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到底忙不忙

2015-05-30郎昆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骆驼高三解析

编者按:欢迎同学们升入高中,开始紧张而又充实的三年高中生活。同学们估计听不少人说过高中特别忙吧,高中到底忙不忙?请听听轻松考入清华大学的郎昆同学是怎么说的,还有郎昆同学的高中生活是什么样的,是如何有效率地学习的,一起来看看吧。

郎昆小档案

姓名:郎昆。

毕业高中:天津耀华中学

高考裸分:691分。

政策加分:无。

清华自主招生加分:“领军计划”60分加分和20分专业加分。

录取院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国际班)。

兴趣爱好:二胡、书法、快板、架子鼓、游泳、滑冰。

最喜欢看的几本书:《哈利波特》《乔布斯传》《岳飞传》《风雨北大·水木清华》。

最喜欢看的影视:电视剧《正者无敌》,电影《小鬼当家》。

最欣赏的历史人物:岳飞。他集忠诚、爱国、孝亲、敬长、尊贤、重士、智慧、仁义、勇敢、质朴等中华传统美德于一身,委实让人敬佩。

最喜欢的一句话: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尽吞吴。

人生理想:做一个秉承传统美德,坚守人格独立,勇于开拓创新的人;做一个能吃苦、能奋斗、能担当、能奉献的人。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

对学弟学妹的寄语:希望你们时刻保持平常心,勇于并乐于接受人生路上可能遇到的荆棘与坎坷。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势,以“杖藜徐步转斜阳”的心态,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决心,迎接未知的挑战,我在清华等你来!

几天前遇到一些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问我高中三年应该怎么过。我当时建议他们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给自己“找点事”做,不论是搞竞赛、写文章、搞发明还是做公益。他们的回答出奇地一致:“不行啊!高中太忙了!整天忙于功课,哪有时间做这些?”

也许,当我们提到“高中”这个词时,我们常常会想到挑灯夜战的场景,我们往往会听到不堪重负的叹息,我们潜意识地将它比作了“黎明前的黑暗”,我们会这样来安慰自己:“忍忍吧,就这三年,等上大学了,一切都好了!”……然而,我们真的就忙到了那个程度吗?

也许,我们真的比较忙——每天早上6点多就得起床,晚自习可能还会上到晚上9点甚至更晚。但我们可曾问问自己,我们的学习是不是高效的学习?这里没有任何挑战权威的意思,我只是想说说个人学习过程中的体会。

我们会辛辛苦苦地去做暑假作业,但不知道自己是对是错,因为答案在老师那里,我们自己心中会有这样的“共识”——作业要自己独立完成,倘若看了答案,便与抄袭无本质区别,我们要检验自己的真实水平……这样的道理不必多说,这是每一个上过学的孩子都心知肚明的。但是,我们可曾想过,这样做是否真的有效率?从这一点上我们再来反思我们为何“这么忙”。

是的,当我们在放假结束后开学那一天,拿着一本白己“独立完成”的作业回到学校,老师可能会检查完作业后发给我们那本薄薄的答案册,或者会在上课时领着大家来对答案,讲错题……一切都进行得井然有序,经过了这么长时间,这么多工序的学习,最后也许我们还会抱着自己的那本翻得破旧不堪的书,自豪地说:“上面的题,我全会了!全懂了!”……这便是我们一直的学习方式,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我们从未怀疑过它的正确性。

但是,我们也许应该这样——如果你一开始便拿到了一本带有详细的解析的答案册,注意这里说的不是那种只有一个最终结果的答案。然后你同样去做作业,当你有小会的题目时,你大可不必再去冥思苦想多时依然一筹莫展,你大可不必让一道困扰自己的问题“久等”两个月到老师上课时去听讲……真的,没有答案地做题,做没有详细解析的练习,是低效的学习,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看解析解决自己大多数的困惑,完全可以带着一两个有限的问题去问老师——像班卜的“学霸们”那样。因为我高一时曾经在班里学习成绩偏后,我就有这样的亲身体会——无数的人告诉我,好学牛的一大特点是老去问老师问题,看着“学霸们”下课后“众星拱月”般围着老师,听着老师的娓娓讲解,注视着同学们的神情由满脸疑云到大彻大悟,我不由得有些恐慌,我也想去问,只是自己问题太多,不知从何问起……

起初我很是纠结,为什么同样地写作业,他们的问题那么少,又那么精到,用老师的话说叫“有价值的问题”?后来我想明白了,因为他们提前看了“解析”。这就足我们为什么如此地热衷于上那些预科班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搞竞赛的同学会在课本的学习上得心应手的原因,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常说“赢在起跑线”的道理。其实,如果深入思考,上述做法就能使我们尽量避免走人“无效率学习”的怪圈。

