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清代音乐研究述评

2015-05-30胡丝雨

北方音乐 2015年8期
关键词:民间音乐民族音乐

胡丝雨

【摘要】通过对学术平台进行模糊匹配检索,新世纪以来的清代音乐研究成果中学术期刊论文共有32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55篇,另有博士硕士论文216篇。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相较其他朝代来说不多,清代音乐的研究仍然是一个需要继续进行下去的学术项目。现有的研究中主要有宫廷音乐是为政治服务的、民族和民间音乐种类繁多且发展多元化等观点,在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对清代音乐研究的初步成果,涌现了汪申申、徐元勇、苑玉东等一批致力于清代音乐研究的学者。但是清代音乐的可研究方面并不仅仅只是这些,还有更广泛的领域等着学者们去开拓、挖掘与研究。除了从宏观或微观的各视角和观点入手研究,以及站在前辈的肩膀上进行更高更远的探索,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坚持学术性和可行性前提下,积极进行创新探索,以开辟更好的研究道路,扩展新的研究领域,使清代音乐未发掘的价值能为我们今天所用,以期将清代音乐研究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清代音乐;宫廷音乐;民族音乐;民间音乐;音乐思想;综合述评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前期的社会发展十分稳定迅速,曾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昌盛的局面。中后期由于闭关锁国,统治阶级腐朽没落,经济实力孱弱,被西方列强轰开了国门,沦落为争相侵略的对象。整个清代的音乐发展与社会的兴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文化产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关于清代音乐的研究才渐渐发展起来,相较于其他朝代的研究,清代的音乐研究较为滞后。通过对学术平台进行模糊匹配检索,新世纪以来的清代音乐研究成果中学术期刊论文共有32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55篇,另有博士硕士论文216篇。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相较其他朝代来说不多,清代音乐的研究仍然是一个需要继续进行下去的学术项目。现有的研究中主要有清代宫廷音乐是为政治服务的、民族和民间音乐的种类繁多、发展多元化等观点,在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对清代音乐研究的初步成果,涌现了汪申申、徐元勇、苑玉东等一批致力于清代音乐研究的学者。但是清代音乐的方面并不仅仅只是这些,还有更广泛的领域等着学者们去开拓、挖掘与研究。经过整理研究,本文选取了其中三个研究类别——宫廷音乐、民族民间音乐与音乐思想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

一、宫廷音乐

宫廷音乐是关于清代音乐的研究中数量最为庞大的一个部分,在音乐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宫廷音乐的来源与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因素,宫廷音乐的发展与朝廷的政策与管理分不开,整体上可从音乐机构和管理制度上把握。苑玉东于2010年4月完成的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宫廷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研究》一文中阐述了太常寺和教坊在清初对宫廷礼乐仪式的地位和作用,后来太常寺职能加强,乐部开始出现,教坊逐渐没落直至裁撤。太常寺是为宫廷礼乐服务的,教坊主管俗乐,而“乐部是在制度的弊端下被催生出来的产物,然而乐部的设置却使得乾隆后期的宫廷音乐制度走上了一条比较有秩序的道路。”通过对音乐机构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分析,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阐述了清代宫廷音乐在制度上的沿袭及发展。

清代的音乐制度促进了宫廷礼乐的发展,沿袭以及发展了基本的音乐机构与制度管理下的礼乐仪式。除了看到它积极作用的一面,也应分析其消极的一面。孙伟杰发表在《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的《浅谈宫廷音乐复古的现象与本质》一文,承接了杨荫浏老前辈“认为宫廷音乐是音乐衰败,装模作样、粉饰太平的政治工具”的看法,论述了清代宫廷音乐在器乐、典制性音乐的复古现象以及其形成的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原因,并且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清代宫廷音乐的复古现象,阐述出应以多角度的观点看待清代宫廷音乐。清代宫廷音乐中含有表现形式单一化,脱离生活,追求政治作用的消极意义,这些方面抑制了音乐的发展,但不能把这些当成否认其积极作用的原因。

以上几篇论文都对清代宫廷音乐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从不同的视角以及不同的观点看待清代宫廷音乐的发展。除了主体宫廷音乐的研究,避暑山庄宫廷音乐也是清代宫廷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刘佳腾发表在《满族音乐》2004年第4期的《避暑山庄宫廷音乐概说》;别挺锋发表在《承德民族师专报》2008年第3期的《避暑山庄音乐沿革及乐曲内容简析》;以及陈毅勒的《演奏避暑山庄宫廷音乐使用乐器简介》等。

二、民族和民间音乐

民族和民间音乐与宫廷音乐一起构成了清代音乐研究的两大主体。民族和民间音乐虽然研究挖掘的没有宫廷音乐全面,但是其种类十分繁多,其音乐形式、音乐内容、表现手法等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域中各有独特之处。因此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学者们大多采用微观的角度进行剖析。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民族和民间音乐各个方面都有,以下将选取一些论文进行研究述评。

王小平在《艺术百家》2006年第5期发表的《<扬州画舫录>与清代扬州的音乐活动》中根据清人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对扬州地区的音乐分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个方面是清代琴学中的扬州琴学和广陵琴派;第二个方面是扬州戏曲的戏曲班社和理论著作;第三个方面是清代曲艺的说唱艺术的发展;第四个方面是“十番鼓”和“马上撞”两个民间器乐曲种。以微观的角度,从清代笔记集入手,根据史料内容分析了扬州以及整个江苏地区繁荣的传统音乐以及丰富的音乐活动,对江苏地区传统音乐的研究具有推动性作用。对清代扬州地区音乐的研究还有周汨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2年第1期的《清代扬州学派音乐论著述评》一文中,对扬州学派的凌廷堪、焦循和江藩三位清代人氏的研究论著和和论著思想进行了研究述评。“笔者将清代扬州学派音乐论著做了集中的整理和论述,目的是为了突出一个时代一个群体进行音乐研究的整体倾向和价值。”其研究范畴不仅仅属于音乐家的论著和思想微观研究,还属于新型的基于音乐人类学的音乐家群落研究。

