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学语文教学美育的思考

2015-05-30覃梓华

学园 2015年8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学习效果可行性

覃梓华

【摘 要】美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实施教学美育是培养全面人才不可或缺的,也是实行素质教育所必需的。而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篇目是古今中外的佳作精选。这些作品,文质优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是实施美育的好教材。鉴于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可行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可行性 目的途径 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96-02

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可行性

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方面:

1.自然美的熏陶

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是生命的载体,是美的源泉,是诗人艺术家钟情的造物主。大自然的美被定格在课文中,那是美的精华,这就为美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辽阔富饶的大地(《土地》)、雄伟的泰山(《雨中登泰山》)、一泻千里的长江(《三峡》)、雄伟壮观的长城(《内蒙访古》)、雄壮奇异的塞外风光(《使至塞上》)等,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感受,用生花妙笔为大自然描绘一幅幅绚丽画卷,流露了对祖国的热爱及赞颂,抒写了博大的胸襟、高雅的志趣、炽热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奇妙的构思、丰富的想象、艺术的语言感染着读者,给予了读者美的熏陶。以这些作品作为美育教材,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培养他们努力拼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可行的。

2.社会美的感染

社会美即社会生活中的美,如劳动生产的美,革命斗争的美,劳动产品的美,社会风尚的美,生活环境的美以及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表现在爱情、亲情、友情社交等方面的美。语文不仅教学生作文,更要教会人做人。因此,它是社会生活美的教材,其中许多人物形象具有高尚的精神情操,品读这些作品,感人肺腑,能净化人的灵魂。如《芦花荡》中的老头子在抗日战争中保家卫国,发扬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老王》中老王的淳朴善良;《陋室铭》中主人的高尚人格;《背影》中的父子情深;《羚羊木雕》中主人公与朋友的真挚友情;《散步》中融融的亲情及大人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这些课文,学生会从中得到洗礼与升华。另外,表现生活丑的作品也在我们的审美范围,如《范进中举》的胡屠户,《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等,对这些人物的揭露批判,也反映作者美的思想倾向。朱光潜说:“丑与美不但可以互转,而且还由反衬使美者愈美,丑者更丑。”作家对这些丑进行揭露批判,从而激励人们去追求美,唾弃丑。在教学中,教师正确评价这些丑的社会意义,同样可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

3.艺术美的欣赏

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美。在文学作品中,作家描绘自然反映社会、塑造艺术形象时,把客观存在的美和自己的审美情趣融为一体。因此,艺术美最容易唤起读者的美感。而课本中的文章多是艺术美与情感美的统一。在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去感知欣赏文学艺术美是十分必要的。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又如《散步》中:“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文章叙事中穿插景物描写,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衬托一家人分歧释解后的愉快心情。情景交融,产生一种思想意境之美。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这种美的境界,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情感及文章主旨,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二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

1.帮助学生分辨美丑,净化心灵

中学语文课本中,许多名篇塑造了生动传神的形象,体现高尚的情操,蕴含丰富的情感,他们或喜或悲,或爱或恨。内容题材丰富多彩,有战争年代的,也有和平时期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谈人生理想也有谈学问修养的;还有关注社会、关注和平发展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体会这些深刻的富有精华的哲理蕴味,让学生学会去观察评判体验其中的理念与精神,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染学生灵魂,塑造他们健康完美的心智。

2.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

这“四力”正是学生的基本素质要素。或许学生感知力太差,只懂得抄背,生搬硬套;只懂得片面地割裂地去理解文章。或许他们如聋似瞎,该听到的充耳不闻,该看到的视而不见。或许他们情感不够丰富,该笑的不笑,该哭的不哭。或许他们想象力不够丰富,阅读写作时,多数只能就事论事,不能触类旁通,书本知识与生活体验割断。或许他们理解力较差只懂得直线思维,不懂得辐射式、逆向式思维。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具体直观的形象去打动学生,从音、情、理逐步诱导,塑造具有完美心智的人。而语文教学,就要贴近生活,关注人文,关怀人生,丰富学生的情感,完善性格,提升生活感知,最终培养对生活的创造力。

三 中学语文教学实现美育的途径

语文课本内容无处不在的美,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品。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进行美育呢?就素质教育而言,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踊跃参与学习,教师只做引路人,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朗读

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文学作品的情感因素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出来的。朗读可把文字变成有声韵、有情感的声音,更好地再现作品中的声感美和神韵美。朗读教学应是教师范读与学生朗读相结合。教学中,老师点拨重音、声调、语速、情感等,调动学生并把他们带入课文情境。如教学《沁园春·雪》,教师可用浑浊宏大的声音、豪迈磅礴的气势范读,力图再现伟人高大的形象、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让学生于朗读中感其形,捉其神,动于心而形于色。

2.以情动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感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一般地说,乐景生乐情,哀景生哀情。鉴于此,教师应深研教材,挖掘其中情感元素,创设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氛围。这可根据教材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基调,灵活機变,创设感人的情境。

第一,唱歌。如教学《我的母亲》和《荷叶 母亲》,可用歌曲《懂你》导入,以歌声打动学生,配以多媒体视频画面,让学生领悟母亲的无私与伟大。这样,学生易于把握文章情感与思想,引起情感共鸣。

第二,讲故事。如《羚羊木雕》,可让学生复述“我”与万芳之间的交往,体会他们深厚的的情谊展现青少年对友情珍视。这样与父母伤害孩子友情的举动对比,文章的主旨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演讲或表演。如《变色龙》,老师指导点拨,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真正体会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嘴脸。这样,可培养学生的特长,激起学习兴趣、陶冶心灵,净化思想,提升其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3.直观展示

直观的物象更利于学生的接受与理解,尤其是初中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已日趋完善,这一教法更适合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生理特点。如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及学生绘画;用老师的表演诱发学生;用教师的七巧板书去愉悦学生等。如《斑羚飞渡》中斑羚飞渡的情景,可用电脑多媒体视频直观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飞渡的经过,体会老斑羚的无私奉献精神及斑羚的群体精神。另外,根据课文特点,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深入情境,感知形象,领悟精神;有条件的,还可带领学生亲临现场,感受气氛。如《苏州园林》,当地学生就有条件亲临其境了。

4.视听教学

录音、录像、幻灯、电影、电视、电脑、多媒体等都可作视听教学的手段,有些课文能和这些媒介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视、听、触、思、觉协同作用,于学生艺术形象更鲜明、更富于美感。如《智取生辰纲》,利用多媒体投影,让学生先了解剧情,思考当时社会矛盾和感受人物思想性格,让学生自己见解、感悟思想、自己评价。当然,也要辅以教师的正确诱导。视听教学,能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效果显著,利于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方法途径很多,方法的交替运用,相互渗透,再注入生活的“活水”及相关的内容,我们的语文课堂会更活泼更生动。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能提高素质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它能培养学生感知美,创造美,又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是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和思考的课题。

〔责任编辑:林劲〕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学习效果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