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高效开展作文点评课

2015-05-30余坤龙

学园 2015年8期
关键词:范文习作环节

余坤龙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学生运用文字叙述思想的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尤为重要,因而运用高效合理的作文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应格外关注的重点领域。

笔者通过对身边的语文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到很多语文老师十分重视作文教学中的写前指导和作文批改,但是对作文点评要么不够重视,要么找到不到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一些教师将作文点评课上成了佳作朗诵课,一些教师则上成了劣作批评课。即便有些语文教师能对学生作文进行适当的点评,也往往是教师的一家之言,学生没有参与到习作点评中去,教师点评的霸权主义生生地将学生的话语权掐灭在萌芽状态。其效果只能是作文点评课上教师激情澎湃的朗诵佳作,个别被表扬的同学沾沾自喜,大部分被冷落的同学事不关己。所以虽然经过大量练笔,但是学生的写作水平依旧徘徊不前,甚至部分同学还产生了写作的畏惧感和厌恶感,作文点评课现状让人堪忧。

出现此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发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部分语文教师对作文点评课中的“以生为本”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与重视不够。没有很好地领会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尝试过多种作文点评课的教学方法,发现“以生为本,发挥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还课堂给学生的作文点评课效果颇佳,要做到以生为本,高效开展作文点评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精心备课,把学生放在备课的第一位

上好一节作文点评课,在备课环节一定要下足功夫,应把“备学生”放在备课的中心地位。如果把教师比作园丁,那么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一名能够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的园丁,对每一株禾苗的浇灌、施肥、长势都要一清二楚。在作文点评课前,语文教师要通过阅读学生习作,对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水平了如指掌,哪些学生的立意或结构需要提升,哪些学生的遣词造句需要润色,等等这些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本“账”,“账本”确立了之后,对习作之中出现的同类问题加以归类,然后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当然每节课的教学主题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整学年的作文教学计划,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根据学生实际学情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就有了针对性,避免出现千人一面的模式化作文教學,这样的作文点评课既能按照教学计划系统有序推进,又能逐一解决学生作文中暴露的各种问题,课堂效果会更加理想。

二 把点评的权利还给学生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学生写完作文之后,教师认真细致地批阅,这样的改作方式不仅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让老师整天忙于作文批改而无暇顾及其他,而且起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师的点评要么不予认可,要么是稍加浏览就束之高阁,本次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习作之中依旧层出不穷。学生作为创作的主体,如不参与创作的修改、交流和分享,作文水平就很难有质的飞跃和提升,因此在批改时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这样既可以解放老师,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1.对照反范文,学生自改

教师在每次布置作文前,可以精心搜集一些与本次作文相似的佳作美文,尤其应注意搜集一些本次作文要重点突破的专题范文。比如:本次作文重点点评结构线索,在搜集范文时既要找到与作文题相关的作文,又要顾及到范文中的结构线索是否明显。笔者在布置学生写“亲情”作文时,找了《手风琴的魔力》《父亲的白发》《珍贵的银手镯》三篇范文,三篇范文的内容都和亲情有关,其结构又都有贯穿全文的鲜明线索,这样的范文给学生参照时就更有针对性。教师在作文点评课前将范文和学生习作一并下发,先让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将文通字顺过关,然后对照优秀范文,找出自己作文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按照教师的点评要求做上标记,并适当写上旁批和总评。教师让学生批改作文之前,应该花点时间将作文批改的要求和批改的模式交给学生,这样学生在批改时才能够避免五花八门的现象出现。

2.小组交流,学生互改

教师将学生自评后的作文,按照小组交叉的方式再次下发,要求同学之间进行互批互改,教师在学生互批互改前应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批改技巧和把握原则,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发现他人作文之中的“闪光点”。各批改小组成员必须看完另一组所有同学的文章后,才能选取其中一篇批改,待小组所有成员批改完并签好名后,小组通过讨论商定最终评语,并推荐出一篇最优秀的范文,以供全班同学赏读。因互改作文是在课下进行,每小组必须有一位强有力的监督者,督促小组成员完成。学生互改作文,看似繁琐,实则把批改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见解,有时会碰撞出争辩的火花。比如我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友情的作文,学生这样自评:本文语言优美、字字珠玑、句句深情,实在是考场作文之佳作。其他小组互评给出的评语是:文贵以真,作者过于追求词语的华美,反而给人以华而不实之感,一切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请好好琢磨朱自清先生《背影》的行文笔法。看到此讨论,笔者并没有急于给出自己的评判,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听取学生的对话,形式和内容孰重孰轻,再找适当的时机加以辨析。这样处理就会减少教师自以为是的高明评论,把课堂的话语权真正还给学生,体现出作文教学的互动性、民主性和参与性。

3.教师复改,归类整理

在进行学生互评环节之后,教师应将仔细审阅原文、自评和互评,并对其进行归类整理。对优秀的自评和互评进行登记,以便点评之时进行表彰,通过对学生点评的及时肯定,激发学生批改作文的积极性。同时对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整理归类,比如:将一些同学作文中的优美句子整理在一起,将另一些同学较好的行文结构放在一起归类,并将发现这些优点的同学名字记录下来,课堂上表扬作者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发现千里马的伯乐,这样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在教师复改环节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要检查学生的批改情况;另一方面是通过归类整理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和重点,让教师和全体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本次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三 让学生登上作文点评的舞台