何以见得?当我们上预科班时,老师会让我们做大量的例题;当我们自己去预习时,我们必然会买几本教辅书,而近些年的教辅市场日趋完善,讲解精准,题型丰富……以上种种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我们都是在写那些“没有答案的作业”之前,做过了许多“有解析的题”。我想,我们的学习本该如此吧,为什么在我们刚掌握知识之时便去苛求自己“独立解题”?我们如果能够先去直接学习别人的思路,看看标准的解析,就会更有意义,更有效率。

学习本身便是一个将别人的思想转化成自己的思想的过程,如果不去看看别人的想法,而非要一上来便“闭门造车、闭卷做题”,我们便会徒劳地付出许多努力。我们不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许我们同样可以通过自己超人的毅力与决心来看到远方的风景,但这毕竟需要付出更多无谓的努力。

人的最大的功能在于超常的沟通能力,它使我们在不用亲自去尝尝蜘蛛的味道的情况下,便不把它视为一种食物——正如鲁迅所说:“蜘蛛也有人尝过,因为不好吃,所以就不吃了。”我们人类之所以创造了如此发达的文明,重要的原因在于,前人走过的错路,我们没有每个人再去独立地试一遍。同样的道理适用于我们的学习,当我们做题有疑问时,一定是别人也遇到过的,所以它们大都会编在参考资料的解析里,所以,看解析本身便是一个高效地向别人学习的过程,换句活说,题目的精华部分就在于它的解析,抛开解析去做题无异于舍本逐末,收效甚微。

一些聪明的同学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们“赢在起跑线”,他们提前做了许多自己买的练习册,看了许多的解析,若还有疑问便去找老师解答,当然这些问题是那些解析上所没有的。难怪老师听后会惊讶“该同学学习能力很强,刚学完便能问出如此有深度的问题”,于是“学霸”就这样诞生了。其他同学则在那里苦苦思索一些解析中早已提到的问题,有的同学会去问老师,可谓“事无巨细”,老师会夸这样的同学“学习态度好,但是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有的同学则一头雾水自甘放弃…..

“不看解析”可以说是我们高巾生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之一,也是造成我们“忙”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中.便造成了“学习好的反而学得轻松”的“怪现象”。其实仔细想来这也足情删之中的——如果这名同学在独立完成作业时参考了解析,那么想必他也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用于“苦思冥想”,不会有太多的纠结。

记得我在高一时,同桌的数学很好,有一次,我问他一道前一天的作业题,他看后说我的方法用错了,换一种方法就行了。接着,我顺势问他一个困扰我已久的问题:“你为啥一眼就看出来这种方法错误,而我看不出?”他的同答很简单:“因为我之前做过。”当然这与是不是应试教育无关,这是一种学习。

这里我们要分清两个概念,“测验”与“学习”,从逻辑上说,先学习才能测验,而我们一直以来错误地认为,我们在“测验”中“学习”,这样前后的倒置便是我们“无效率学习”的真正根源。所谓的“解析”便是我们的“学习”,而“独立完成作业”便是一个小测。我们必须承认,单单是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我们的学校教育在“测试”上做得已经相当充分了,为了能够跳出那个“忙了也没有效果”的怪圈,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反思自己的学习效率,我们所亟待补上的一课,便是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看解析。这也需要老师对同学们多一些引导,多一些关注。

高中到底忙不忙?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高中真的不应太忙。如果有同学觉得忙不过来,那就得停下来认真地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效率,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方向、清醒的头脑与清晰的逻辑。对于刚升人高中的同学来说,更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方向、清醒的头脑与清晰的逻辑,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把握好自己的节奏,实现高效率的学习,那样高中生活就会虽然紧张但不至于太忙了。

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感受,希望对同学们能有些许的帮助与启发。最后,衷心地祝愿学弟学妹们度过一段充实有意义的、紧张又不太忙的高中生活,实现高效率的学习,取得高考成功。我在清华等学弟学妹们来啊!附:

我的成长经历、高中生活和学习方法

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我的影响:父亲的吃苦耐劳,母亲的无私奉献,他们孝敬老人等优秀的品质及其为人处事的方式都很值得我学习。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其实每位老师都很优秀,对我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但对我影响最大的当数高中的数学老师王洪亮老师,是他在我初上高一时及时帮助我排解当时诸多的不适应与心理上的压力,并向我指明了一条可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的正确的可行之路。

我在高中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2012年暑假我参加了首届全国高校科学营活动,在北京科技大学为期七天的学习生活给我了极大的心灵震撼,在逸夫楼中我目睹了学霸们默默钻研的身影,并尝试着体验了几个晚自习的学习,这次活动让我真切地感受了大学的生活,并确立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曾经遇到的最大挫折:2013年我在第三十届全国高中物理竞赛中未能如愿进入天津队,为此我曾一度苦闷,但在各位老师、家长、亲人、同学的开导与鼓励下,在进行了更客观理性的自我认知后,正确评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不再好高骛远,以平常心对待未来的挑战,经历了那次挫折,我明白了“大成若缺”的道理,并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今后的挫折与挑战。

