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勃拉姆斯《b小调钢琴狂想曲》演奏探析

2015-05-30汪婧一

北方音乐 2015年8期
关键词:狂想曲勃拉姆斯演奏技巧

【摘要】约翰内斯·勃拉姆斯《b小调钢琴狂想曲》创作于1879年,是勃拉姆斯音乐风格完全成熟的时期。在这首作品中可以看到勃拉姆斯独特的音乐风格,在古典主义的奏鸣曲式中,音乐语言却抒发着浪漫主义的激情。本文结合勃拉姆斯《b小调钢琴狂想曲》的创作背景和曲式结构、探析了该曲的演奏技巧及方法,使作品的技术性与艺术性能够更加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勃拉姆斯;狂想曲;演奏技巧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是承接贝多芬伟大传统为西方音乐做出巨大贡献的德国作曲家。他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文学化、标题化的音乐主潮中坚定的走自己的路。他的创作根植于古典音乐的传统之中,又汲取了德奥城市及民间淳朴美好的旋律,广泛涉及巴洛克时期的经文歌、众赞歌,古典时期盛行的交响曲、奏鸣曲等音乐体裁,证明了在19世纪浪漫时期的古典风格所具有的生命力。

一、《b小调钢琴狂想曲》的创作背景及介绍

《b小调钢琴狂想曲》创作于1879年,发表于1880年。正值勃拉姆斯创作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勃拉姆斯音乐风格完全成熟时期。这首钢琴狂想曲是他的Op.79《两首狂想曲》之一,作品题为献给伊利莎白·冯·赫尔佐根伯格夫人。是勃拉姆斯当时现实生活与内心活动的真实写照和折射。这首作品反映了勃拉姆斯鲜明的创作风格,是一首近似于回旋奏鸣曲式的作品,在古典主义的结构框架中创作,他的“狂想曲”的特点体现在乐思的自由多变和强烈的对比上,他充分发挥钢琴技巧,创造出华美绚烂的音乐效果。在古典主义的外衣下,包裹着浪漫主义的情怀,运用古典形式发出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激情宣言。

二、《b小调钢琴狂想曲》的曲式结构

这是一首典型的回旋奏鸣曲式。呈示部和再现部是奏鸣曲式,展开部运用的是展开的副部材料。乐曲开头的“Agitato”说明了A段的情绪是激动的。B段通过开始的安静抒情的气氛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随后就使用了A段的主要主题发展变化,甚至在左右手之间形成主题的追逐问答,将音乐推向高潮。A段第一次再现,在主要主题出现后即转调,为中间部分做好准备。中间部分在主调的同名大调B大调上,运用分解和弦伴奏织体以及中声部柔和抒情的旋律与乐曲的两端部分激动的情绪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是B段开始主题的展开。再现部几乎是原样再现,只是在结尾处出现变化,十五个小节的尾声逐渐平息了之前的狂烈,貌似黯然的情绪结束全曲。

三、《b小调钢琴狂想曲》演奏技巧分析

(一)和弦、八度和大跨度音程

《b小调钢琴狂想曲》的呈示部A段,曲子的主题部分用了大量的和弦与八度,而且音程之间跨度很大,这也是这首狂想曲的技术难点。和弦要弹的整齐有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要慢练,用低于作品原速的速度去练习,为了弹奏时的准确性,用心去领会手指弹奏时的动作和状态,体会触键的感觉,同时要注意指法的准确性,用心去感觉手运动的位置。其次,弹奏的时候要两个手同时准备好,整齐触键,把音弹到底,体会力量贯穿到每个手指上,手腕也要根据手指的走动去带动,关键是手掌撑住,指尖绷紧。八度的弹奏就是手指的紧张度配合着手腕的放松。最后,在弹奏这些大跨度的音程的时候,手指的动作应该平稳,要注意音色和音量的均衡,手腕是力量传递的纽带,为了使力量通畅,应该把手腕训练的柔韧而富有弹性。

(二)手指贴键和保持音

呈示部的B段和展开部还有结束的尾声这三个部分的情绪和音乐是安静抒情的,力度也是弱奏。手指应该是贴键进行,突出旋律声部。演奏时手指要贴着键盘,要找到最舒服,最稳的触键感觉,又不能让手臂僵硬。对于保持音的练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手指的协调练习,一个是内心对音乐旋律的感受和控制。在主题片段的前四个小节,是一句下行的旋律进行,右手拇指是弹奏的一条隐伏旋律,是五个保持音,要注意保持拇指的贴键,其余的四个手指要指尖绷紧,灵活的抬指弹奏。在展开部,也出现了保持音,是小指弹奏的高声部,但是这里是一个抒情片段,和主体部分不一样的情绪,所以中间的旋律声部是贴键弹奏,而保持音有人同样是贴键,要注意力量的运用,手臂下沉放松。

(三)音乐表现

对于音色的要求,在主题部分和展开部还有尾声是有对比的。呈示部和再现部的主题要求弹得气势磅礴,声音要洪亮,B段用了上升的旋律线代替开头主题下行的旋律,比起外向型的强烈情感,这里是平静而悲伤的。音色也要黯淡一些,不要有突出的强音。呈示部的音色也是柔和甜美的,如梦如幻,而尾声部分三连音的持续进行,把人带入冥想的状态,狂想最终被悲痛沉思所取代。音色也是取决于触键的,演奏展开部的时候,要细腻,避免强而尖锐的重音,仿佛是在抚摸钢琴,千万不要敲击。即便有重音也是相对而言的,力求一种纯净的声音。不管是ff还是pp都应该是始终保持清晰的。

四、结语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新古典主义者,他的创作很难用单一风格加以描述,他热情中包裹着压抑,欢乐中深藏着痛苦,乐曲的哀乐悲欢两种情绪瞬息万变。这首狂想曲是勃拉姆斯晚期风格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不论是曲式还是和声都显示出了勃拉姆斯特有的创作特点,证明了古典主义在浪漫主义下顽强的生命力。勃拉姆斯用凝练简洁的语言,表现出最强烈的情绪,饱含着心灵最微妙的颤动和深远的沉思。

参考文献

[1]克·格·汉米尔顿.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2]张芳.勃拉姆斯钢琴音乐风格探源[J].音乐文化,2007,3.

[3]代百生.古典形式篱苑里的激情宣言—勃拉姆斯的《狂想曲》op.79[J].钢琴艺术,2003,8.

作者简介:汪婧一(1988—),女,河南驻马店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助教,研究方向:钢琴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狂想曲勃拉姆斯演奏技巧
空降战车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小狗狂想曲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秋日狂想曲
伟大的音乐家勃拉姆斯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