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析

2015-05-30王翠

关键词:范文写作能力作文

王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79-02

《课程标准》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人手。要解决这一问题,使之具有生命力,能准确反映文题要求,必须抓好作文的立意和观察积累生活,正确选材等环节。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模仿求新培养文风,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生搬硬套范文,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似乎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张开着创造性思维的双翅,历练不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了。

我们常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文也是这样。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熟能生巧。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能成为作家、诗人的。有的投稿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才得以发表。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是从一人多高的草稿上站起来的。我不断用这些名人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且还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哪怕一点一滴也及时给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一次作文,一个学生在题为《树根的联想》一文写道:“树根弯弯,像爷爷的拐杖,耸立着一个美好的希望!”纵观整篇文章,错别字病句很多,想到哪,写到哪,全文紊乱,仅此一句较好,我在评讲作文时就暂避其不足,只对这一闪光的语句给以高度评价,该生深受感动,同学们也深受感染。既然能写活一句,也一定会写活全篇,从此该生便对写作有了浓厚兴趣,建立起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诉于笔端。

二、设计精彩的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

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您了解我吗?》等等。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四、多种作文评改方式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为此,我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写作能力便会不断进步。

其实,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并非易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只要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多练笔,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范文写作能力作文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春色几许(简谱)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