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问题串” 促思维发展

2015-05-30李峰王晖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物理思维问题串初中物理

李峰 王晖

[摘 要]“问题串”就是将或并列或递进的小问题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自我突破,获取新知。那么,如何才能使“问题串”激发学生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呢?本文以初中物理为载体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问题串 初中物理 物理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053

初中学生的年龄尚小,还不能有效地对知识进行筛选融合。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上,还需要一定的引导,以带动学生思考,使之逐步掌握独立学习的能力。将适宜的“问题串”巧妙地贯穿在课堂教学中,既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冲突中切入“问题串”,激活学生思维意识

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认知上的困难是正常的,这些问题的相互交织,形成了学生学习上的动力。学生在对新知进行感知的过程中,会产生认知冲突,从而造成思维上的困惑和疑问,引发学生之间强烈的讨论,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相互讨论、争辩中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一般的讲解所能企及的。

比如在学习有关“功”的知识时,学生对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判断和认识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就可以设立问题串,促进学生对功的理解。

问题串展示:(1)运动员凌空一脚将球踢向空中,那么运动员的脚对球有没有做功?(2)提着一桶水从一楼上到二楼,人对水桶有没有做功?(3)人提着小桶水平向前运动了10米,人对小桶有没有做功?

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讨论,在相互讨论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的问题串使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评价,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深入理解“功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所通过的位移的乘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二、认知中切入“问题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年龄、性格和情感,都对其认知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其认知活动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引入问题,利用问题促进学生协作学习,诱导他们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比如,在学习《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使学生的思维迈向更高层次。

问题串展示:(1)为什么台灯的亮度可以调节,这与什么有关?(2)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变电流的大小?(3)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变电阻的大小?(4)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连接方式是怎样的?

教师抛出问题串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所递进,在台灯亮度的调节中,学生知道电流强度;要改变电流则要改变台灯两端的电压,求电路中的电阻;要调节电路的电阻,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实现,并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上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顺利进行《串联电路特点》的教学,整个课堂自然流畅,一气呵成。通过这样的问题串,使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例中切入“问题串”,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知识的学习最终要应用于实际,为人们改造自然而服务。传统的教学单纯地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分析,而新课程中的物理学习倡导学以致用,提倡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由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分析,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有关“浮力”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看“水上飞”——人在水上行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顺利进入对“浮力”的思考中。

问题串展示:(1)什么是浮力?(2)影响浮力的因素有哪些?(3)一个40kg的人,想要在水上行走,他需要做一双多大体积的鞋?(ρ水=1.0×103kg/m3,g取10N/kg)

很显然,前两个问题是第三个问题的铺垫,学生在对“浮力”进行了细致具体的回顾之后,知道可利用排开水的体积来计算浮力,那么水上步行鞋需要产生的浮力应该大于或等于人和鞋的重力,从而列出相关的公式,解决问题。这样生活化的问题串,实现了对物理知识的融入,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的兴趣,主动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问题串”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与引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具体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特点来设计和引入,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特约编辑 南 宾)

猜你喜欢

物理思维问题串初中物理
数学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改革与实践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25题的分析与启示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