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乐曲中节奏的表现力

2015-05-30诸鑫鑫

北方音乐 2015年8期
关键词:表现力分析研究节奏

【摘要】对音乐来说,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所在,节奏可以更好地去表现这首歌曲的独到之处,而且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去理解音乐、体会音乐。本文将以二胡曲《新婚别》为例,对中国传统乐曲中节奏的表现力进行分析,介绍一些关于音乐表现力的一些简单认识。

【关键词】中国传统乐曲;节奏;表现力;《新婚别》;分析研究

引言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泉源,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所以研究中国传统乐曲中节奏的表现,对于进行传统音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去认识传统乐曲,进一步提高传统乐曲的感染力。

一、对中国传统乐曲中节奏的表现力认识

我们将节奏定义为能够有规律交替出现的对比因素,而音乐上的节奏感指的通过将长短音节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听者通过对音乐的节拍等因素所形成的心理上的感受。节奏是音乐的基础,音乐最大的魅力便是通过不同旋律的组合形成各式各样的节奏,使听者对此产生共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加入一些传统乐曲演奏可以很好的增加音乐的节奏感,人们的生活之中处处离不开节奏感,包括我们的语言,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在交流时都是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产生出不同的含义,并通过这些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感情。所以节奏感可以更好地实现情感的表达,彰显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以二胡曲《新婚别》为例,分析中国传统乐曲中节奏的表现力

二胡曲《新婚别》,是一首典型的大型二胡叙事曲,它通过讲述一个新婚的女子,面对即将要上战场的丈夫,而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情感。通过借助二胡的节奏表现,把这种时代的背景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让人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新婚夫妻的离别之情。接下来就对二胡曲《新婚别》的三个部分:迎亲、惊变、送别等部分中所体现出来的传统乐曲的节奏表现力,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第一个部分“迎亲”中体现的传统乐曲中节奏的表现力

在故事的开端部分,主要是表现一个新婚女子的娇羞,所以在作曲的过程中,采用了四分音符及二八节奏,来表达出这个女子的状态,让大家可以从节奏的表现上感觉出此时女子的内心独白。在迎亲的时候,音乐转为节奏开始放缓,这个节奏的转变正好符合了在迎亲的时候,那种锣鼓喧天的热闹场景转变为一种热闹的喜庆的场面,这个节奏的转变正好烘托出了成亲时喜悦的感觉。在《新婚别》中,一些爱情因素的音乐元素,非常适合传统乐器的演奏,这样可以更加体现出人物情感。一种新的演奏方式的诞生,可以促进音乐多方面的发展,而且可以在整体上,提高传统音乐的演奏水平,促进整个音乐的发展。

(二)第二个部分“惊变”中体现的传统乐曲中节奏的表现力

从第二部分的“惊变”就可以看出,这个部分的节奏就是展现一种突变的状况。因为当新婚夫妇听到丈夫要远赴战场,即将生死离别时,这对于刚刚新婚的女子来说无疑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消息。所以在这个时候,二胡的演奏形式会发生一个突然的转变,运用较快的节奏,通过调节音节的表现,运用短音来突出表现新婚夫妇听到这个噩耗时的表现。长音可以说是将节奏的张力发挥到了极致,因为节奏相对较为自由,只要能表达出音乐要达到的效果,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非常清楚的体会到当时主人公的心情。一个优秀的传统乐曲的演奏家,可以抓住音乐的灵魂所在,在二胡演奏中,往往带有一些灵感的迸发时刻,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加容易产生一些新的音乐灵感。

(三)第三个部分“送别”中体现的传统乐曲中节奏的表现力

对于第三部分来说,它是整个《新婚别》乐曲的核心部分,因为往往送别的时候,是主人公情感达到高潮的部分,在这个乐曲中,二胡演奏必须要把新婚夫妇二人离别时的情绪通过低沉、慢速的节奏表现出来。在演奏过程中,二胡演奏者连续使用了大切分和四十六分音符将情绪推上去,并重复一小节对这种愤慨、怨恨的情绪进行深化,以表达不舍之情以及对当时一种社会情况的反射。结尾部分,就是表达新婚女子对新婚丈夫此去不知是凶是吉的气愤、难过、无奈、不舍之情。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研究,节奏表现力在传统音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知道历史是相同的,音乐也是一种旋律,只要我们加以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就可以使得音符和节奏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促成音乐中最美的声音。现代音乐也同样需要这样的一种新的声音的加入,来使现代音乐更加的美妙。音乐是一种具有独特内涵的声音演奏形式,但是却可以给我们带来独特地听觉享受,通过独特的音乐形式,可以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的美妙。

参考文献

[1]杨抒怡.二胡传统乐曲的表现手法[J].剧影月报,2010(03).

[2]朱英俊.浅析音乐的表现手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

[3]王盛.中国传统乐曲的“韵”味[J].大舞台,2014(07).

[4]吴修林.中国传统乐曲改编作品的演奏特色[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2(03).

[5]石蔚.论二胡传统乐曲的艺术特征[J].淄博师专学报,2011(01).

作者简介:诸鑫鑫(1983—),女,浙江余姚人,宁波经贸学校,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音乐、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表现力分析研究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YOUNG·节奏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