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学理论的人才学解读
2015-05-30苗月霞
苗月霞
虽然西方没有和我国“人才”概念完全对应的词汇,但是在西方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中,可以找到很多和人才问题相关的论述。本文运用人才学的理论视角解读西方政治学理论的经典名著,通过梳理从古希腊雅典直至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家对人才问题的关照,以发现其中对我国人才工作有所裨益之处。
一、培养“理想国”的“哲学王”:人才作为一种政治现象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政治哲学奠定了西方国家政治社会制度的思想基础。从人才学理论的视角分析,古希腊哲学家朴素地推崇人才开发对国家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强调了西方人才发展的政治地位。其代表人物以柏拉图为主,本研究就以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篇》为主,分析其中和人才相关的论述。
(一)《理想国》:为理想国家培养理想人才的制度设计
柏拉图既是苏格拉底的直接继承者,又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的重要影响者。“柏拉图承先启后,学究天人,根深叶茂,山高水长。”①有关思想集中体现在《理想国》和《法篇》两部著作中。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描述了一个理想之国——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共产主义”国家。在理想之国里,应由哲学家即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而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之人②进行统治。“我反复思之,唯有大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灾祸总是无法避免的。”③为此,柏拉图设计了一套理想的课程,即在学习音乐和体操的基础上,还必须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谐音学等。最后学习辩证法,成为“哲学王”,从而通过教育把人的发展和社会联系起来,也正是因此,政治哲学的经典《理想国》就具有了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理想国》一书,震古铄今,书中讨论到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等职业教育)。”④18 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卢梭甚至把《理想国》说成是一部最好的教育著作:“《理想国》不是一部关于政治学的著作,而是迄今撰写的有关教育的最好的论文。”⑤
(二)《法篇》:人才培养的法律保障制度设计
柏拉图在其晚年作品《法篇》中,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法律保障进行了明确表述:“立法者一定不能把对儿童的训练当作第二位的或附属性的任务,这方面的当务之急是选择最优秀的人担任教育总监,负责教育事务,必须由各方面最优秀的公民来担任这个职务。”在此基础上,柏拉图还对音乐和体育训练方面的督察进行了详细规定:“由教育官员负责监理体育场和学校的维护和提供的教育,以及与此相关的给男女儿童提供的照料和住宿事务。竞赛官……分为两类,一类负责音乐,一类负责体育。”为此,柏拉图总结道:“教育实际上就是把儿童引导到法律宣布为正确的规矩上来,其正确性为最优秀的人和最年长的人的共同一致的经验所证明。”⑥
二、“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人才权益的理论基础
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西方思想家开始设想自然状态分析人类社会和政府的起源,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然状态和政府起源理论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成为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从人才权益法制保障的视角分析,这一时期思想家关于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的分析论述,都从根本上说明了人才权益法律保障的合理性。
(一)自然状态:关于人才权利来源的论证
自然状态是西方政治思想家设想出来的在国家产生之前的人类社会状态,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不同的思想家对自然状态的描述也各不相同。洛克认为,人类天生就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得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⑦在自然状态下,每人对他自己的人身享有一种所有权,除他以外任何人都没有这种权利。他的身体所从事的劳动和他的双手所进行的工作,是正当地属于他的。所以只要他使任何东西脱离自然所提供的和那个东西所处的状态,他就已经掺进他的劳动,在这上面掺加他自己所有的某些东西,因而使它成为他的财产。既然是由他来使这件东西脱离自然所安排给它的一般状态,那么在这上面就由他的劳动加上了一些东西,从而排斥了其他人的共同权利。因为,既然劳动是劳动者的无可争议的所有物,那么对于这一有所增益的东西,除他以外就没有人能够享有权利。⑧洛克如此叠床架屋的长篇论述,只是为了阐述人的财产权权利是在自然状态下就自然存在的,因此即使进入国家和政府管理状态,这些权利也理所应当不被侵犯,其中当然也包括人才因其才能而获得的各种权益。
(二)社会契约:人才权益的法律保障
洛克的自然状态确立了一套天赋的不可取消的个人权利,即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这些权利的设置,可以当作防止对私人自由和财产进行的屏障,限制了社会职权的不当侵入,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生存、追求自由、幸福和拥有财产。只是出于各人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他的自由和财产的动机,处于自然状态的人们才订立契约,出让部分自然权利组成国家。所以,谁握有国家的立法权或最高权力,谁就应该以既定的向全国人民广泛公布的总是有效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来实现统治;应该由公正无私的法官根据这些法律来裁判纠纷;并且只是对内为了执行这些法律,对外为了防止或索偿外国所造成的损害,以及为了保障社会不受入侵和侵犯,才可动用社会的力量。而这一切都没有别的目的,只是为了人民的和平、安全和公众福利。⑨与人们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过渡时订立的社会契约(即法律)相比,政府处于受法律限制的从属地位,只能拥有社会契约规定的有限职能,因而西方国家的政府在人才管理方面主也要依靠法律来推动和规范。
