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气象科普发展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5-05-30刘海军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实践机制发展

刘海军等

摘要 结合陕西省近几年气象科普工作实际及推动气象科普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和实践,研究通过深入开展创建气象科普示范社区、示范乡镇、校园气象站和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开展气象科普活动,逐步形成政府推动、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气象科普工作格局,探索由点到面具有陕西特色的气象科普发展长效机制。通过对气象科普工作的组织和活动机制现状进行阐述,从优化气象科普工作机制环境、加强边远地区科普组织能力建设、完善科普工作管理机制3个方面提出完善陕西气象科普工作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气象科普;发展;机制;实践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08-160-02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重发,给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气象也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人民群众对气象科学知识的认识和了解需求空前高涨。为了进一步加强气象科普工作,使人民群众成为预防气象灾害的主人,陕西省气象局不断探索具有陕西特点的气象科普发展长效机制,由点到面广泛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提高气象科学知识的覆盖面。2009~2013年陕西省级气象部门共举办科普(技)讲座173次,约11 795人次参加,举办专题展览21次,约3 300人次参观,举办实用技术培训77次,约3 411人次参加,举办科普专题活动56次,受众约10 248人次。陕西省气象科普工作取得重要成绩,得益于科普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1]。笔者在此通过对陕西气象科普工作的组织和活动机制现状进行阐述,提出完善陕西气象科普工作机制的建议。

1 陕西气象科普工作机制现状

1.1 组织机制 陕西省气象局每年制定年度科普工作计划,就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示范项目、活动、科普作品的创作等方面进行任务下达,明确责任单位,下发全省气象部门贯彻执行,并将科普工作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进行考核。制定了陕西省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16),指导全省开展气象科普工作。气象科普工作也纳入了陕西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中,每年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在开展气象科普工作中,全省各级气象部门积极加强与教育、科协、科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与合作,逐步建立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气象科普工作新格局。省气象局联合省科技馆开展“珍爱我们的地球”主题气象展;西安市局加强与多部门交流合作,开展大众化的气象科普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陕西省气象研究所、西安市市政公用局、浐灞生态区生态管理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每年举办十几场气象大讲堂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咸阳市气象局与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文,要求各县(市、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气象局,完成1~2个“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任务;宝鸡千阳县气象局与县教育局、科技局、科协联合发文共建千阳县气象科普基地;汉中宁强县气象局与县教育局联合发文,面向全县中小学,开展“我与气象”有奖征文活动。

1.2 活动机制 全省各级气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在世界气象日、省科技之春宣传月、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主题宣传活动中,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以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为重点,面向科普重点人群,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深入基层开展“气象直通车”、“小小气象观察员”、“气象走进渭北农家”、“气象大讲堂”、“珍爱蓝天”气象科普知识进社区、“气象科普有奖竞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气象科普品牌活动,活动期间全省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气象台站定期向社会开放;常年开展气象科普“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工地、进企事业单位”活动,推进气象科普的常态化、业务化、社会化发展;围绕2013年延安暴雨灾害、2014年夏季陕西省关中、商洛干旱的实际,组织气象专家开展了“暴雨、干旱”等专题气象科普活动,增强社会各界尤其是对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真正让社会各界受益。

2 气象科普发展长效机制的探索实践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何有效地做好气象科普工作,强化国民的避险意识,提高避险能力,尤其是边远地区民众的避险能力,是科普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2-3]。在此方面,陕西省气象局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2.1 加强气象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展区建设,在各级科普场馆中增设气象科普展区,推动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增加气象科普教育内容,不断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技传播与普及力度。进一步完善了陕西省气象局局史馆、泾河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商洛镇安全市首家气象科普馆2014年开馆,将科普展区(室)建设纳入台站综改建设任务,提高各级气象台站气象科普基地(展室)建设的规范化水平;依托基层气象台(站)、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服务示范园建设气象科普示范基地,截至2013年,陕西省全省共建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24个。

2.2 打造示范项目,加快气象科普社会化发展

2.2.1 打造气象科普进校园示范项目。建立校园气象站,建立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联系机制。开展气象科技工作者与青少年面对面的气象科技交流活动,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活动,有步骤地推进气象科普教育读本进课堂和校园气象站辅导员培训工作。计划到2016年,每个县至少建成1个标准化的校园气象站,截至2014年全省共建设校园气象站23个。

2.2.2 打造气象科普进农村示范项目。结合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制定了气象科普示范县、示范乡镇建设标准,开展了试点建设。联合相关部门把气象科普融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依托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科普惠农培训学校、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气象科技培训。

2.2.3 打造气象科普进社区示范项目。联合街道(社区)共建社区气象科普服务站,配备社区气象科普宣传员。开展气象科普培训宣传,提升社区居民应用气象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计划到2016年全省建设80个气象科普示范社区,截至2014年全省共建设气象科普示范社区24个。

