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外语教学流派综述

2015-05-30吴秀霞

学园 2015年8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综述

吴秀霞

【摘 要】进入21世纪,随着外语教学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外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外语教学流派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情境法、交际法等等,本文对各大教学法进行综述,旨在帮助提高我国外语教学的质量并对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外语教学 教学流派 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30-02

一 翻译法

翻译法又称语法法或语法翻译法,奥朗多弗氏法、雅科托氏法,传统古典法、旧式法,都是以语法讲授为主,并借助母语和目的语互译来进行讲授的教学方法,主张外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在学习语法的基础上阅读古典名著。它起源于欧洲中世纪,代表人物有奥朗多弗、雅科托等人。

语法翻译法历来在外语教学中广泛使用主要就在于它使用母语教授,语法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对外语教师的要求不高,因此实施的可行性比较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的语法翻译法已经不能满足外语教学的需要,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语法翻译法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的外语需求。

二 直接法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旧事物无法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直接法的产生也不例外。19世纪下半叶,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外语教学面临着两项要求:(1)要求外语应当在社会普及;(2)要求以口语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语法翻译法不能满足交流需求,直接法应运而生。简单来说,直接法就是直接用目的语而不是母语来进行教学的方法,代表人物有菲埃托、帕默等人。

直接法主张教学采用直观教具,教学要贴近现实生活,以便于学生理解;鼓励学生直接用外语进行语言实践,重视学生的口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有很大作用。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直接法缺乏清晰的语法解释,容易导致学生很难學到系统化的外语知识;此外,一味排斥母语教学在外语教学中是不现实的,比如音标完全用外语讲授就比较困难。

三 听说法

听说法,顾名思义,是侧重于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的教学法。听说法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美国,当时由于战争的需求,因此设立了语言教学的专门机构,按照军队的训练方案,培养了大量的外语人才,所以把这种教学方法叫作军队法。听说法以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代表人物有弗里斯等人。

听说法后来虽然进行多次演变,但总体来说具有以下特点:(1)听说领先;(2)以句型为中心反复操练;(3)排斥母语的使用;(4)强调模仿。总体来说,听说法对培养学生大胆使用语言的能力具有很大帮助,但一味机械操练不可避免地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四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由英国一批教学法专家倡导,最早被称为视听整体结构法,后简称视听法。因其主要特色是利用图片、幻灯等创造情境,所以又叫情境法。

现在一般认为,通过创设情境来进行教学的都可称为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也可以借助教师的语言感染。一般认为,创设的情境应与学生的生活相类似,便于他们产生共鸣。另外,情境教学还倡导学生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索、发现和体验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并主动实践,这样才能有效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且过程中教师引导但不主导。当今英语课堂中仍然会大量地借助情境教学,足可见其益处。

五 认知法

认知法又叫认知符号法,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强调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反对类似视听法等教学法的机械操作,以听说法的对立面而产生。认知法的主要特点有:(1)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语言;(2)同时发展听、说、读、写四项技能;(3)注重培养交际能力。认知法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但作为一种教学体系,仍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充实。

六 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是指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以身体动作对教师的指令做出反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要求语言和动作的协调统一。它是由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盛行于70年代,起初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其依据为幼儿习得母语的表现。全身反应法的教学流程大致为:首先由教师对学生发出指令,学生听到之后先做出动作反馈再给予语言上的回答,在动作中逐渐习得语言。由于幼儿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一板一眼地进行机械的语言教学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教学过程中伴随动作的话语符合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既能同时调动学生的左右脑又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幼儿语言教学自然有成效。但是全身反应法似乎只能局限在初级阶段的语言教学。另外,不同的国家对相同动作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七 交际法

交际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旨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其强调语言使用的功能,主张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手段来表达自身,因此交际法又可称为功能—意念法。

交际法主张一切为了交际,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在真实社会的交际能力,其主要特点为:(1)强调设置生活情境;(2)学生为中心;(3)存在以解决任务为目的的意义互动。交际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并不注重;此外,交际课堂对教师的要求过高。

八 任务型教学法

一般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是在交际教学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法。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作为研究焦点的教学法便从交际法开始转向了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在课堂中完成模仿真实情景的任务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三个阶段。(1)任务前阶段:教师设置任务,并对学生进行任务的简单示范和说明;(2)任务中阶段: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教师四处走动,必要的时候进行指导帮助;(3)任务后阶段: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反馈点评,同时也鼓励学生间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总的来说,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置任务进行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但也同样存在对教师要求过高等问题。因此,提高教师素质非常重要。

九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合作、利用合作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在开展合作教学时,给学生发布任务指令,学生通过合作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开展合作学习法的主要方式便是建立合作互动小组。教师在确定合作互动小组成员时不应该是随机的,而应该是建立在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之上,小组成员的确立必须是有意义的,对完成任务或是提高语言能力是有帮助的,这就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另外,合作学习既要保证小组集体顺利完成任务,还要力求每个学生的语言能力都能在合作过程中有一定的体现和进步。合作学习不应永远是那些开朗的或是语言能力强的学生的主场,教师应努力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鼓励每个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中取得进步。合作学习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通过合作,不仅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互补,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大家的合作能力和团体责任感,并促进自身的语言表达。因此,外语课上的合作学习能有效保证学生合作过程中外语能力的提高,当前外语教学中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合作学习。

十 浸入式语言教学法

浸入式语言教学法来源于加拿大,是一种主张直接用目的语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语言教学中,外语课就是单纯地教外语的课,而浸入式教学是以第二语言进行教授来学习其他学科知识,课堂全程用英语交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使用母语,这像形成了一个小型的语言社会,儿童为了适应这个社会必然会引起英语思维能力的改变和提升。简而言之,就是用目的语去学习目的语。浸入式教学有早期浸入式、中期浸入式、晚期浸入式以及晚晚期浸入式,不同的时期浸入的方式和程度是不一样的,母语与第二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所占比重也会有所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时掌握母语和目的语并完成两种语言的灵活切换。一般认为,早期浸入式效果最好。

总的来说,每一种外语教学法都有它的长处和不足,我们应该吸取其长处尽力避免其不足才能更好地为当今外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武汉:华中师范大學出版社,1983

[2]王东波.论语法翻译法的适用性及其存在价值[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3]史冰岩.近代翻译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技巧[J].中国翻译,2000(5)

[4]田卉.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述评[J].教学与管理,2010(21)

[5]罗立胜、董玉真.试论“听说教学法”产生的理论背景及其现实意义[J].外语教学,2005(4)

[6]蔡炳成.视听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7]于兰.英语情境教学:原理、特征与策略[J].教育科学,2011(6)

[8]肖庆华.英语情境教学中常见的误区及有效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2(12)

[9]张苑红.“全身反应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00(5)

〔责任编辑:庞远燕〕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综述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微媒介在辅助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