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

2015-05-30王明武

关键词:课程标准语文

王明武

【摘要】主题阅读教学法:主题阅读是塑造心灵的阅读。因此,有主题的阅读就是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文章要以“激扬向上、自信人生”为基调。二是以“真”为第一要义。

【关键词】语文 主题阅读教学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74-01

所谓“单元主题教学”,是把教材中的每个单元作为一个系统,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课文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进行整体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且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何进行单元主题教学?

一、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的依据

根据《语文新课标》精神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那就是按“主题”组织教学内容,也就是“主题单元式编写法”。一个“主题单元”一般由导读、主体课文(精读和略读课文各占一半)、读写例话和语文实践园地(低年级称“复习”,中高年级称“积累”“用”)等内容组成,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单元授课载体。

自我们学校开展了语文“四轮自主互助式”教学法,即“一轮初读课文,扫清障碍(解决字、词等问题);二轮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三轮精读课文,重点体会(精彩片段的研究与分析,重在朗读感情);四轮通读课文,展示感悟(可联系相关文章,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也就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这种教学方法,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先自学,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会的进一步掌握,不会的,请教同学,确实不会的,才请教老师,这一研究成果在我旗得到推广。

二、开展单元主题式教学步骤

单元主题式教学的主要的环节包括:“整体感知” 、“部分感悟”、 “整体回顾”三大部分。总的原则是单元整体推进。

具体步骤如下:

(一)课前发放“单元目标导学案”,让学生明确单元目标。此时的“单元目标导学案”,是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经过我们学校任课老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编制而成的。除了单元中需要掌握、了解的字、词、句、段、篇外,重点在于单元的主题,每篇课文的相同点、不同点、侧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方向,把握重点、特点。

(二)通读整个单元,归纳单元主题

这一环节重点布置为课下作业,单元前预习。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祖国千山万水”:《古诗两首》(描写敬亭山 洞庭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都是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学生通过快速通读课文,了解到这组文章全是写景的,写山水的,都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总结分析,让学生得出描写山水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方法:作者通过对 的描写,赞美(扬)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解决了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三)细读每篇课文,寻找个体特点,进行重点训练

同一个主题,编者就用不同的体裁、形式、内容、方法等手段来表达,从而使课文多姿多彩,不至于千篇一律找出每篇课文不同点(主体的那一个侧面),仍以本单元为例:

《古诗两首》是以诗的形式,拟人、比喻的方法敬亭山(相看不厌)、洞庭湖(镜、白银盘、靑螺)的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语言优美,四字词语特别多,总-分-总(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舟行碧泼上,人在画中游)结构来描写桂林山水的美,重点指导朗读、写法。

《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重点就是写作顺序: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的方法。

这一单元重点品读《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因为《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佳作,结构形式、修辞方法都是指导学生写作的典范;《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老先生写的一篇游记。

另外,学生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有发现,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除总的主题思想一样外,一些写作方法也相同,比如比喻、拟人等,几乎每篇文章当中都运用到,这为下一步指导学生写作做了很好的伏笔。

(四)阅读相关文章,拓展思维方式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以主题为单元进行编排的,每个主题单靠3—4篇课例,对主题是理解不透的,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在每单元的第一课时就给学生推荐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目,以便让学生在课外和大阅读课时进行阅读,中高年级每单元的阅读量不少于10万字,低年级可适当增加阅读量。这样既拓宽了主题的外延,使学生加深了单元主题的理解,也丰富了知识,拓宽了思路,从而知道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表达相同的主题。单元主题课外阅读书目重点“营造书香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五)让主题溶于生活,让学生感悟生活

语文的教育内容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语文校园化生活比较好解决,但社会化、家庭化较难解决。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阅读相关文章,对单元主题有了理性的认识,但这还不够,应当让单元主题溶于生活,让学生对主题有感性的认识。小学语文教材选的许多课文都非常接近我们的生活,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真诚待人”所选的文章《中彩那天》、《万年牢》、《将心比心》等,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学习本单元时,让学生联想类似事情,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这就加深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再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主题通过和生活接轨,学生对习作就有感性的认识,知道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只要留心生活,细心观察,亲身体验,自己也能写出很好的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单元主题和生活接轨,还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宽了语文的外延,体现了“语文的学习等于生活的外延”,体现了生活化语文、大语文观,真正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社会性、实践性”,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

(六)指导写作

围绕单元主题,进行三次习作。通过前几个环节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本单元的主题思想、写作方法,再加上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对写好作文有了一定的把握,经过写作指导,会更有信心。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祖国千山万水”为例,结合课文,分析写景文章写作方法:整片布局,或总分总结构,或游览顺序;具体描写,或移步换景,或按方位……其中运用上恰当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景物更加形象、可爱。再带领学生亲自旅游观赏,定能写出很好的文章,表达出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七)整体回顾,回归主题

本着单元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总分总结构学习方法,学完一个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我学到了哪些知识,我掌握了哪些学习本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把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深化收获,深化单元主题。

总之,抓住阅读就抓住了语文的根,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主题阅读”正是要努力抓住语文教育的“根”与“魂”。

参考文献:

[1]刘海彦. 小学语文阅读开放式教学方法之我见[J]. 现代交际, 2014, (2):189.

[2]丁菊.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法之我见[J]. 大江周刊:论坛, 2013, (1):201.

[3]陈玉红.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J]. 学周刊a版, 2014, (3):124-125.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语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十年课改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