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教学设计的探究与实践

2015-05-30马中慧��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二次开发

马中慧 ��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对教材“二次开发”的意识,用审视和探究的目光对待教材,勤于反思,善于总结,不断积累,扬长避短,让自主课堂充满智慧。笔者将四节关于《功》的“同课异构”的研讨课中一节教学设计呈现出来,与各位同仁共享。

[关键词]二次开发 引入功 建立功 判断功 计算功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051

在新课程背景下,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对教材“二次开发”的意识,用审视和探究的目光对待教材,让自己从一个单纯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孕育发展型人才的沃土,让我们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为此,选出一节效果较好的教学设计呈现出来,与各位同仁共享。

一、引入“功”的课题

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时间虽短,但意义重大。针对《功》这节课的引入,有的教师利用地震时碎石坠落的情况导入,有的利用背书包上学等生活常识导入,有的利用拉动小车在桌面上运动的实验导入,有的利用播放视频:将运动员举杠铃和叉车搬运砖块的视频串接起来,视频导入。在这四种导入法中,笔者认为视频导入法既新奇有趣,又紧紧围绕新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精彩高效。在视频播放后,紧接着出示学习目标,组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预习本节内容,通览本节内容,这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一次具有趣味性、新颖性、针对性和激励性的成功导入,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功”的课题,值得教师学习与借鉴。值得注意的是,在导入新课时,①时间不宜过长;②“导”无定法,即不能生搬硬套;③注意教学结构的系统性。坚信:只要做个有心人,每节课的导入都会精彩高效。

二、建立“功”的概念

在中学物理中,功的知识面较广:人做功、机械做功、电流做功等,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本节课的功是基础,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建起“高楼大厦”。在实际教学中,执教者在此利用了两个典型的生活现象,轻松地建立了“功”的概念。

生活现象1:请同学帮教师把箱子从①位置推到②位置(如图1所示),谁有好的办法?问题很简单,同学们也很乐意说出自己的想法,成功地渗入了功的含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图1

生活现象2:如图2所示,谁能将这根木头从①位置下降到②位置呢?

图2

有前面的知识做铺垫,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给木头施加一个向下的力,让木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与此同时,教师出示功的写法,引导学生观察“工”和“力”合起来是什么字呢?顺其自然地建立起功的概念:如果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实例的选择准确、新颖,条理清楚。

三、判断“做功”的方法

“力对物体是否做功?”这个问题是中考的热点,教师们必须帮助学生找出做功的必要条件,解题时才能有章可循,不出差错。教师可从生活中吸收营养,用多媒体播放张三拎包回家、李四推汽车、王五扔铅球的情景,结合“想一想”的生活情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这些情景中哪些做了功?哪些没有做功?并说明理由。同学们在热烈的讨论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提炼出了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并总结出了三种不做功的情况:①劳而无功,②不劳无功,③垂直无功。有了这些知识,学生就能准确地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了。教师对同学们的表现也能及时评价,让学生体验总结规律,解决问题的乐趣。随后及时设计了相应的跟踪练习,加强巩固。这样的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张弛有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媒体为辅助”的教育理念。

四、结合例题分析探讨“功”的计算

至于功的计算,学生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下一章简单机械的相关计算,以及初三物理中电功的理解。而课本上直接给出了功的定义式,笔者认为这样欠妥。教师可精心设计,利用实例分析,如图3所示。

图3

①重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1m高;

②重为2G的物体匀速提升1m高;

③重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2m高。

比较①②、①③数据,哪种情况做功多?

通过分析,学生很轻松地得到了功的计算公式:W=Fs,同时也训练了主要的物理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真可谓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然后多媒体展示生活体验:两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约为1J,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同学们体会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跟踪练习要有层次性:一力一距、二力一距、二力二距、多力多距的顺序逐渐增加难度,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教师这样安排的用意独具匠心,展现了“科学探究”的魅力,挖掘了“科学知识”的内涵,绝妙无比。

总之,这节课在研究思路上,体现了由一般到特殊、由定性到定量的渐进过程及学科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全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尽可能避免接收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知识的构建上,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师,就要勤于反思,善于总结,不断积累,扬长避短,让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让自主课堂充满智慧的火花,师生共享成功的喜悦。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二次开发
浅谈基于Revit平台的二次开发
西门子Operate高级编程的旋转坐标系二次开发
浅谈Mastercam后处理器的二次开发
三维详图设计软件Tekla Structures二次开发实例
基于C#的AutoCAD建筑构件库二次开发
西门子Easy Screen对倒棱机床界面二次开发
CAD二次开发在铁路车站信号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全站仪二次开发的覆冰厚度测量与实现
Micaps3.2 版本二次开发入门浅析
基于VB的ANSYS二次开发在变压器抗短路性能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