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
2015-05-30佘春慧
佘春慧
【摘 要】隨着社会进步和经济飞速发展,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关系到个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目前,中国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还不够完善,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普遍不高,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这个问题亟待研究与解决。本文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定义与意义入手,简要论述如何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生态文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24-01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原则,采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培养其生态文明素养,并使其自觉遵守生态系统的原理,积极通过生态实践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实践活动。
中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时期,在新形势下德育的特点和规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引入高校德育领域,它对德育的创新以及高校德育改革的推动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关系到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但目前我国的生态教育一直处在缺失状态,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系统地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和环境教育,相应的生态知识非常匮乏。因此,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培养正确全面的生态文明素养迫在眉睫。
一 加强理论课程学习,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水平,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情感,养成大学生的生态文明习惯,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能力。要达到这些目标,要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课程的教学。主要的授课老师为辅导员、相关课程任课老师以及学校管理者。
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此课程由专业思想政治课老师以及辅导员来授课。首先,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全面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以及形势政策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形势政策观,提高其正确分析生态形势,正确理解生态文明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提高其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践行力。最后,宏观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的学习。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教育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帮助高校大学生从中学习总结,不断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上勇往直前,取得更大的成效,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另一个途径是人文科学选修课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由相关专业老师授课。通过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以及相关专业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与综合素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二 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提高大学生生态行为能力
有了生态文明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就要将其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生态行为能力。教育者在生态文明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应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例如通过调研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给社会和人类带来的危害,开展美化、绿化校园的活动,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组织生态文明调研兴趣小组与成立社团,组织大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生态文明的社会调查,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同时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高校大学生作为主力军的独特创造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三 推进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生态校园
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绝大部分都是在校园里进行的,因此推进校园的生态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健康的生态校园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隐形生态文明教育。绿色和谐校园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传授文化、学习知识的摇篮,建设绿色校园,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环境保护意识的感化与熏陶,逐步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与情感,进而内化为自身稳定的心理素质,并外化成自觉的生态文明行为。
总之,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使生态文明观念真正深入人心,并自觉外化成一种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美弟.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庞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