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具有鲜活性

2015-05-30毛宁

关键词:挖掘教材教学氛围创新意识

毛宁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多采用创新式教学,以创新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 教学氛围 挖掘教材 创新潜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00-02

培养创新意识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体到数学教学,就是要通过数学课程的教学,不断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以灵活多样引导和培养。老师要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和创新,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和学习动机,激起学生思维浪花,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多采用创新式教学,以创新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创新主要体现于解决问题思路广阔且新颖,方法多样而巧妙,以及创新求异的发散思维能力较强上。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最合适的学科之一。现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创新意识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小学生中,已存在着不可低估的创新意识与强烈求知欲、创造欲。教师要从多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己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如:教“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圆形的,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圆形物体,像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让学生猜测,谁跑得最快,然后用多媒体演示跑的过程。结束时,让学生思考为何骑圆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知到学习数学很有用,就会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从而乐于创新。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他们的学习大多数是无疑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心强,有时不能持久注意,因此数学活动设计要富有情趣,灵活性要强,在一年级数学《认位置》中想想做做第三题设计成:猴妈妈带小猴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了玩具柜台,啊,怎么这么多好玩的玩具,挑哪个呢?妈妈规定只能买一样东西,并且不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只能说出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教师请学生想一想,如果你是小猴,你会怎么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主动地观察、

二、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创新,增强创新的信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也让学生在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同时,创造出一些“新知识”。“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比如“你为同学们树立了好榜样!”,“你比老师想得还全面呢!”“谁还有更多更好的解法?”等。这些充满激情的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在知识运用中,挖掘创新的潜能

在数学学习中,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只有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才能加深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上,努力把学生的全部创造潜能释放出来,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基础性练习,打好知识基础;变式性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纵横沟通;开放式练习,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多种方式并用,才能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挖掘潜能、激发潜能、走向创新。

四、鼓励学生突破陈规,培养思维的创新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形成创造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但知识的掌握并不等于创造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习惯性思维方式严重妨碍着学生变通思维能力的发挥,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支持、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能打破常规,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要学会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体系重新组合,产生新设想,新发现. 例如,当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作业题:“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如果用它围成长为6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学生按一般思路分析,列出(4 × 4 - 6 × 2) ÷ 2;4 × 4 ÷ 2 - 6等算式,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找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和正方形的边长的关系,于是有学生想出了“正方形两条边的和减去长方形的长就得到了长方形的宽:4 × 2 - 6. ”还有的学生想出了“长方形的长比正方形的边长多多少,那么长方形的宽就比正方形的边长少多少:4 - (6 - 4). ”这两种思路突破陈规,体现了思维创新的美.

五、培养创造性思维要同现实生活结合,使创造性思维具有鲜活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不是让学生去胡思乱想,它不能违背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 创新性思维应该要求学生的思维不仅是灵活的、新颖的,而且又是存在的、合理的.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应用”时,我先出示一道题:“小刚最近学习了面积这一单元,小刚的爸爸要考考他,他家的一个房间长6米,宽3米,现在要给这房间铺上方砖,每块方砖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 一共需要多少这样的方砖?小刚该怎样计算呢,你能帮助他解决吗?”学生遇到这种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问题,都积极开动脑筋,这时教师再配合图形加以引导,以唤起学生思维表象,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赋予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训练,把握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且能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就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猜你喜欢

挖掘教材教学氛围创新意识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努力培养审美能力
纵观全局 把握细节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