我选择清华、选择经管的原因:选择清华,因为这里有厚重的历史,因为这里有严谨的学风,因为这里有实干的传统,因为这里有文化的交融,因为这里有一流的教学,因为这里有我从小就存在的梦想。选择经管,因为这里有国际的视野,因为这里有文理的交汇,因为这里有广阔的平台,因为这里有强大的师资,因为这里将教会我如何与时俱进,如何通过学习过硬的知识本领为实现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获奖情况:2011年获全国高中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省级一等奖;2012年获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省级一等奖,被评为天津市文明学生;2013年获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省级一等奖、高中数学联赛省级一等奖;2014年获清华大学新生二等奖学金;2015年发表论文《浅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于《青年与社会》。

我的高三生活:高三在许多人的记忆中是成套的试题,众多的考试,漫天的成绩排名,以分秒计算的时间。但在我看来(至少我的高三是这样过来的)高三只是高中三年中的一年,与高一高二相似,该怎么学就怎么学就可以了,尤其是竞赛失利后,我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更客观的定位,我明白我自己绝不可能是也不奢求是一匹“黑马”,我明白自己是“骆驼”——前两年因比较勤奋而排名相对靠前,只凭耐力与时间取胜,到了高三注定会被许多天资聪颖、智商极高的“黑马”所超越,因而面对排名的一再后滑我保持相当的冷静,我不会因为高三而更加努力或松懈,我只会保持一贯的学习、生活方式,并保持一贯的节奏,我从不奢望自己的高三会有多么华丽的收场,我只希望自己至少通过自主招生加分顺顺利利地进入清华,我只期望自己能够平静地走过这段多少人认为是“壮丽”的时光,没有过高的梦想,也就没有那么多敏感的愤怒与恐慌,也不会使自己或自己的亲人、老师、同学受伤。回首高三,我觉得过分的奢求不太好,只有放低姿态才能真正享受这段不用学习新课程的时光。感谢清华大学,感谢耀华中学,是她们给了我“领军计划”的荣耀,让我能够如此平静地将竞赛后的高三生活度过,让我能够如此豁达地看待数次大小考试的得失与悲喜。感谢许多关心、鼓励、帮助过我的人,是他们助我顺利来到清华园!

我的学习方法:实现目标的方法多种多样,而我固执地相信我最引以为豪的学习方法是对“骆驼精神”的践行。

我们可以想这样一个问题:骆驼和马一生中谁走的更远?是骆驼,为什么?是骆驼的恒心与毅力战胜了马,骆驼一旦开始走,如果不让它停,它会一直走下去。是愚笨成就了骆驼的坚持。骆驼的愚笨就是执着求索。

再想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先进的设备,骆驼与人谁更容易迷路?是人,为什么?因为人聪明,在左顾右盼中不知不觉脚下就改变了方向。而骆驼则不然,因为太笨,一经指示,就会一直走向指定的方向。是愚笨才成就了骆驼的专注。骆驼的愚笨就是心无旁骛。

有了目标不改变,为了目标不放弃,就是骆驼看似愚笨的固执之下潜藏的智慧的灵光,它的生命信条总结起来有两点。一是必须向前跑,不一定跑得快,但一定要跑得久。二是不能停下来。是一种“坚持下去,不是因为我很坚强,而是因为我不得不”的信念。其实骆驼精神就是每个学子所共同具备的精神,是所有同学刻苦学习、修己善群、担责奉献、乐学创新的真实写照。在漫长的求学之路上,我们每个人何尝不像骆驼一样勤劳耕耘、脚踏实地呢?

骆驼般的人为数不少。俞敏洪大学毕业时对同学说了这么一段话:“大家都很厉害,我追了大家5年也没追上,但请大家记住,一个当骆驼角色的同学一定不会放弃自己,你们干5年干成的事我干10年,你们10年干成的事我干20年,你们20年干成的事我干40年。”今天看来,其实他已走了很远。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向前走,是把生命活得精彩一点。人生如溪流一样,有一个梦想——流入大海。我们唯一要记住的是像黄河、长江一样不停向前流,不能变成黄河、长江里的泥沙,自己沉淀下去,把生命沉没了!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努力践行“骆驼精神”,不要辜负关心帮助我们的所有人,只要向前走,相信明天的阳光将会更加灿烂!

(郎 昆)

编者提醒:独立完成作业相当于一种“测验”,参看解析完成作业相当于一种“学习”,郎昆同学提倡参看解析,其实是鼓励同学们学会自主学习,还有“骆驼精神”,都是郎昆同学的学习感悟和体会,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得到启发。祝同学们学习高效,三年高中生活轻松、愉快!

猜你喜欢

骆驼高三解析
高三·共鸣篇
大骆驼
睡梦解析仪
骆驼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电竞初解析
相机解析
我把高三写成诗
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