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中国品位”代言
2015-05-30Roger
Roger
金樽奖从我们创刊至今,在众多业内人士的见证下茁壮成长到现在,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是坚实的基础。尽管2013年和2014年国内葡萄酒市场整体低迷,在2015年阴霾依然笼罩,但根据现在的报名情况,酒商们的参赛热情并未减少。2015年,金樽奖已经7岁了,但我们不怕“七年之痒”,今年的金樽奖都有哪些新鲜的改变?让我们给你详细介绍!
金樽奖的“前世今生”
在金樽奖“横空出世“的那一年,2009年,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彼时的名庄酒(尤其法国波尔多列级庄)的价格在中国买家的欢呼声中一路走高,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惊为天人”的价格。然而,狂欢终究只是商家的,是表面的,并不属于葡萄酒最广泛的受众群体——普通消费者,反而给他们灌输了错误的观念,认为葡萄酒就应该是贵的,是奢侈的。
也是在2009年,当时的《Decanter》杂志为英国的读者们挑选出50款低于15欧元的法国葡萄酒,《Wine and Spirits》贴心地为美国民众推荐了100多款最值得购买的葡萄酒,葡萄酒评品似乎成了葡萄酒杂志的职责,想想也是,若是一本专业的葡萄酒杂志不为大家做品评,还有什么机构组织更适合做品评呢?于是,在2009年创刊的《葡萄酒》杂志,决定担起这一重任。
金樽奖是一场为中国人“私人定制”的葡萄酒大赛,开办6年以来,我们遇到过不少的困难:找不到宽敞明亮、温度合适且无异味的评选场地、欠专业的侍酒团队……这些困难我们都已一一克服了,但其中最大的困难,还要数“坚持”,尤其是对“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坚持。
首先是公平,所有参赛酒款均由评委蒙瓶盲品,无一例外,评委对所品酒款的品牌一无所知,仅获知有助技术判断的有限信息,例如年份(有助于判断年轻酒早熟)、酒款风格属于干型或甜型(有助于判断甜度是否合理)等;公正,体现在评审团的“中国态度”,六年以来,金樽奖的评审团均由来自北、上、广、深、港、台具有扎实专业背景的评委组成,不仅都有丰富的评审经验,还代表着华北、华东、华南的口味差异,尤其是近两年举办的比赛,还增设了评委讨论的环节,大大提高了评审客观性,比如有的评委偏爱细腻的风格,有的评委则喜好浑厚的风格,讨论环节能更好地均衡各方意见,倘若出现分数差异较大的酒款,评委们会重试并再度讨论。可以看出,评委团的设置是全面、合理且公正的,是为了选出“中国葡萄酒好品位”而量身定制的评审团队;至于公开,就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特邀观察员以及各大新闻媒体的见证。
七年不痒,继续探索“中国品位”
从《葡萄酒》杂志创刊开始,杂志的全体同仁就一直致力于建立中国的葡萄酒品评体系,推动葡萄酒在中国的健康发展,毕竟葡萄酒评选如同选美,外国人选出来的美人和中国人喜欢的美女肯定有差异,习惯了喝凉水、吃芝士、啃硬面包的欧洲人,和喜欢热食、讲究烹煮的中国人,对食物的审美存在差别。为了帮助消费者在繁杂多样的葡萄酒中作出明智的选择,同时为了帮助酒商突破销售瓶颈,打造品牌,占领市场制高点,实现持续性发展,《葡萄酒》杂志决定举办金樽奖评选活动。我们希望借此树立优质葡萄酒的品牌美誉度,培养消费者对优质葡萄酒的品牌忠诚度,全面提升葡萄酒在社会各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这样的理念,我们已经贯彻了7年。
不知不觉,金樽奖也已经举办了6届,即将在2015年迎来第7届了。而在今年,金樽奖在奖项设置上,也将会作出改变。除了以往的葡萄酒评选的金、银、铜奖外,2015年度金樽奖还会针对酒款特性,设置最佳单一品种红葡萄酒(如:最佳赤霞珠)、单一品种白葡萄酒(如:最佳霞多丽)以及最佳混酿、最佳起泡酒、最佳中国葡萄酒、最佳性价比葡萄酒等多元化奖项。
此外,对于葡萄酒行业,金樽奖还设置了年度葡萄酒风云人物、年度葡萄酒品牌、最具潜力中国酒庄奖、最佳中文葡萄酒网站、最佳葡萄酒公众号、最具人气葡萄酒作者、最佳葡萄酒酒店等奖项,所有奖项由《葡萄酒》杂志编辑部统筹名单,并给到专家评委、杂志顾问以及社交媒体网络票选三种形式投票打分,综合评定,最终结果网络投票占总值85%的比例分,剩余15%分值,由专家评委团投票,每位评委1分,总计15分,主委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每人1分,作为特别加分。
金樽奖从我们创刊至今,在众多业内人士的见证下茁壮成长到现在,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是坚实的基础。尽管2013年和2014年国内葡萄酒市场整体低迷,在2015年阴霾依然笼罩,但根据现在的报名情况,酒商们的参赛热情并未减少。2015年度金樽奖,酒款的搜集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究竟是哪些酒款能够突围而出?有哪些物美价廉的葡萄酒很值得买?今年9月,我们将为你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