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思考
2015-05-30宋扬
宋扬
【摘 要】本文对汉语言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旨在改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现状,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当前发展 形势 汉语言文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H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192-01
一 汉语言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1.古代汉语言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很多文化典籍都是用古汉语写成的,绝大部分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生没有真正的通读过四书五经,更别说那些浅显易懂的古书,就算有很少部分人去精心研读,也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握其中真正的内涵,精读好古书中的每一句话并渗透其中。
2.现代汉语言文学
很多学生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更多地是为了应付考试,偏离了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正常轨道,再加上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满足当前发展形势,不能更好地弘扬我国汉语言文学的精髓,让学生错误地认为汉语言文学就是会写字、会读书、会理解即可,不用耗费太多的时间在汉语言文学上。
3.外国语言的冲击
学生学习其他外语的时间远远地超出了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时间,考学和进修都需要加试外语能力,凡是求职、面试大部分公司都会看英语四六级成绩,学生不得不耗费更多的精力在外语上,往往忽略汉语言文学。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枯燥乏味的环境中,被动地接受着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主体地位并不突出,很多学生甚至出现了厌学的情绪。这种学术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都是学术型人才,这样的培养模式并没有给学生自我成长的空间,一直制约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
二 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思考
1.加强古典文学的教育
以西方的教学为例,西方在教学过程中从来没有放弃对古典文学的教育,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很多文史哲所遗留下来的经典,还学习到了为人处事的精髓。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活着的語言文化,就应该更好地把它发扬光大。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就是需要在古典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品读诗词歌赋的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创作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自学古典文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创作。
2.加深现代文学的教育
在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探索、运用的能力,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讲座,兼顾学生的文化知识、实践工作能力。在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让汉语言文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充满正面的情感意识,真正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并采用有效的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间之间的互动,完成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习,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完成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地把文字、图像、声音与专业教师的讲解充分融合到一起,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样不仅把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场景真正地展示在课堂中,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最佳的感知体验。建立学校专属的汉语言文学的资料库,为学生研究汉语言文学提供专业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自学汉语言文学的能力。
4.渗透德育的教学
专业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的热情。把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工作带入到学生精神层面,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形成科学的判断力,达到良好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5.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只有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业务水平,才能促使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应该在古典文学、现代文化、国外文学、现代汉语等方面多下功夫,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的知识系统、理论框架。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掌握最新的教育资讯,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吸收更多的专业理论,用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构建出新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文学提供专业引导。
三 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当前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契机。整合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系统知识,创新好教学方法,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才能彰显其独特魅力,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趋于领先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丁春美.闲,成就了文学——兼反思当今语文教育[J].语文天地,2011(14)
[2]刘卫锋.把脉“被生病”的语文教育——一种语文教育改革论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教育,2011(13)
[3]陈敏华.语文研究:何以旗号那么多[J].湖南教育(中),2011(8)
[4]孙长林.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不需要教”——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J].新课程学习(中),2011(5)
〔责任编辑: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