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利化:学校特色发展的桎梏

2015-05-30沈文涛

江苏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校特色功利化策略

【摘 要】学校特色发展的本真取向就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然而,看似热闹的特色发展之路却在功利化思潮的影响下偏离正道,渐行渐远,甚至人为地产生了一些误区,必须得到有效诊治。

【关键词】功利化;学校特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5-0032-02

【作者简介】沈文涛,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江苏扬州,2251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高中阶段教育要推动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学校特色发展的本真取向就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然而,看似热闹的特色发展之路却在功利化思潮影响下偏离正道,渐行渐远。

一、学校特色发展功利化现象种种

主管部门和学校把特色发展当成政绩工程。为特色而特色,无特色而强造特色,开展所谓“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打造,背离了特色发展根本宗旨。

一是“形式主义”倾向。特色建设过程中学校不能正视教育的基本规律,像抓经济一样去追求所谓的效益最大化。对于学校特色建设过于功利,关注场面的宏大,关注效果的显现,而忽视特色建设的渐进性。有一所学校让所有学生学习吹奏竖笛,只要有人参观,就会展示“千人吹笛”壮观场面。竖笛演奏不是所有学生的共同爱好,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这样的潜质,表演时滥竽充数自然不可避免。

二是“独辟蹊径”倾向。学校特色建设为了区别于其他学校而彰显自身特色,打着“差异发展”“错位发展”的旗号,在具体特色项目的选择上刻意回避自身发展的不足,寻找比较“冷门”“边缘”的项目作为特色发展的方向。丝毫不考虑这些“冷门”的、“边缘”的项目是否适合学生。

三是“以偏概全”倾向。这是把特色发展理解为对个别或部分学生的培养,他们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招收一些特长学生,建立“竞赛班”“实验班”“特长班”等,精心打造使之成为支撑学校特色的“门面”。就特长生而言,他们接受的“特色”教育只是某方面的教育,不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这些学校不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只是想着怎样“与众不同”,怎样不与其他学校的特色“撞车”,把部分学生某一方面的兴趣或特长作为打造的重点。就全体学生而言,它只是为了某些学生发展的教育,是不平等的教育,是牺牲大多数学生而成就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这种“特色教育”背离了特色化的本意。

四是“随大流”倾向。有的学校本来有一定的传统和积淀,也有一些个性和特色,但因为学校不能固守正确的教育理念,缺乏创新的勇气和创造的能力,丢掉了自己的长处和强项,跟风模仿别人的办学模式,反而从有特色变成了无特色。

二、特色建设功利化负面影响

学校特色建设要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功利化的危害,去除功利化的【摘 要】学校特色发展的本真取向就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然而,看似热闹的特色发展之路却在功利化思潮的影响下偏离正道,渐行渐远,甚至人为地产生了一些误区,必须得到有效诊治。

【关键词】功利化;学校特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5-0032-02

【作者简介】沈文涛,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江苏扬州,225119)。桎梏,回归本真。

首先,功利化违背教育规律,歪曲了学校特色发展的要义。教育不同于经济发展,教育的效益往往呈现出滞后的特征,教育的复杂性与追逐速成的功利化思想格格不入。任何不顾实际的所谓“特色”只能是拔苗助长,结果不但会破坏它的生长规律,影响果实的成熟,甚至到最后颗粒无收。一所学校如果把社会声誉、经济收入等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主要目标,学校的内涵建设、内在利益的追求就会沦为实现外在利益的手段和工具。这样,学校的功利追求就从根本上僭越了学生发展的根本追求。

其次,功利化导致学校特色发展走向简单化、随意化和形式化。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基于功利的需求,为特色而特色。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要找特色,造特色。殊不知,特色不是“找”出来的,也不可能简单地“造”出来。有些地方、有些学校热衷于发几份文件,开几场研讨会,办几次宣传活动,搞几次特色成果展示秀,认为这样就能造出所谓“特色”。这种为了完成行政部门的任务,以行政手段推动特色建设,把外在的、具有表演性质的东西作为学校特色的建设内容,把特色建设的外在形式当作追求目标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学校特色发展的规律,妨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第三,功利化的特色发展将会制造出新的教育不公平。学校特色发展是为了教育的更加优质、更加适合和更加公平。但在功利化的驱使下,有的学校只重结果,不顾过程,为了评奖、创牌而进行特色创建。眼光只盯着少数的特长学生,提供专门场地,配备优质师资,目的就是要这些学生能够在各类竞赛、评比中获奖,在各种活动中表演作秀。这样的特色建设只惠及少数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特色发展中的功利化追求,必然会促发校际之间的利益博弈,加剧学校之间的竞争态势,使得本可以共同开发、共同享用的宝贵资源,逐步为各个学校或部门所“垄断”,强劲的竞争态势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源效用的最大化,从而对教育内在利益的实现起到阻滞和破坏作用。一些办学确有特色的学校为了保持和扩大自身的优势,甚至采用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来获取更多的外在利益,直接加剧了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落差,从而制造出新的教育不公平,违背特色学校建设的根本目的。

第四,功利化会使得特色失去根基。有的学校急功近利,急于开展特色建设,盲目照抄照搬其他学校的特色发展经验,借鉴其他学校特色发展模式,漠视传统、不顾实际随意选择项目。事实上,盲目跟风会破坏学校已有的传统与优势,隔断学校发展的历史,丧失学校的文化底蕴,会使学校特色建设失去根基。这种做法不但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更是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学校的特色建设。

三、防止特色建设功利化倾向的策略

首先,特色建设必须循序渐进。叶圣陶先生曾把教育比作农业,他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确实如此,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人才的培养需要很长的一段周期,不能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教育像农业,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农田里的幼苗只有通过培土、灌溉、施肥、除草等一系列劳动,才能茁壮成长,最后结出丰硕的果实。学校特色有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一般要经过孕育、诞生、成长、成熟等几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特色经过师生对其认同、内化、扬弃、创新才渐渐呈现出来,特色发展过程就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创造的过程。学校特色发展应该立足传统,关注实际,引领未来,只有系统规划,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其次,特色建设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校特色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教育的优质。离开了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特色”将变得毫无意义。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教育的作用,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当然,现代教育强调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不就是平均发展。教育必须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真正好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就应该正视学生能力、个性、智力和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别。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都有不同的潜质,只有承认差别、尊重差异才会有真正好的教育,这才是特色教育的根本要义。学校的特色发展可以基于学校的生源状况、办学传统、师资队伍、区域位置、社区资源等,选择适合于学校自身的发展策略、特色课程、特色项目和具体路径,但其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第三,特色建设必须实施整体发展战略。不能脱离实际,简单随意。特色发展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途径、模式和行为表现,但其内涵一定是文化的、精神的。学校特色化的主体部分是学校文化,是学校传统和时代有机结合孕育出的学校精神。学校必须基于学校文化进行系统建构,进一步就学校的教育管理、课堂教学、课程建设、学校德育诸方面进行有效整合,使得学校的特色融入每一个教育细节,发生在每一个教育环节中,出现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影响每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猜你喜欢

学校特色功利化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博古通今集精粹 传扬文化开新境
开展校园育人活动,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浅谈学校管理创新中的教师差异化管理
基于办学理念的美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