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具有事故倾向性煤矿作业人员的识别与控制研究

2015-05-30王雪佼

文化产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安全

王雪佼

摘 要:安全是煤矿的天字号大事,也是煤矿永恒的主题。通过对煤矿事故的分析研究,发现95%的煤矿事故都因煤矿作业人员的不安全心理状态和行为而引发。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不是能够精确执行操作的机器,人的心理状态时刻影响着人的工作行为。因此,研究和解决煤矿作业人员的不安全心理问题,揭示“人”在安全活动中及事故发生前后的心理需求和心理过程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更准确地进行事故预测和预防,及时有效地控制、消除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对于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煤炭企业、大力推动煤炭工业经济科学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安全;事故倾向性;煤矿作业;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一、项目研究对象

项目研究立足于心理学基础理论和煤矿生产实践,选取龙煤矿业集团作为煤矿作业人员安全心理测量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分析材料及从龙煤矿业集团所属四个煤矿公司所取得的访谈调查资料及测量数据更具有普遍性,对接下来进行的现代煤矿安全管理策略探析及具有事故倾向性人员的培训研究也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二、项目研究意义

本项目在总结与反思基础上提高人因事故防治对策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对矿山不安全行为管控问题解决提供切实可行的心理行为方案,对矿山人力资源实际情况提供更为科学的人员管理对策,结合我国当代安全行为研究发展趋势夯实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根基。本研究试图在综合现代安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测量学、模糊数学和统计数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编制出矿山安全心理测评工具,应用于矿山安全管理实践,无疑符合这种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早,涌现出很多的专家学者。格林伍德(1919)认为事故在人群中并非随机分布,相对而言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法默和凯姆伯斯(1939)提出事故频发倾向论。前苏联巴甫洛夫等曾提出刺激-调制-响应(S-O-R)模型。20 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错误的研究逐渐成为人误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许多国内外人因专家开始加强对个体人误更深层因素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众多调查结果表明工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有:缺乏安全意识、充“硬汉”、工作压力、同事的态度和其他组织、经济及心理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我国在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的研究虽然稍晚于国外,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

综上所述,国外多数学者只是针对不安全行为某一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煤炭企业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针对性不强,缺乏对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综合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也有一些学者已开展了针对煤矿特殊环境下的矿工不安全行为内外部影响因素测量的研究,但缺少针对我国煤炭企业编制“本土化、系统化和行业化”的不安全行为测量量表、不安全行为分类及各类不安全行为的风险等级判定,且测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不安全行为的干预研究主要是在分析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基础上,从个体人、物态环境和组织管理等角度对人的不安全行为提出预防与控制对策,但大多控制对策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不强,缺乏系统的过程控制与合适的矫正计划。

四、项目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的理论分析,应用安全行为心理测量的方法识别具有事故倾向性煤矿企业员工,深入分析人不安全行为背后的的心理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对策,针对不同安全行为水平层级的煤矿企业员工,提供分层分类培训。具体研究如下内容:

第一,确定安全行为影响要素的理论研究范畴。

第二,确定安全心理要素驱动因子。

第三,构建安全心理测评概念模型。

第四,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心理要素测量评价体系的数据分析及模型拟合探究。

第五,开发安全心理测试系统。

第六,基于心理测评结果的培训系统研究。

五、主要研究方法

(一)理论研究

通过对安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测量学、模糊数学和统计数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知识和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对煤矿员工的不安全心理要素进行理论意义上的研究探讨,并据此得出心理测评指标雏形。

(二)文献分析

本着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通过分析研究二十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各项工作材料以及煤矿企业的总体材料等相关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材料,把握煤炭生产的基本情况,对引发事故的原因进行剖析,梳理安全生产事故和煤矿工人心理状况之间的关联。

(三)观察法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对正在从事生产活动或准备开始生产活动的行为人,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其外部活动中把握心理现象。为了保证研究质量,需要多次到煤炭企业生产现场,观察煤矿作业人员在生产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表现。

(四)访谈法

设计访谈提纲,研究人员与煤矿相关人员就煤矿工人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心理现象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交流探讨,听取被访人的真实意见和建议,观察其神情态度,以期最大量地掌握详细真实的信息。

(五)问卷调查法

在对调查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对调查问题的设计、调查对象的选择、调查活动的实施以及有效数据的分析等进行事先谋划,确保调查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调查目的。

六、项目创新之处

第一,以安全行为理论作支撑,融合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对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生成机理、演变机理和作用机理的各自不同属性进行分析,提出影响安全行为的有效安全心理要素因子;

第二,以安全心理要素因子研究为基础制定煤矿作业人员安全心理要素心理测量评价体系,提出了将操作测试、问卷测试及人体生物节律计算有机结合的测评思路;

第三,基于安全心理要素模型及测评结果进行分层分类培训的应用研究,探讨在现实生产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安全管理对策。

猜你喜欢

安全
热电公司发电机励磁系统改造
浅谈计算机硬件实验室管理
中国民航HUD的应用和发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