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研究

2015-05-30王洁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教学

王洁

摘 要: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独立学院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在高等院校不断普及的冲击下,独立学院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确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建立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应从教学管理出发,调整扩展教师队伍,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教学

我国独立学院产生于1999年,2003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规范后初具规模,现如今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院校普遍扩招的趋势,独立学院在生源质量、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对独立学院而言,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树立特色的学生培养模式尤为重要。

相比于高等院校,独立学院管理体制灵活,便于形成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在学生个体优势的因材施教以及社会实践的产学结合方面,独立学院可以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先驱。然而,由于起步较晚、资源不足、理念落后等原因,独立学院的创新发展并不理想,在学科建设中与综合性大学趋同,无法建立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相应的人才培养也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艺术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从产品包装到室内设计,从摄影写真到网页动画,艺术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产生了对艺术设计领域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高等学校也成为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相较于其他学科,艺术设计系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普通文理学科的教学通常在学科共性知识的学习基础上,结合某一方向进行深造并开展实践。而艺术类的学生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进行广泛的涉猎,也更需要加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此外,由于对美的认知因人而异,在相关领域的实践结合中,需要更加重视学生个性的发挥。

1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现有问题

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可见,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是多元化、产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但是,纵观我国各大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多数仍旧沿承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实践内容单调,与社会需求出现脱节。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趋同,师资队伍结构单一。目前,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系的课程体系基本参照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设置,师资队伍通常由一部分独立学院专职教师和一部分其他高校的外聘教师构成。这就导致独立学院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与其他综合性大学趋同,只是凭借单纯的模仿,难以发挥自身管理特点,树立独特的优势和社会影响力。

第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内容单一,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从实践形式来看,目前艺术设计系学生的实践形式主要包括写生、调研、外景攝影等,而这些实践内容的设置缺乏对社会需求的结合和考量。从实践的目的来看,目前多是学生实践作品以参展、参赛的方式进行评比,学生实践的效果仅仅体现在个别获奖的学生实践作品中,而尚未利用更为广泛的社会需求为实践动力,使学生实践普遍受限。

从某种程度上说,独立学院的独立办学、独立招生、独立财务核算、独立管理等体制,能够更好地满足艺术设计专业多元化的教学要求,也为设计类专业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契机。所以,借助于独立学院的特殊管理优势,开展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与理论传授相结合的创新性教学为基础,积极探讨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真正彻底地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树立独立学院的培养特色,对于实现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2 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结合培养模式探析

2.1 创新课程内容,树立科学准确的办学定位

为了树立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摆脱母体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独立学院应当利用自身灵活的管理模式,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分析课程需求,完善理论课程设计。通过增设和改革一些课程,以提高艺术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引入审美、创业等相关课程,提出具体的课程设置思路和方案,并结合学生调研和老师座谈分析其可行性和实用性。从而更为灵活地设置艺术设计系的课程安排,树立自身办学特色。

一方面,在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教师应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明确现代化的教学意识,灵活安排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提高相关实践内容所占的比重,通过更多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所学能直接运用到生活中、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发挥其潜在的社会价值。在教学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拘于传统的讲授法,可利用讨论的方式、一问一答的启发教学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避免知识和观点的灌输式教学。

另一方面,在艺术类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一些课程的特点,除聘用一部分其他高校的专业教师之外,引入一定数量的社会导师。外聘教师是独立学院的一大特色,通过扩展外聘教师的涵盖范围,使得学校的师资队伍不仅包括一些权威的教授、学者,也要囊括一些业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相关领域的创业者等等。社会导师的教学特点不同于高校的专业教师,他们的教学目的更多地偏于社会实践,社会导师能传授给学生他们工作设计当中的许多经验,这些宝贵的工作经验,可以使学生在踏入社会之时少走许多弯路。这不仅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师资力量,也给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教育环境。总之,设计系的学生需要打破传统思维,勇于创新,让学生多多接触到专职教师以外的教师和设计师,对他们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2 创新实践方式,完善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教育要走出校园,充分展开产学结合的学生培养模式,需要综合利用学校、企业、公司以及社会的有利资源,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积极探索教学和生产实践的结合手段。从分析研究当前实践课程和其他实践方式,结合社会艺术类职业特点,对两者契合度进行分析,以把握社会需求、加强学生实践经验为目标,积极搭建学生与社会艺术实践的桥梁。

首先,结合外聘教师的资源优势,扩展学校与社会的接触渠道。外聘教师的引入不仅能够创新课程内容,更能够为学生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渠道和实践方式。外聘教师是社会需求的直接接触者,学生可以通过外聘教师的授课和分享,充分了解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需求所在,进一步结合外聘教师的实践经验,明确自身展开实践的方向,避免学习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其次,结合独立学院的管理优势,探索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方式。独立学院在经济、管理方面相对独立,能够以更为开阔的合作姿态与相关企业、公司、工作室等单位接触,通过建立实践基地、开展实习等多种方式,与企业和公司展开全方位的合作。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提供人才定向培养和企业人才定制的可能性。

最后,结合艺术设计的专业优势,丰富学生在校园的实践手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艺术方面的需求能够以网站招标等多种开放的方式展开。学生也需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在校园内展开实践。例如,通过兴趣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用以网上竞标,或是结合校园内学生拍照、写真等艺术需求,鼓励学生成立工作室,在服务师生的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