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种做法
2015-05-30陈海萍
陈海萍
【摘 要】本文从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方面该如何做,学生方面教师该如何地引导,师生的互动老师该如何“导演”)等方面谈一些笔者的做法。
【关键词】科学高效课堂 教师 学生 学生参与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93-02
关于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众说纷纭。我具体是这样做的:
一 教师方面
1.充分地备好课,做好课前准备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四十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每节课我们都要设定目标,但对于每个学生要求的目标不一,我个人认为只要有80%的学生掌握了大概80%的知识就可以了。
作为科学这门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在上课之前要备好实验器材,并要检查实验器材是否能用,在上课之前自己应做一遍,把会出现的问题自己先处理好。有一次我在做大气压强的实验时,由于我没检查器材导致实验没成功,浪费了很多课堂的时间,降低了课堂的效率,所以要高效,在备好教案和课件的同时,还必须要准备好一些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并要检查仪器是否能用。
2.活跃的课堂状态
要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在科学这门课中可以多举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唤起学生的思维。比如说在讲惯性以及力的实验时就要举学生坐车的实例,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及理解。教师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境,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3.科学的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特别是在做题时的一些小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在做題时养成细心的习惯。习惯在于平时养成,教师强调再多,学生不一定会照做,这时教师就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记得我在教学生解科学探究的题目时,有一个学生嫌弃题目太长,就随意地做了一下,这时我在表杨把作业好的同学的同时还奖励了一些学习用品。当然这种习惯最好是在试卷分析的时候强调,比如在教学生重力和二力平衡的计算题的过程时要讲明什么该写,不必要的不要写。在一些科学探究的题目:要让学生学会审题,并在题目中找到解题的关键。
4.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教师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的“懒”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是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教师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的高效做准备。当然在学生中小物质的激励也是必要的,做得好也可以奖励小小的奖品。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将一些小礼物发给学生,学生自然就“亲其师会信其道”了。
5.反思记录实验材料的准备是否科学有效
如在了解空气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材料,能充分感受到空气的特点,我准备了很多材料,其中有一样是纸板。用纸板的意图是希望学生能把它当做扇子,扇扇风,感觉到空气的流动。因为当时是三月初,气温还比较低,扇子很难找。于是我就用纸板来代替扇子。可是,纸板的用途与特性显然与扇子大不相同,学生实验时根本就不知道纸板该用来干什么?老实的学生忽略它的存在,胆大的学生纷纷问我:“老师,这纸板用来干什么?”显然,在这里纸板这一材料准备得太“蹩脚”了。材料不科学,还能指望课堂上有高效的科学探究吗?科学课就应该有科学性,包括材料的准备,无一例外。只有材料的充分科学与合理,才能让科学课教学的高效成为可能。
二 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只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但是预习的习惯很难养成,于是我特意在班里选出了10个组长(负责人,有魄力,成绩好的),再让小组长监督组员的预习和复习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准备预学案,每天晚上让学生先把前面的知识点填好,回到学校等上完课后再让学生把后面的练习完成;并让组长改好。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
2.课堂学习习惯
要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有一定的难度了。我一般是在刚接手一个班级当学生的行为习惯不达标时,我宁可不上课,也要先教育好,这样会给学生一个压力,自然我的课堂学生也不敢态度不端了。
3.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住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三 师生结合
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个家,教师是一个大家长,仅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