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学习理论视域下的初中生物概念图教学设计

2015-05-30汤余颖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概念图教学设计

汤余颖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涉及的生命活动往往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自主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借助概念图来组织教学能够以知识可视化的方式助推初中生物的教与学。

[关键词]自主学习理论 概念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107

一、理论背景

概念图是一种知识可视化的工具,建构概念图和自主学习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知识的建构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

基于自主学习理论的概念图教学设计是学生利用概念图这一教学工具,以前概念为学习起点,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概念图进行生物动态学习,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

二、案例:《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1.呈现血液循环核心概念,探知前概念

游戏导入:教师提供给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一组卡片,上面写有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概念。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血液循环系统组成的概念图。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得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小组讨论问题: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为什么?

“气宇轩昂”组:发现“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这一规律,但很难区分左心室、右心室以及主动脉、肺动脉之间的连接关系。

“逐墨飞扬”组:发现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并提出左心室的心室壁最厚,这样的结构适合承担较大的血压,可以将血液输送到较远的身体各处组织细胞,而主动脉将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因此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

“花开彼岸”组:发现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因为肺与心脏距离近,而右心室的心室壁较薄,这样的心室承受的血压相对较小,猜想应该与肺动脉相连。

3.利用前概念,因势利导,得出新概念

教师设疑1:下面请各小组利用平板电脑观察血液循环动画演示,了解人的血液循环途径。先观察体循环,说出体循环的起点、终点及大致路径。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

“扬帆逐梦”组:体循环将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血压较大,起点是壁最厚的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大致路径经过了主动脉、全身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全身静脉、上下腔静脉。

“极地阳光”组:因为体细胞要消耗氧气,所以经过体循环,含氧量较高的动脉血变成含氧量低的静脉血。

教师设疑2:再继续观察肺循环,说出肺循环的起点、终点及大致路径。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

“清风竹影”组:肺循环将血液运输到肺部,血压较小,故起点是壁较薄的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大致路径经过了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

“青冥高巅”组:因为肺泡处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从肺泡内进入肺部毛细血管,二氧化碳从肺部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内,所以经过肺循环,含氧量较低的静脉血变成含氧量较高的动脉血。

4.引导学生绘制概念图

在学习血液循环微视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血液循环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小组合作尝试构建概念图。其中绘制较好的李振业小组

用双色笔来表示不同结构。该组用红色笔绘制含有动脉血的结构,用蓝色笔绘制含有静脉血的结构,不仅美观,还直观地表示出心脏内部和血管内的血液类型。通过绘制概念图,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启迪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反思

概念图教学不仅从理论上使知识可视化、以脑图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使学习者有意义地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还从学习策略上,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等诸多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但是概念图的构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对于初一学生而言,绘制概念图较为困难。因此,进行概念图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

[ 参 考 文 献 ]

[1]黄玉珍.生物概念图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以“分离定律”概念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5(2).

[2]王文丽.运用概念图策略组织生物课堂教学实践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7(7).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概念图教学设计
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概念图进行意义学习
探讨概念图在中学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概念图教学功能初探
概念图构建中概念关系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