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先行” 扎实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工作
2015-05-30
作为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国家级试点城市,在自治区人社厅、自治区社保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防城港市人社局坚持“四个先行”,扎实推进试点工作。截至2015年6月,全市社保信息内部比对数据88万多条,发现“一人多号”等异常数据3.3万条,合并和纠正异常数据2.85万条,涉及人数1.1万人。同时,将88万多条社保数据与159万多条公安、卫计和编办等部门外部数据进行入库信息比对,全市95万名户籍人员中已参保74.8万人,户籍人口参保率达79%。通过内外部数据信息比对,将未参保的20.2万人口纳入入户调查登记范围,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库入库数据约250万条。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机制保障先行,率先夯实基础
一是领导重视,政府主导推进。防城港市人社局积极争取,得到市委、市政府对推动国家级试点工作的高度重视,将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列入了市委2015年重点改革任务和年度政府部门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性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印发了《防城港市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长挂帅任组长,和防城港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领导小组一个协调机构、统筹推进。全市人社系统成立工作小组,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政府全程主导、人社部门牵头、多部门纵横关联、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二是内外结合,部门协作推进。在做好就业、劳动保障监察等内部数据整合的基础上,防城港市人社局充分发挥人社部门与外部门之间数据互补、信息共享、工作交集多的优势,与公安、卫计、工商和编制等10个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比对机制,确定每半年交换更新一次数据,周期性开展信息比对。截至6月底,外部信息共享机制效益初显,全市共提取约95万条户籍人口数据、61万条新农合参合数据、3.3万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数据。
二、坚持内部比对先行,率先清理数据
2015年5月在银川市召开的部分地区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工作座谈会上,防城港市人社局“内部比对先行”的做法被国家人社部社保中心肯定并推广。针对参保者多个社保编号在不同单位和参保地间存在正常和停保两种状态且分散或重复参保的情况,防城港市人社局按照“先比对、后入户”的方法,通过不同单位人员合并,解决了“一人多号”数据。经过4个月内部比对工作,对于排查出“一人多号”等异常数据进行合并和纠正,极大地减少后期入户调查的工作量。
三、坚持点面结合先行,率先市村起步
按照试点先行、上下联动、逐步推进的思路,防城港市人社局在市本级和港口区光坡镇中间坪村率先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全流程运作。一是分别在制度流程、宣传资料和业务培训三个方面实现统一,规范操作。二是夯实工作基础,在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保障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所需经费,防城港市人社局还从办公经费中下拨5万元专项经费支持试点村开展工作,强化了经费保障;同时推动建立跨部门的数据交换机制,获得了全市各级有关部门的全口径数据。三是因地制宜,借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验做法,对市级数据比对结果逐级转由乡镇对指向性人员进行入户调查登记,并且将“人脸识别”建模认证与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结合起来,同步推进。截至2015年6月,试点村的参保率和认证率分别达到91%和100%。
四、坚持信息系统先行,率先搭台建库
结合本地实际,防城港市人社局增加了边境公民、失地失海农民等9项本地化指标,并设置了重复参保互斥险种的记录格式,建成集登记、管理、查询、统计和维护为一体的全民登记信息系统。目前,市县乡三级社保经办机构实现了实时联网运行,对采集成功的6万人社会保障“一卡通”信息数据也已直接并入全民参保登记信息数据库,率先在全区建立了全民参保登记信息录入比对平台和数据信息库,率先建设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四级联网,人社、农信社、电信三方合作的就业社保“一站式”惠民信息平台,为全民参保登记等社保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标定位准确、措施方法科学、各项保障到位,是前阶段试点工作实现突破的重要原因,虽然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经办机构基础薄弱与任务繁重矛盾突出、经办业务人员不足和经费紧缺等等。今后,我们将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切实落实好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工作各项任务,不断总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加快工作从集中式向常态化、长期性转变,努力推进社保制度、人群和经办“全覆盖”,通过“全民登记”真正实现“全民参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