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2015-05-30李册梅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拳法招式太极拳

李册梅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汉语热的兴起,国内外也形成了对汉语研究的热潮。在汉语语音、字形字义的、汉语语法的等都很有研究,但是对于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却是很少。为了填补这一方面的研究空缺,笔者做了相关研究。文章主要运用举例法,描写法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该项目做了具体研究,并总结出教师教学的相关问题与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太极拳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一、地域文化概述

(一)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地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并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体的内容包括方言文化、饮食文化、民间建筑、民间信仰等,例如:居住在东北的赫哲族等少数民族因其独特的气候原因喜好吃生鱼片,河南焦作的一些地方元宵节不吃元宵而喝油茶。地域文化的特点体现在:地域性、独特性、发展性。

既然地域文化体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究竟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什么作用呢?以下就以太极拳文化为例,具体研究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等问题。

二、太极拳文化简介

(一)太极拳文化的含义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属于内家拳,在1949年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的体操运动,主要用于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太极拳文化主要是指围绕太极拳形成的一系列具有中国传统精神的文化。

(二)太极拳文化的起源

太极拳在国内有众多流派,其中以陈氏、杨氏、孙氏、吴氏、武氏、赵堡、武当等六大流派流传最为广泛。而在这六大太极拳流派中,河北邯郸的杨氏太极拳和武氏太极拳是在河南温县的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北京吴氏太极拳来源于杨式太极拳,河北保定的孙氏太极拳则是在武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我们一般认为陈式太极拳为中国太极拳之祖。太极拳还结合了古代的导引、吐纳之术,讲究外松内紧,并结合古代阴阳学说与经络学说等。

(三)太极拳文化的特点

太极拳讲究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这些用力特点也表明太极拳属于技击术的一种。

太极拳在技击术上的鲜明特点还表现在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借力发力,避实就虚,讲究“听劲”,也叫“引手”,通常是以招法诱使对方出招,并根据感觉判断对方的来势,以便做出反映,但在对方出招前不冒进,一旦对方出招,就要迅速的进行反应,将对手引入,并使其失去重心,趁机分散对方的力量并进行还击。这种技能用在日常的训练中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对于提高身体素质非常有帮助。

三、太极拳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一)太极拳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太极拳教学不但对外国人学习汉语有很大的帮助,也使研究者或者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能够更深刻或者更全面的认识太极拳文化,对于教授地域文化的其它方面也有很大帮助。一方面,在太极拳的教授过程中必定要用到一些专业术语。

其次,太极拳的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中国武术文化,使外国人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国传统武术的精神内核。

再次,太极拳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中医的一些传统思想与理论,比如阴阳,表里等等,太极拳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中医的一些理论,并能够舒筋活络。

最后,在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外国人可以感受中国文化的精髓。虽然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各具特色,但其内在的核心都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比如谦和礼让,崇尚中庸等。太极拳文化所展现的不仅是中国武术的精神与追求,更是中国人的精神与追求。外国人只有在这一问题上适当的选择文化依附才能对中国的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太极拳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1.教材。迄今为止,太极拳因其流派众多,并没有一本完全得到各流派承认的纸质书籍,但无论是哪个流派,都有许多相关的中文书籍出版,其中又以陈式太极拳与杨式太极拳的相关书籍出版最多。但大多数书籍都是介绍相关的招式,对各招各式的深层用意剖析甚少,或者是只注重招式背后的含义而对招式笼统概括,不管是哪种都无法彻底满足学习者的要求。

不仅国内相关方面的中文教材缺乏,英语或者其它语言的教材数量更是少之又少,教材质量更是差强人意。因此,笔者就太极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材编写提出以下建议:(1)太极拳教材的编写可以将中文与外文相结合,中文书内可有招式的插图并配有少量的动作解释与招式的中文名称,外文书则可看作是课外阅读,课前预习的参考书,主要用外文介绍太极拳的背景和来源,以及每一招的用意,与下一招如何衔接等。(2)在进行具体派别的太极拳教材编写中,不要过分夸大该派别的拳法的优点,更不要蔑视甚至诋毁其它派别的太极拳法。应当相对公正客观的描绘该派别的拳法,并适当的对该派别拳法的优点进行重点描绘以吸引读者与爱好者。(3)教材可按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进行编写,使其更具有针对性。比如:对于少年学习者可将卡通形象作为教材的主人公,通过卡通形象的动作介绍太极拳,并设计相对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进行编写等。

2.教师。教师在任何教学过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在太极拳教授过程中,教师不但承担着拳法的教学任务,而且要将太极拳所蕴含的文化教授给学习者,使学习者通过文化认知感受太极拳文化。这就要求教授太极拳的教师备更高的素质:(1)教师的态度往往是师生关系与教学效果的成败之关键。尤其是在太极拳的教授过程中,由于是以实践为主,过分集中于某一個或者几个学生的教学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结果。(2)教师本身的品德也对学生有着耳渎目染的效果。太极拳是讲究学习者自身气质的一门独特武术,如果自身并没有达到或者没有努力达到太极所要求的含蓄内敛的气质,打出来的拳法就没有行云流水的意境出来,也不会受到欣赏。如果教师拳法很好,但在日常生活方面或者做人方面有重大缺陷的话,也不会得到所有学生的认可。(3)教师应当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与切磋,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教师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出来的只是一群会一些太极拳招式的模仿者,只有让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磨练并不断自己总结经验,才能使学习者真正爱上这门武术。

3.教学方法。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太极拳教学,由于其偏重于实践性的特殊性,教学方法也与普通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实践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依靠书本教学,还应当使用诸如图片展示、视频、多媒体等的方式进行教学。(1)图片展示。搜集所要教授流派的太极拳图片,尤其是各招式中重点动作的图片,在口头描述某一招数同时时进行图片展示,使学生将教师所描绘的语言与动作进行最直观的联系,并能在具体的实践中能够更加准确的模仿太极拳的招式。(2)视频。播放清晰流畅的教学视频,最好是较有声望的太极拳大师的教学视频,这样在学习之初就能接受最纯正的教学,方便进一步的学习。(3)多媒体。通过制作幻灯片等方式使学习者在课堂上对太极拳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比如讲些太极拳创始者的小故事,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低潮期等等,使学习者更加珍惜这些流传与发展不易的拳法。

除此之外,太极拳的教学更应当按照学习的时间长短分为短期的与长期的学习,短期的学习采用集中教学,在特定的几天几周对受教育者进行课堂教学,将太极拳的精髓进行传授,减少教材的学习时间甚至没有教材,目的在于感受太极文化。而对于那些长期的学习者来说,本身就能在长时间的学习中设身处地的感受到文化深层次的魅力,感知的效果一定会好于短期的学习者。

四、结语

本文着重研究了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以及其作用,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地域文化在汉语中的教学研究扩大到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并通过太极拳等例子进行说明,将东西方文化对比总结出地域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只是从一方面入手,有待该进。

猜你喜欢

拳法招式太极拳
2016年昆仑决比赛拳法技术运用分析
太极拳:入静和放松的养生效果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针对高考物理计算题,教你增分三招式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等比数列解题十招式理论与实践
狗拳非遗难寻传
猜拳
42式太极拳
对散打步法训练与拳法训练的另类审视
——基于对《拳经拳法备要》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