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高三电学实验教学

2015-05-30林丛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实验方法实验探究

林丛

[摘 要]电学实验是整个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从实验原理入手,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以实验电路为着力点,让学生识图、连图,进而夯实学生的相关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开展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关键词]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 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044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展电学实验教学?笔者认为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从实验原理入手,让学生明白实验所需器材,实验中所要测量的物理量,从而熟练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2)以实验电路为着力点,让学生熟悉实验电路原理图,懂得按原理图画实物图,进而夯实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掌握实验操作方法;(3)开展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明白电压表、电流表连接方法,以及电流表内接和外接,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初步掌握实验误差的分析方法。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从实验原理入手,比较和掌握多种测量方法

新课程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能力,如果学生懂得迁移运用基本实验方法,则表明学生的实验能力较强。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实验原理认识较肤浅,只会生搬硬套,不能活学活用。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其次,通过对学过的实验内容加以复习巩固、更新、提升,以达到重建知识结构的目的,这样能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并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的水平。

例如,在“测定电表内阻”的实验中,由实验原理(欧姆定律R=U/I)可知,要测出电阻R,就必须想办法测量出加在电表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表的电流I,所不同的是电压表可直接读出自身两端的电压,而电流表则可反映通过自身的电流值,这两点自然成为已知条件。据此,我们可以根据给出的实验器材、题设条件、实验要求,设计不同的方案进行测量。

类型1:一只电流表,一只电压表。

1.电流表内阻未知,可按图1甲连接,电流表的内阻RA=UI

2.电压表内阻未知,可按图1乙连接,电压表的内阻RV=UI

图1

类型2:两只电压(电流)表(其中一只内阻未知)。

1.图2甲所示,内阻已知的电流表A1可起到电压表的作用,可测出电流表A2的内阻RA2=I1RA1I2

2.图2乙所示,内阻已知的电压表V1可以起到电流表的作用,可测出电压表V2的内阻RV2=U2RV1U1

图2

类型3:两只电压(电流)表(内阻均未知)和一个电阻箱。

1.图3甲所示,电阻箱相当于电压表,此法可测A1表的内阻RA1=(I2-I1)RI1

2.图3乙所示,电阻箱相当于电流表,此法可测V1表的内阻RV1=U1RU2-U1

图3

类型4:等效替代法。两只电压(电流)表(内阻均未知、一个电阻箱、一个单刀双掷开关)。

1.图4甲所示,利用电流等效,当开关拨到“1”或“2”时,调节R使A2两次读数一样,就可测出RA1=R。

2.图4乙所示,当开关拨到“1”或“2”时,调节R使V2两次读数一样,就可测出RV1=R,此法测量精度高。

图4

类型5:半偏法。仅一只电表(内阻未知、一个电阻箱、一个滑动变阻器)。

1.如图5甲所示,可测电流表内阻。首先调节R1使电流表指针满偏(图中S2断开),然后R1不变,调节R2使电表指针半偏(图5甲S2闭合),就可测得RX=R2,这种方法存在系统误差,精度不高。

2.如图5乙所示,可测电压表的内阻,首先调节R1使电表指针满偏(图中电阻箱R2调为0),然后R1不变,调节R2使电压表指针半偏,就可测得RX=R2,这种方法存在系统误差,精度不高。

图5

上述测量方法其实都是“伏安法”及其延伸,所有的变式中,都包含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需要一个已知阻值(或已知电表内阻,或电阻箱)来辅助测量,辅助方式或串或并联,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待测对象与已知电阻串或并联连接,得出待测对象的电压、电流值。

二、以实验电路为着力点,夯实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考实验命题动向也随之变化。高考电学实验,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仪器选择、电路设计、实物连线、图像处理等等。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应以扎实的基础为前提,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力,“举一反三”,从而夯实学生的创新基础。

例题.某同学测量阻值约为30kΩ的电阻Rx,有如下器材可选:

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10kΩ)

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100kΩ)

电流表A1(量程0-100μA,内阻约2kΩ)

电流表A2(量程0-5mA,内阻约1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kΩ,额定功率1W)

电源E(电动势4V)

电键K和导线若干

(1)电流表应选 ,电压表应选 (填写字母代号)。

(2)为使测量误差尽量减小,要求测量多组数据,请画出符合要求的测量电路图。

解析:

(1)仪器的选择

本实验提供了2只电压表和2只电流表,我们可以从中各选一只电表来测量,为了尽量减小误差,要求所选用的电表在测量时其指针的偏转能达到满偏的23以上,且其最大测量值不能超过电表的量程。由于电源电动势为4V,所以电压表应选V1;通过电阻的最大电流:

URx=330×103

A=100μA,电流表应选A1。

(2)测量电路的设计

伏安法测电阻有两种测量电路:电流表内接法(图6甲)和电流表外接法(图6乙)。

a.由于所选的电表内阻均未知,电压表(或电流表)就无法算出自身的电流(或电压),测量值就会有误差。

由于本题中R2x>RA·RV,为了减小误差,所以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b.若题设条件改成:电压表和电流表就一个内阻已知,该怎么办?若电压表内阻已知,就可以采用图6乙,让它直接与R测并联,准确得出R测=

URVIRV-U

;若电流表内阻已知,就可以采用图6甲,让它直接与R测串联,准确得出R测=UI-RA。

c.题设条件进一步改成:若电压表量程不能用,而两只电流表(一只内阻已知)正常可用。则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改装电表知识来解决,用一只定值电阻R0和已知内阻的电流表A1串联改装成电压表(内阻已知),局部电路如图6丙所示。

d.另外在“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实验中,电源内阻是待测电阻,若电流表内阻已知,则应把电流表直接串联在电源两端上(如图6丁所示),这样测出的内阻较准确,等于U—I图像的斜率绝对值减去电流表内阻。

图6

(3)控制电路的设计

为了减小误差,需要测量多组数据。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改变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I和其两端的电压U。滑动变阻器有两种接法,如图7甲所示的接法叫分压式,当把滑片P由左端移到右端时,电阻两端电压变化范围从0V到3V;如图7乙所示的接法叫限流式,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kΩ,待测电阻Rx约为30kΩ,当把滑片P由右端移到左端时,其两端电压从2.9V变化到3V,变化范围比图7甲的小。因此图7甲所示电路要比图7乙所示电路好,更符合题目要求。

图7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选好实验仪器的前提下,只需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测量电路”应注意电流表内、外接法;“控制电路”应注意分压式和限流式接法。它们是电路设计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可根据题设条件灵活设计电路图(如本例“测量电路设计”中的b、c、d),为后面的实物连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从实验探究入手,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重视实验探究是新课标的要求。高考要求学生对考纲中所列的有关实验,都能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会控制实验条件,会正确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下面结合“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这个实验,来探讨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高。

学情:在高二时候,学生已经做过测量金属电阻率这个实验。但学生在应用原理、连接电路、测量读数和处理图像上存在不少的困难,学生的水平层次不同,对该实验的掌握情况也就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兴趣。为了刺激层次不同的学生的兴趣,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让学生体会得出规律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为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各因素的定量关系,可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保持温度、材料、横截面不变,研究电阻和长度的关系;

(2)保持温度、材料、长度不变,研究电阻和横截面的关系;

(3)保持温度、长度、横截面不变,研究电阻和材料的关系;

(4)保持横截面、长度、材料不变,研究电阻和温度的关系。

再让学生自己找原理(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源,导线,开关,合金导线,刻度尺,滑动变阻器),设计电路(引导学生讨论安培表用外接法,还是内接法?),连接实物图(教师把关),明确注意事项。自己动手收集数据(教师引导下),处理数据(对比两种方法:计算列表法和图像法,采用图像法处理。讨论当用图像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时,如果碰到抛物线或双曲线,应怎么办),最后得出规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电阻与材料、截面积、长度的关系R=ρL/S。另外电阻还跟温度有关(略)。

采用实验探究式,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实验设计、采集信息、处理数据、分析误差、得出规律。这样做比直接复习原理,介绍方法,然后盲目大量解题更有实际意义,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究水平。

总之,我们要重视学生实验,以夯实基础知识为前提,以实验方法的迁移创新为导向,以培养探究能力为突破,加强学生在器材选择、方案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物理实验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思维、兴趣密切相关,僵硬地对待实验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必须通过长期的、有计划的、富有成效的训练和培养,而高三实验复习得法也将大大提高实验复习效率。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实验方法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长柄V形玻璃管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对钢铁吸氧腐蚀过程的实验探究
前元音发音研究实验方法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浅论化学实验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