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板书突破难点

2015-05-30张喆

文化产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突破难点板书教学

张喆

摘 要:板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板书是一堂课的浓缩,它可以把要讲解的知识简单、形象、直观地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记忆力,可见,板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王松泉先生所说:“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中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每堂课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桥梁……”本案例是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学生角度出发,巧设主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运用副板书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复述难关。

关键词:教学;板书;巧设计;突破难点;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2

板书设计是一门艺术,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以精炼的语句,简洁的线条,醒目的符号,把文章的思路、重点和中心联结起来,简练地构成全文的主体框架,显示出知识的纲目、层次和内在联系,使教师能够更直观、更系统地展开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1]在现代教学中,板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精美的板书设计,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他还是课本知识的高度浓缩,帮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提高教学效率,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

板书包括主板书和副板书。一堂课,有个内容完整、设计巧妙的板书,固然很好,但是,有些课文,要想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理解透彻,掌握好,还得发挥“副板书”的作用。所谓副板书, 就是在讲课过程中, 不能列入板书之中, 但又与本节课的教学有密切的关系, 并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辅助教学的字、词、知识点或草图等。[2]副板书,一般写在黑板的右侧,对理解课文有辅助作用,也能提高课堂实效。本案例是平日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副板书的一个范例,它不仅能简单明了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此文需要学生进行复述),可谓是一举两得。

我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课后练习中,有一道题是“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2011版课程标准对于叙事性作品的要求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可见复述故事是中段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这篇文章作为中段学习复述的起始阶段,我把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复述方法上,本课的板书就是围绕着复述这个难点设计的。

一、案例描述:这个板书无实效

在执教《盘古开天地》一文时,第一稿的板书设计如下:

18 盘古开天地

混沌一片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化作万物

这样的设计是根据课文内容而来,此文是一篇童话故事,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童话文章,学生非常感兴趣,加上课文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讲了一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学生能够用四字词语总结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此时,我很高兴,学生能够总结出大意并对本课的词语进行了积累,我认为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可是,随着课文的讲解,一个难题呈现在我的面前,在进行到第四段讲解时,学生明白此段是写盘古倒下后化作了世间万物,可是在复述时,却是混乱的,无序的,想到哪说到哪。我试图引导学生再一次的读文章,采用齐读、男女生接读、小组读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结果却收效甚微,而本课教学难点是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显然这一难点没有解决,该怎么办呢?

二、分析问题:巧设计板书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对于这个问题,课下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怎样能让学生学好文章并能轻松的在课堂上完成复述这个教学任务呢?此时,我看到了本课的板书,虽说,这个板书是根据文本设计的,体现了文章的内容,但是,板书的呈现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形式,那么板书如何设计才能更好地为我的教学服务呢?我曾读过这样一段话“板书的作用就是为了记录语言,传达信息。一堂课的板书,应是对该堂课讲述内容的浓缩,内容应完整系统,它应该较长时间地停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在课后利用板书进行归纳小结,收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3]复述故事是我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试讲中,第4自然段的内容,由于文中描写变化过多,使学生记得不清,记得不全,出现了复述难的问题。依据这个学情,我在板书设计上下了功夫,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让学生动手填写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通过摆词条呈现课文内容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从而达到成功复述的目的。

说干就干,我根据教案,对板书进行了改进,并进行了第二次试讲。

解决问题:设计有助于学生复述的副板书

(一)主板书一目了然析文本

课堂实录1:

师:盘古开天地之前,宇宙什么样?学生很快找到,答:宇宙此时混沌一片。我随即板书“天地”,继续引导,师:盘古醒来后,看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板书:盘古。

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

1.“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2.“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师:盘古一斧头就劈开了天地,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请将这个词写在书上。

生:开天辟地。教师板书:开天辟地

师:请你继续读文,第三段中也藏着一个词语,请你找出它?

学生读文

(1)“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2)“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师:是哪个词语?

生:顶天立地。教师板书:顶天立地

师:请你将这个词语记录下来。

此时我对这部分板书做了小结,师:课文讲到这,我们知道人类的老祖宗盘古就是这样不怕劳累,不辞辛劳的为我们人类——生:开天辟地。随即在“盘古”和“天地”之间板书:开。师:你们看课文题目是盘古开天地,有时我们通过课题就能了解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一个开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副板书调动学趣练复述

随着课文的讲解,进入复述环节,我继续引导。

课堂实录2:

师:盘古累倒后,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吗?他的身体都有哪些变化呢?

