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浅探
2015-05-30蒲亚萍
蒲亚萍
【摘 要】本文旨在探究适用于我国西藏中职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内容涉及在语文课堂上如何进行艺术性的提问和课堂提问的原则。笔者希望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 提问艺术 求异设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173-01
在我国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且大都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致缺乏。作为我国西藏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们面临的难题更大:来自农牧区的学生有的会读会写汉字,但极不规范;有的不会读不会写,可能连日常的汉语交流都存在困难,更别要求学生有一个比较系统、连贯的汉语文基础知识体系了。可见,我们面对的学生非常欠缺汉语理解和表达的基础。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还要求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学习困难,重视他们的学习需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要精心设计问题,提问要有艺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艺术性的提问呢?这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思路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或教师的点拨引导,能从问答中获得成功的喜悦,由此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 求异设问,变中求新
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讲授《爬天都峰》的第一自然段——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提问:“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哪些要素?”这一提问方式容易使学生无从下手,造成课堂冷场。这时,学生可能在想“要素”是什么意思。针对西藏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换一个角度发问:“读了这句话,我们能不能知道‘谁和谁在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事?”这样的问题就不会给学生造成干扰负担,答案呼之欲出,更不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还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至于何为“要素”,可以在这之后与学生一一道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语文课堂提问时,教师一定要用学生听得懂的提问方式,以便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 浅处深问,静中得疑
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的状态,若教师从浅处深问,在无疑处得疑,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授冯骥才的《珍珠鸟》时,学生对这篇课文内容的掌握似乎极易,从表面上看仿佛无疑。若及时设问“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是哪句话?哪些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在文中,我先前听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后来小珍珠鸟竟趴在我肩头睡着了,这说明了什么?”这样,可促其思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从而排除疑点,明确了“文为何用”,深化了知识。
三 设置障碍,诱导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提问时,可有意设置障碍。学生虽不能及时回答,但可促其思维,使其有所发展。如讲授杜甫的《望岳》和《春望》这两首诗歌后,可将这两首诗歌对比起来解读,“这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有何不同,作者眼中的意象有何不同,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这样的提问会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思维会不断地发散,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从而让学生的知识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样的诱导会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 层层设问,步步深入
教学中有不少难点,需分步骤才能解答清楚。这时提问应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如在讲授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我提出了一连串问题:(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2)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4)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5)这篇课文为我们介绍了什么?(6)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的哪些内容?这样经过六步设问,加上教师的点拨、诱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很快就得出结论,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课堂提问能否奏效,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地掌握提问的原则。所谓课堂提问的原则就是對课堂提问这一活动的基本要求,大致有如下几条:(1)精心设计,注意效益性。精心设计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认真钻研教材,二是要认真研究学生。(2)激疑问难,注意典型性。要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设疑激疑,在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设疑激疑。(3)相机诱导,注意启发性。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启发效果最好,所以教师要创造学生“愤”“悱”的情境。(4)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课堂要按规律办事,由浅近到深远,从低级到高级,要循序渐进。(5)灵活多变,注意趣味性。教师要注意提问内容和形式的灵活性,提问的组织形式也应富有变化。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而且是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所必需的最重要因素。艺术性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