徐元勇在《交响》2006年3月第25卷第1期的《清代俗曲沉钩》也属于从清代作品集入手的研究,主要以《霓裳续谱》和《白雪遗音》两部著名俗曲作品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清代俗曲曲调和曲牌的发展以及音乐内容、形式、思想等方面的形成与变化。此文虽然是从微观清代音乐的角度入手,实则跳出了微观的局限,从整体上对清代所辑录的俗曲进行了研究与剖析,为后人对清代俗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轮廓。汪申申在《黄钟》2007年第1期发表的《清代歌唱理论鸟瞰》与上文的研究手法颇有相似,而内容是从李渔的《闲情偶寄》、徐大椿的《乐府传声》、王德晖和徐沅澄的《顾误录》等著作的内容分析歌唱理论,以求找到当前民族声乐教学中“千人一声”的新突破方法。我国当前的声乐教育实质上是受西方美声唱法的发音、吐字、归韵的影响,并将其与我国民族唱法相结合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然而在弊病逐渐显露的今天,对我国传统声乐歌唱理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保持传统技艺,破除现代弊病,使民族声乐更好发展应成为致力于民族声乐发展人氏的关注对象。

以上两篇文章也使清代歌曲的研究得到了发展,然而清代民族和民间音乐复杂多样,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现今较为重要的关于地方性的清代音乐研究成果还有河北大学姜枫2009年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河北清代音乐史考略》,此文从民歌、戏曲音乐、说唱音乐、乐器和器乐、民间歌舞、避暑山庄宫廷音乐和音乐理论各方面对河北清代音乐发展历史做了较为全面和详细的研究;湖南师范大欧阳书婷2014年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清代湖南地方志中的祭孔音乐史料研究》一文中,以地方志和文化史料为研究来源,对湖南地区祭孔音乐和乐舞进行了考察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比较新颖,极具地方特色。

三、音乐思想

清代音乐的音乐思想方面的研究虽然没有宫廷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的数量那么庞大,却是清代朝研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思想是一个时代音乐发展的结晶产物,邓婷在《江南大学学报》2013年5月第12卷第3期的《<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清代音乐思想》一文中,“通过《四库全书总目》中的乐书收录状况来分析清中期的乐书研究,包括其中乐书的分类背后所反映的当时比较官方的音乐思想,具体体现在礼乐思想中更重乐中礼的成分而忽视音乐本身的发展的现象。”这是从微观的角度入手把握宏观音乐思想的研究手法,研究了统治阶层的音乐观:重“礼”而轻“乐”。实质上是统治阶层为了教化民众思想,以达到维护其统治的目的。对此层面的研究分析了清代音乐思想的来源以及其历史局限性,对正确看待清代宫廷音乐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徐元勇的两篇文章:《中国音乐研究的重要史料——清代笔记》和《中国音乐研究的重要史料——明清笔记》。第一篇是对清代正史史料、正式的文人论著和笔记史料中的音乐史料分别进行了整理归纳和研究。第二篇是对“正史”史料以外的难以穷尽的部分野史笔记进行了搜集和整理。“‘正史史料是我们了解中国历史演进的重要典籍;野史笔记则为我们了解更为丰富的社会历史风情提供了有血有肉的纪闻资料。两者具有互相佐证,互为补遗的重要价值。”这样两篇整理型的论文为我们进行清代音乐研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研究史料来源,对促进清代音乐研究的发展大有裨益。

学术界对清代音乐研究的研究学术成果还有很多,本文仅仅选取了中国知网收录的21世纪的部分重要研究资料进行论述,以保证本文的学术严谨性。清代音乐的研究仍然是一个需要继续进行下去的学术项目。在研究的过程中除了从宏观或微观的各视角和观点入手研究,以及站在前辈的肩膀上进行更高更远的探索,最重要的是要在坚持学术性和可行性前提下,积极进行创新探索,以开辟更好的研究道路,扩展新的研究领域。使清代音乐未发掘的价值能为我们今天所用,以期将清代音乐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苑玉东.清代宫廷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0.

[2]苑玉东.近三十年来清代音乐研究[J].安徽文学,2010,01:146.

[3]孙伟杰.浅谈宫廷音乐复古的现象与本质[J].文学艺术(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0:30,32.

[4]刘佳腾.避暑山庄宫廷音乐概说[J].满族研究,2004,04.

[5]别挺锋.避暑山庄音乐沿革及乐曲内容简析[J].承德民族师专报,2008,03.

[6]王小平.扬州画舫录与清代扬州的音乐活动[J].艺术百家,2006,05:186-187.

[7]周汨.清代扬州学派音乐论著述评[J].音乐与表演(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01:15-21.

[8]徐元勇.清代俗曲沉钩[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03:16-20.

[9]汪申申.清代歌唱理论鸟瞰[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01:165-170.

[10]姜枫.河北清代音乐史考略[D].河北大学,2009.

[11]欧阳书婷.清代湖南地方志中的祭孔音乐史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12]邓婷.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清代音乐思想[D].江南大学学报,2013,05:112-116.

[13]徐元勇.中国音乐研究的重要史料——清代笔记[D].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04:28-37.

[14]徐元勇.中国音乐研究的重要史料——明清笔记[D].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02:74-81.

猜你喜欢

民间音乐民族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民间音乐的影响
河北民间音乐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