请你们小组合作,边读边将手中的卡片填写完整。

通过读文,动手填写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在我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学生都在认真的读书,仔细的填写手中的卡片,还不时的在小组中讨论,学习氛围浓厚。巡视一圈后,我请了一个小组同学合作将卡片上的内容摆在黑板上,这个环节的板书是由学生根据书上内容,通过动手摆一摆词条的方式呈现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他们摆词条的同时,我观察到下面每个同学都紧紧的盯着他们,为他们做提示,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副板书,围绕“创造”这个主题呈现在我们面前。

课堂实录3:

师:盘古倒下后,将身体各部分——生:化作了万物,创造了我们美丽的宇宙。板书:创造。美丽的宇宙。谁能根据板书,说说他的身体各部分都化作了什么?

此时,面对板书提示,学生在复述课文时,不仅有条理,而且很有序。通过板书这个抓手,学生学起来有法可依,板书帮助同学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也帮助我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谓是一举两得,难题解决了,我心里乐开了花。随即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总结。

课堂实录4:

师: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了出来。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无私奉献

本课板书设计如下:

主板书: 盘古 开 天地

开天辟地

创造 美丽的宇宙 无私奉献

顶天立地

副板书:

盘古 发生的变化

气息 风、云

声音 雷声

双眼 太阳、月亮

四肢 四极

肌肤 大地

血液 江河

汗毛 花草树木

汗水 雨露

主、副板书的交相辉映

为了更好的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设计了主板书呈现文章主体内容,副板书辅助复述的可视语言板书,学生直观明了的通过板书就能轻松复述,并且不会出现记混的错误,第一印象就识记准确,尤其是他们实际动手摆词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处于乐学的范围中。主板书与副板书交相辉映,是本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认为板书的应用还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激趣的作用

据法国有关视听教育的调查报告指出,人的记忆力“光听只能记住15%,光看可以增加25%,视听结合能达到50% 以上的水平” 。为了达到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复述的难关,我将课文中要求复述的内容采取一动手,二贴词的方式来呈现。这种做法,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走进文本,加深印象,通过贴词的过程将他们所学的知识呈现出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二)辅助的作用

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板书多以表态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充裕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思考。设计合理的板书能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将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条理清晰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轻松、明确地感知和领会所学内容。[4]

主板书:

盘古 开 天地

开天辟地

创造 美丽的宇宙 无私奉献

顶天立地

这则板书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所谓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而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复述故事中,盘古化作万物后,化作的事物与身体部位易混淆,内容之多不便记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副板书应运而生。

副板书:

盘古 发生的变化

气息 风、云

声音 雷声

双眼 太阳、月亮

四肢 四极

肌肤 大地

血液 江河

汗毛 花草树木

汗水 雨露

(三)理解文章的作用

通过板书,使部分与部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整体。只有了解了课文的框架结构,部分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的理解文本内容。因此,一般的课文分析都会重视结构分析,而板书是最便于展现文本结构特点和内部联系的,它凭借几根线条、几个符号或几个词语,就能把层次结构和内在联系呈现出来,不需要冗长的语言加以解释说明。[5]

通过前后两次板书设计的对比我体会到,板书内容不只是课文内容的简单呈现,它是一门艺术,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既能传递知识,又能启发学生心智,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备课时要加以重视,只有深入挖掘教材,巧设计、潜心钻研教材,深专研,多查找资料,合理运用板书,多角度多侧面地发挥板书的功能,让它为我所用,才能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文豪 《关于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的思考》p47 教育科学 2012年第1期

[2]王菲 《不容忽视的板书》 p94 新课程 2010.2

[3]仲兴波 《谈“副板书”》 p24 生物学教学 1994年第11期

[4]张宗贤 《语文教学中板书的功用》p41-42 学科探究·中学教学 2013 年第2 期

[5]张宗贤 《语文教学中板书的功用》p41-42 学科探究·中学教学 2013 年第2 期

猜你喜欢

突破难点板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运用思维突破语文教学难点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以导引学,提高学生学力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