2.3 打造主题气象科普示范活动 将“3.23”世界气象日科普活动、气象科普进乡村活动、校园气象站建设、陕西农村防灾减灾知识读本、中小学生气象灾害防御安全常识科普图书、气象为农服务系列科普作品等科普活动及载体逐步打造成全省气象科普的知名品牌。以每年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活动为契机,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2.4 利用社会公共资源,提高气象科普传播能力 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优势和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图书和互联网等传播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气象科普宣传。2012年策划制作了18集“气象科普惠民”电视系列讲座,在中国气象频道播出;2014年开展了“气象科普进广播站”活动;仅在2014年世界气象日期间,利用陕西气象微博、微信发布5条科普信息,受众达751 714人,利用400气象服务热线与西安地区50位气象信息员开展了连线互动,制作12121专题信箱,在气象短彩信服务业务增加科普内容,在中国天气网陕西省级站首页制作编辑世界气象日和气象常识等资讯,向全省各市、县、区局通过本辖区的电子显示屏和农村大喇叭气象广播站发送了“3.23世界气象日”的专题栏目;其次使用中国气象报、华商报、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西部网等平面媒体撰稿宣传,向陕西电视台、中国气象频道等电视媒体制作传输8条影视新闻,多手段扩大科普覆盖面。

2.5 由点到面的探索 为了提高现代网络等覆盖较少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民众预防气象灾害的能力,陕西省气象局一是加强了农村大喇叭气象广播站的建设;二是加强农村气象电子显示屏的建设,向农民提供气象预警信息及科普信息;三是充分发挥全省28 100余人的气象信息员的作用,气象信息员多为各村的村支书,有效发挥气象信息员的作用,是气象科普的极大助力,加强了气象信息员的培训工作,向信息员发放气象科普图书,发挥气象信息员的辐散作用。

2.6 创新科普宣传形式 2014年陕西省气象局尝试开展“灯谜及有奖竞猜”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改变受众传统的被动式科普为主动式接收气象知识,设置了100多道“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有奖问答”题条,设一二三等奖,公众可以在题条栏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在展板、宣传材料中寻求答案,答对题目即可兑奖,创新的活动形式使得公众参与的热情很高,科普宣传从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大力提高了公众学习气象知识的热情和时间,有效促进了气象科普宣传效益的发挥。

3 完善科普工作机制建议

总体上看,随着气象现代化的全面推进,陕西省气象科普事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有了明显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和防灾避险能力有了一定进步,但与气象现代化所定的目标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为进一步推动陕西省气象科普工作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3.1 优化气象科普工作机制环境

3.1.1 建立科普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科普经费的不足,直接导致气象科普工作具有突击性、短期性、运动性等特征,难以彻底改变传统“灌输式”科普形式,导致科技含量高的互动式气象体验展品不足[4],科普业务化实现存在困难,所以要采取多种措施,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持续经费的投入力度,提高政府对气象科普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加强科普事业的财政投入;另一方面,随着深化气象事业改革的推进,也要注重吸引企业、民间基金会等社会力量投入气象科普工作。

3.1.2 完善部门协作机制。作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成员单位,积极推进与科技、科协、教育等部门的协作,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间的沟通渠道,把气象科普图书纳入学生课程,将在校园气象科普尤其是边远地区校园科普中发挥极大作用,保障气象科普的覆盖率。

3.2 完善科普工作管理机制

3.2.1 制定科普工作发展规划。各级气象部门应制定气象科普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本单位发展的长期及年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气象科普效益评估体系,并将评估结果纳入目标任务进行考核。

3.2.2 建立常态化科普培训机制。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气象科普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气象科普培训机制,定期开展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专兼职科普工作人员准确把握社会公众需求能力、气象科技知识的普及与传播能力。

3.3 加强边远地区科普组织能力建设 通过乡镇气象工作站、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信息员强化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一是积极组织各乡镇气象工作站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二是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站现有的气象预警大喇叭等手段,开展现代农业生产、森林防火以及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定期对辖区科普宣传栏内容进行更换;三是充分利用辖区的气象信息员,组建成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培养成优秀的科普宣传员,负责对周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宣传,着力解决基层气象科普进村入户特别是边远地区“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广大公众的危险意识和自救能力[5]。

参考文献

[1] 陈振权,田何志,刘立华.广东农村社区科普工作机制与发展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4(12):219-222.

[2] 祁克云,简红江.对我国农村科学普及的几点思考[J].乡镇经济,2007(4):70-73.

[3] 袁丽,曾雪蓉,褚鑫杰,等.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对策创新研究[J].灾害学,2014,29(3):174-178.

[4] 陆少峰,曾志康,孔令孜,等.南宁市科普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12):2113-2118.

[5] 李华,刘义诚.农村社区科普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162-167.

猜你喜欢

实践机制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