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复习中备课与评价方式的探讨

2015-05-30阚俊山��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备课评价

阚俊山 ��

[摘 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特征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分层复习。从目标定位、学情分析、活动设计、检测反馈等方面介绍如何进行精细化备课,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分层复习中如何进行科学的评价,并使之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教学力。

[关键词]分层复习 备课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073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分层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一种教学手段。分层教学是教学原则中“因材施教”思想的具体体现,符合教育最优化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下面笔者简要谈谈化学分层复习中的备课与评价方式。

一、前一阶段实施分层教学的反思

我们在新课教学任务结束后,将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学生为后进生,“A”代表通向成功的金字塔。我们鼓励A层学生正视现状,怀揣梦想,沿着金字塔的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永不放弃,最终爬到顶端。B层学生为中等生,C层学生为优等生。在我们具体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暴露出如下几个问题:学生层次分明,但教法单一;教师只重视部分学生,忽视了整体的发展;注重复习的内容,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加重了两极分化;分层与考查、评价不配套,学生成长的差异性被放大等。

二、精细化备课是分层复习的重要保障

分层复习实施难度较大,教师工作量大,要确保分层复习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分层教学的资源共享平台。全组教师不应存在个人功利、各自为战、互相保守的局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共享智慧。

集体备课

以“准备超前、讨论透彻、实施灵活”作为备课活动的目标,由主讲人为首席发言人,其他教师交流、补充等活动组成。教师通过取长补短,使备课活动达到精细化。

1.精准的目标定位。

设计分层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因为《新课程标准》是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平时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检查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更是学生必备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教师应在保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高一层次的目标,拓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复习“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知识点时,A层学生的目标是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大致了解其实质,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B层学生的目标是记住内容,说明其实质,并能进行一般的应用;C层学生的目标是熟记其内容,理解其实质,并能进行综合应用。

2.精确的学情分析。

复习某个知识板块前,教师应做好分层摸底,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备课提供第一手资料。即在复习前,对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状态进行诊断,了解各层次的学生存在的差异,既要对学生的认知领域进行摸底,又要对学生的情感领域进行摸底。如果教师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满怀激情地学习,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我们的做法是:设计16K单面的基础检测题,在复习前给B、C两层学生使用,了解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A层学生,我们采用知识扫描的方式,在元素化合物部分,我们使用的是半成品的思维导图。

3.精炼的活动设计。

复习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中通常设计3~4个独立的活动,每个活动都按“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提升”这样的流程进行。针对A层学生的特殊情况,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应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放手让他们对照活动要求,反复巩固,最大限度地唤醒他们对知识的印象,降低重点内容的难度。如化学式计算的复习,可分多步设计活动:首先,要求学生认识化学式的意义,找准组成元素、原子的个数比;其次,给出范例,使其明确计算的方法;再次,给出错例,使其分析错误的原因;最后,学生模仿实例,进行简单计算。而B、C两层学生的活动设计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更要注重思维空间的拓展。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引导、鼓励学生根据设计的问题沿着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发散性,拓宽思维空间的广度;充分利用好变式训练,强化错例分析的作用,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深度;加强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应用中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力求做到纵向延伸、横向拓展。例如,在《溶解度曲线》的复习中,学生不仅要清楚知道曲线的含义及三种典型的代表物质,更要注重曲线的应用。教师在复习教学时设计的模块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知识体系的构建,强化复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补救;第二部分为变式训练,强化错例分析的作用,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通过思辨,获取正确的结论;第三部分为综合运用,设计一系列与曲线有关的问题,要求B、C两层学生能根据曲线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思路,归纳方法。

4.精干的检测反馈。

教师要根据复习内容和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练习,最大限度地发挥练习的检测功能、学习功能和评价功能。对于A层学生,反馈练习的设计应降低检测的难度,降低过关的标准,让他们每一节课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实现梦想的快感;对于B、C层学生,反馈练习由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三部分组成,

要求B层学生独立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

要求C层学生完成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

三、科学的评价是分层复习的推进剂

1.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于A层学生,多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

对于C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心理学告诉我们:“没有比取得成功更能使学生激动和受鼓舞了。”因此,要经常给予各层次的学生适当的鼓励,肯定学生的努力,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心,提高求知欲望。

2.及时评价。

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是提高复习质量的有效保证。练、测与评是不可分割的,对于学生的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检测题,教师都要尽量及时、准确地收集信息,并进行筛选、提炼,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设计矫正方案。

3.关注各层次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

A层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受学生内部的影响,如果不充分发挥B层和C层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A层学生的发展则希望不大。C层学生反应快、思维敏捷,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可以让C层学生向全班学生展示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思维的具体流程、遇到的问题或产生的困惑等。让C层学生分散到A层学生之中,充当他们的小老师和伙伴,并在课后对A层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跟踪,督促和帮助他们改掉陋习,树立信心。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合理挖掘、利用优等生的弱点和后进生的闪光点,适时开展危机教育和成功教育,通过各层次之间的理性竞争,使分层教学在抓好两头的同时,带动中间,有利于营造层与层之间学生“比”“争”“赶”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心理期望,进行层与层之间的素材和资源的互用。尤其利用阶段性的考试,引导各层次学生进行交流。将优等生中相对薄弱的学生与中等生中相对优秀的学生作为临时性的过渡层,实行资源共享,开展同层教学,使其相互竞争与激励。

分层复习既不是“取中间舍两头”,更不是“取两头舍中间”的教学,而是“分层递进、水涨船高”的教学。只要我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一定能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 钟伟芳)

猜你喜欢

备课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孩子刚入学,父母咋“备课”?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