在空间构成中的意义和视觉的表达方式就有各自的特点,在对形式美法则要求下的偏好,在民族共同审美特征在视觉形象上表现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绝不能理解成为简单的排列组合。

在中国水墨的当代化思考过程中,艺术家突破了传统的既定模式,用当代审美意识主宰着中国画创作的方向。在中国水墨画创作过程中,有意识的平面构成观念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平面构成渗透和改造了我们的创作观和创作方法,并在形式美法则的指导下更加注重画面的构成秩序和构成趣味。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墨的形式多样化,丰富了水墨章法的表现空间,也在横向上拓展了传统文化的宽度。

三、笔墨成为当代水墨发展的纽带

传统笔墨精神是中国的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并为笔墨赋予了程式化的形式和超越物质特性的精神内涵。这种笔墨内涵的核心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范的、稳定的创作、品评标准。因此不管当代水墨如何变化,工具材料如何改进,构成要素如何处理,空间关系如何改变,笔墨精神是不会改变的。尤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笔墨被现代水墨艺术家从传统精神控制中解放出来仅仅作为一种语言媒介的时候,水墨艺术便找到了与外来艺术结合的缺口。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当代水墨也逐渐从媒材的形式兴趣走向了新的笔墨形象下的精神文化关注,它的最高评判标准“品”“格”变成了审美,把现代审美情感化作了点、线、墨、色,去营造一处处精神的家园。这不仅是一种绘画的表达,同时也是对人的精神在当代的概括与归纳。通过对现代意识的追求与自觉,揭示着画家内心深处的某些层面,也意味着对人的当代精神的寻找与回归。在西方现代艺术的逻辑思维下,中国当代水墨走完了被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艺术观念的影响和改造历程,并且始终将“笔墨精神”作为维系这一艺术范畴的纽带。

四、当代水墨创作的笔墨态度

作为当代艺术创作群体,不管其文化背景和艺术修养如何,在对待笔墨问题上都有自己的艺术观念,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一)水墨不只是水墨画

水墨不只是水墨画,水墨画也不只是“中国画”。这个观点是基于水墨在多元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第一,水墨画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赋予了我们对笔墨约定俗成的认识,而且文人画在传统水墨艺术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而当代水墨却是反传统的,是想走出传统拓展水墨艺术的发展路径;第二,淡化水墨的画种界限之后,从事其他方面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要参与进来,用水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艺术主张,用一种自己熟悉的异于传统笔墨技法进行艺术创作,并创造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时代新作品。笔墨在这里,既不是指材料,也不完全是形式和技法。

(二)从解构到重建

中国当代水墨,从一开始就趋向于以破坏的方式来建构新的艺术空间。从革“四王”的命开始到今天的百年时间,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破坏性的侵入,通过反叛、背离、批评传统的方式给中国的艺术现状和教育模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解构是认识问题本质的一种方式。水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完全是一个艺术形态的问题,而是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方面的问题。水墨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80年代也承担着反思历史、反思文化变革的使命。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时期,水墨艺术也参与了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反拨与疏离,对西方文化艺术的吸引与拒绝,促使水墨艺术向多元化发展。90年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水墨进入了一种文化自觉状态,从反叛转向自我文化身份的构建。21世纪以来,以谷文达、张羽、阎秉会为代表的艺术家,丰富着当代水墨的语言,拓展着水墨艺术的边界,在艺术创作与本土文化和艺术的发展演化上进行了深度地思考,对当代水墨艺术创作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十多年来,这些水墨艺术家更加重视水墨艺术表现语言和价值体系、评价标准的重建,这不仅包含了对传统水墨艺术的态度,而且也表明了对西方当代艺术影响的回应。

当代水墨创作的多元化发展,使得新形式的水墨作品不断涌现。但是无论当代水墨在形态上如何变化,都离不开自己的传统文化土壤,它的核心依然是笔墨的表现性以及笔墨的审美意味和情趣、人的生命意识、宇宙意识、人格精神以及形而上、象之外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思想等中国哲学思想所构成的笔墨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徐恩存.焦虑与突围——现代水墨艺术[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刘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水墨笔墨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笔墨童年
水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泼尽水墨是生平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