只有自己创作的作品被肯定了,学生才会找到写作的成就感;只有自己参与到作文点评与修改之中,学生才能真正尝到写作的酸甜苦辣。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点评者,教师扮好“导演”角色,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打造高效作文点评课堂。

1.亮点追踪

为避免作文点评课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课堂点评中亮点发掘的覆盖面应比较广。教师在复改时,应将学生发现的优点进行归类整理,比如将语言、结构、立意等分类整理,亮点追踪环节将学生的优点用一两句话概括,非常优秀典型的句子或者片段,可以用投影仪展示出来。本环节主要是让大部分同学感受到创作的成就感,尤其对一些作文水平不高又不喜欢写作文的同学,更要用放大镜找出作文中的亮点,哪怕是一个优美的词语也要找出来让其他同学学习。教师可以将被表扬的同学和发现这些优点的同学名字一起投影出来,让全班同学掌声鼓励。这一操作看似过程简单,其实效果显著。笔者经过多次尝试发现,一些畏惧作文的同学也渐渐喜欢上了写作,每次被表扬之后就盼望着下次作文,他们在创作时候也会有意识地增加亮点,渐渐的作文也就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环节不能用时過多,点到为止即可。

2.有的放矢

很多作文点评课,教师点评时喜欢面面俱到,期望将学生出现的写作问题一次性解决,这样贪多求全的课,期望很好,但是效果不甚理想。语文教师心中要有一本学生作文的“总账”,应努力通过多次作文点评课,让学生将“债务”分期偿还,如果每节课都涉及到很多作文问题,一方面会打击学生写作的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对每个问题的点评只能做到蜻蜓点水、不能深耕细作,学生上完作文点评课之后,收获自然不会太多。因此,在亮点追踪之后,教师需要重点解决本次作文点评课的问题,做到目标明确,一课一得。比如:本节作文课要解决“如何通过协调人物的各种描写展现人物性格”,教师可以将作文之中人物的各种描写衔接不当、处理生硬的片段和衔接恰当、安排合理的片段通过对比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先不要先入为主判断片段的优劣,可以让学生先通过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请小组派代表说出选择的理由。教师在作文之中所选的句子应该有强烈的对比性,只有在句子选取上注意典型性,学生的判断才会更加合理。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要将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并适当补充自己的观点,要求学生在作文升格创作的时候尽可能运用所学之法,在此点上有所进步。

3.佳作共赏

一些老师在选取优秀学生范文时,经常按照老师的个人喜好决定优劣,这一评价标准限制了学生课堂的民主性,一些学生认为写作不是为自己写,而是为语文教师的阅读而写,于是学生习作之中假、大、空现象层出不穷,学生明白,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写作就不会有错,写作也就丧失了创作的个性和自由。因此,学生的习作一定要来自学生的推荐,教师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但是不能将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学生。要求推荐上来的作文要有自评、互评和师评,教师将原文和评语复印出来发给学生,首先由让佳作作者从三个方面谈感受:(1)这篇文章你是如何构思的?(2)这篇文章你自己最欣赏的是那些地方?(3)这篇文章有哪些地方不满意,你认为还可以怎样改一下?三个问题回答完后,请这位同学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或者质疑。然后由推荐小组代表阐述推荐理由,最后老师将创作者和推荐者的发言要点进行简要归纳,并适当做些补充。在这一环节,每个学生都是作文评改的参与者,每个人都有作文评改的权力,每个人都有阐述评改意见的机会,设计此环节的意图是既要让成功者享受写作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让其他同学清楚创作者是如何构思行文的,以供下次习作之时参考借鉴。

4.“下水游泳”

写作有时候不只是教写作技法,更需要教师和学生一道“下水”作文,体会写作过程带来的酸、甜、苦、辣,一个喜欢写作和喜欢阅读的语文教师,只要愿意和学生一起分享写作和阅读带来的快乐,并指导相应的写作和阅读技法,学生的写作和阅读兴趣一定会慢慢增加。这一过程既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勇气,又需要有得当的教学方法,有勇气才敢于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暴露在学生面前,有方法才能通过自己的创作传授写作的技巧。教师在展示自己的作文时候要敢于接受学生的提问与质疑,创作时要将本课将要重点解决的写作技巧融入文章之中,在修改时,用有色文字标出重点写作技巧提醒学生,以供学生仿写。这一环节应该说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再指导,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并明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见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之中,通过剖析自己的写作心理和写作技巧,给学生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经验。但是这一环节对老师的挑战是最大的,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作文点评课,其效果也是显著的。

5.作文升格

一节作文点评课上完之后,学生的作文升格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学生作文的升格,可以通过重新布置题目完成,也可以通过重写旧题实现,或者通过重写片段提升。如果从学生的心理分析,重写片段是学生最愿意去做的事情,与其让学生带着情绪学习,还不如就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任务下手,教师要求各小组在推荐优秀作文时,要将升格重写的片段作为评判作文的优劣之一,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将所学之技法用于写作之中,久而久之,慢慢地就会摸到一些写作门道。

总之,作文点评课应该是一座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通过开展高效作文点评课,老师和学生就能真正交换自己的写作想法,达到写作方法和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生为本的作文点评课更需要关注生本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林劲〕

猜你喜欢

范文习作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春色几许(简谱)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习作展示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