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视角下的语文教学技巧分析

2015-05-30加草曼

关键词:小学生情感语言

加草曼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显现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条件。要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发展特点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和学生进行知识和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31-02

一、语言的使用要准确规范

语言规范准确是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引导和陶冶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意自身语言的准确性和示范性。

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对课堂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教读一个字音到解释一个词义,从分解一个句子到剖析一篇课文,从提问学生到回答学生提问,语言都必须准确、毫厘不差、合乎逻辑。这样,学生才能准确地接受语文知识。

同时语言要精练简洁,以最经济的语言输出最大量的信息,使受教育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有用的东西。说话尽量减少重复信息、多余信息和无用信息。如有人说话总是使用“阿”“是吧”“是不是”“就是说”“这个”之类的口头禅,听起来令人生厌。高尔基曾经说过:“简洁的语言中蕴涵着最伟大的哲理。”简洁就是语言的灵魂。

二、培养审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

小学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小学生感受美,体味美,弘扬美,从而熏陶、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 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而审美情趣不仅来自视、听等高级感官的感受,还要使这种感受贯穿到想象、情感、思维以及个性心理之中。这种贯穿性会使意识活跃起来,多种心理因素的自由相互作用,产生出一种轻松的愉悦体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健康的情感、唤起小学生对“美”的向往呢?

首先,因势利导,善于点拨。所谓“势”即教材内容及小学生心理。引导小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内容中去领悟做人的道理。其次,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小学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作者的生花之笔,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饱含丰富的情感

当然,脱离小学生的实际去灌输美,无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我觉得诱导从现实中发现美,才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小学生从现实的感性中到达理性的审美观,是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养成良好道德情操的一项长期性工作任务。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四、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法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提升自我教学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注意运用合适的教学评价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结果的有效评价。老师应改变传统单一以试卷测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模式,就不同题型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针对作文和简单题,以坚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答案的多样化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这就使得教学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测试,可以将学生学习态度、出勤情况等采用记录袋的形式作为参考,以便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为提高语文课堂的创造性,可以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师生沟通的方式,真正实现语文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和科学化,从而尽可能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其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关注情感体验,培养应用技能

富有语文味的课堂是充满情感体验的课堂,也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的课堂。小学生虽然对外界的认知有限,但他们的情感是较为丰富的,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这样的课堂算不得成功的课堂,更不用说富有语文味。同时,学生通过课堂互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构建,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多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应用,在应用中学习,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要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于语文课堂更多的是听、说、读、写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思考。如在《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玩拥抱游戏,然后谈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每个学生的感受都有所不同,此时教师要多加鼓励,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其次,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语文课是工具性较强的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应用,不仅限于课后生字词书写、记忆,还要注重结合生活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如《长江之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课文的学习后展开“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故事会、电影点评等多种活动,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提高表达、写作等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崇启 对中学语文课程结构改革的认识和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潘光辉,借助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成功(教育),2011.

猜你喜欢

小学生情感语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