三、“正义论”与“弱政府”:政府人才管理的职能边界
在启蒙思想家关于政府制度设想的基础上,西方国家构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府,并形成了有限政府职能的共识。然而政府权力有限的边界何在,却在具体的政治运行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变动,同样,理论上的争议也一直存在。这一争论充分表现在当代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正义论》与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的有关对立观点之中。
1973年,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出版,成为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政治哲学思想发展的制高点。在书中,罗尔斯设想了一种“无知之幕”。⑩在“无知之幕”中,“首先,没有人知道他在社会中的地位,他的阶级出身,他也不知道他的天生资质和自然能力的程度,不知道他的理智和力量等情形。 在“无知之幕”的前提下,为了实现“作为公平的正义”,罗尔斯提出,社会制度设计应该有利于社会之最不利成员的最大利益,其核心要旨是“最小最大化”原则,也就是应该保障社会最弱者的最大福利。为此,罗尔斯认为,一些拥有优秀才能的人的天赋,也不能作为其获得更多利益的理由,否则就是违背正义原则。
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后受到高度赞誉,一时间洛阳纸贵。同时,其中的正义原则也引起了争议,诺齐克的代表作《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一书就持不同观点。在该书中,诺齐克以球星张伯伦为例来反驳罗尔斯。诺齐克认为,如果不去人为干涉人们的生活选择,任何平等化的分配都会被人的自由选择所打乱,都不能持久地实现。为此,诺齐克不同意罗尔斯反映资产阶级福利国家的正义理论,认为在罗尔斯的合作正义原则中,才智较低者将获得更多的利益,因而它只是才智较低者愿意合作的条件,而不是所有人(包括才智较高者)愿意合作的条件,强行推进这样的合作就侵犯了人们的自由权利,因而主张实行“弱国家”。这其实也是启蒙时期思想家提出的有限政府理论在当代西方的发展,其中涉及人才发展和社会公平的问题。由于人才的突出才能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当代社会应该采取何种政策,既能鼓励人才充分发展才能,又能促进多数人的福利,这也是当前我国完善人才法律制度应该思考的深层次问题。
四、启示与借鉴
通过分析西方有关理论关于人才法制保障的主要观点,可以发现西方是以自生自发形成的市场机制为基础,配合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人才能够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和西方人才管理体制方面的主要差别,根源在于我国是市场经济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不具备西方市场经济长期自然发展的条件,后发现代化国家的追赶型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在人才管理方面能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国家优势,采取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人才管理方式。当然,尽管我国近年来在政府主导、党管人才原则的指导下,人才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长远来看,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人才发展的法制化保障,是我国人才工作的必由之路。
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有限职能的政府在人才工作方面很少直接干预,主要是通过法律规定各种市场规则,人才通过市场行为发挥价值作用。比较而言,当前我国的人才工作还是以政府行政力量推动的政府管制行为居多,市场的作用很有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就对提升我国人才工作法制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规范政府人才管理的行政行为,通过完善有关市场机制的法律法规,形成能够积极发挥市场作用的人才管理体制,提升人才各项权益的保障和价值的实现程度,使新形势下我国的人才工作在更健全的制度基础上顺利推进。
注释:
①③④[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译者引言”。
②[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487A。
⑤[法]卢梭:《爱弥尔》,李平讴译,商务印书馆1978 年版,第 11 页。
⑥[古希腊]《柏拉图全集》第3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法篇》,659D。
⑦[英]洛克:《政府论》下卷,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59页。
⑧[英]洛克:《政府论》下卷,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8页。
⑨[英]洛克:《政府论》下卷,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80页。
⑩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1页。
本文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4年部级课题:“西方人才理论溯源及借鉴”的部分成果。
(作者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国外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