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2015-05-30杨家伟

大东方 2015年8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高中音乐教育教学

杨家伟

摘 要:音乐欣赏是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天地,通过欣赏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高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欣赏作为一种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也就在教学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利用针对式欣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能听得懂音乐的人,做音乐的“主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要明确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力的策略;要引导学生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注重师生互动;还要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利用不同手段调动学生的音乐兴趣。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教学;音乐欣赏;能力培养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要不断发展与改进,要适应时代要求。面对高考大关,高中学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音乐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高中学生的音乐认识还处在发展阶段,高中音乐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音乐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的中心动力和真正目的。那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呢?

一、教师要明确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力的策略

一要多听音乐作品。听,是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在这最初阶段,或许只是觉得旋律好听,可慢慢听多了,就会感受到节奏、旋律、音色等的变化和特点,甚至能对音乐中的情感、意境也能有所领会。这个过程都是建立在多听基础上的。

二要对背景知识的了解。欣赏音乐的时候,了解所欣赏乐曲的背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作品处于什么时代、作者生平、创作特点、风格流派、创作意图等,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容。例如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时期,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就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贫苦,社会的黑暗、动荡不安,预示1905年的俄国革命的来临,因此整部作品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彻始终。

三要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除了听音乐进行感性知识积累外,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学习乐理方面的知识,如懂得节拍、节奏、速度变化、旋律行进、调式等,具备了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

四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艺术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欣赏能力所能到达的水平,某些艺术作品无论从题材或内涵来说都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只有加强欣赏者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所要体现的内涵。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注重师生互动

高中学生已经基本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有自己观点,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听、唱、想和说。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教师可以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例如,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思维变得积极主动。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是唱也是欣赏音乐作品的必要阶段。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唱可以领会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调动起来。

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上来说,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做出的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一堂课上既要有老师的讲解,也要有给学生发挥的时间,这样,课堂才能活跃起来。例如,第一节中的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的教学,鉴于学生不太了解,教师可以放低要求,说出乐曲情感上的特点即可。作品的色彩比较灰暗,表现作者哀怨的情绪,主题部分运用弦乐器深情的音色更加增添了乐曲的悲剧性。

学生在听、唱、想和说四个方面的参与,目的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主动投入到音乐欣赏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慢慢地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三、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利用不同手段调动学生的音乐兴趣

高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作品往往是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或世界经典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不愿听教学欣赏内容,缺乏对作品欣赏的积极性,造成一种尴尬的教学局面。面对这种形势,教师更要镇静,灵活处理教学困境。

一要从乐曲本身着手。欣赏作品时,常会遇到一些艺术歌曲或者是歌剧等,这些离学生的欣赏范围较远,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表现的内容具体的特点,把注意力侧重于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上,穿插作品创作时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以自己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肯定学生的优点,使师生的情感交流融入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欣赏积极性。

二要从学生熟知的作品入手。现行教材上有许多作品都是名著,学生对这一类作品并不熟悉,甚至从来没听说过,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并且与本课有关的作品导入。例如,在学习第一节《草原放牧》时,教师可以用《十里埋伏》作为导入,通过对琵琶在《十里埋伏》中的精湛演奏,及对不同演奏技巧展现的不同演奏效果进行粗略讲解,引发学生对琵琶与交响乐合作后的效果产生兴趣,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协奏曲的欣赏中,提升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三要以流行音乐作为“药引”。高中学生往往偏爱流行音乐,不喜欢音乐课上的欣赏内容。往往能唱许多流行歌曲,却说不出一首艺术歌曲或民歌的歌名。教学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帮助欣赏作品。在《歌唱》上第一节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与美声的区别,帮助学生了解美声唱法。美声具有节制感、修饰感,声音纯净统一;而流行歌曲唱法自由,较为口语化、大众化,声音也就比较多样。可以举周杰伦、潘玮柏、杨坤等大家熟悉的歌手,用学生熟悉的歌曲来阐述流行歌曲的大众化,及与美声严谨的唱法进行比较,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总之,音乐欣赏是高中音乐教学中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要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再加以具体知识的教学,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余庆中学)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高中音乐教育教学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