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校服文化发展史
2015-05-30张晓亚孙虹
张晓亚?孙虹
校服作为一种拥有独特文化特点的特定服饰,每个历史时期的校服在款式、材料、颜色、图案等都映射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在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积淀的中华大地之上,中国校服的演变过程由来已久。
服饰是一种文化,校服也是如此,作为一种特定的着装,属于制服的范畴。校服,词源于英语中的Uniform一词,其本质含义是统一的服装。它主要包括制服、礼服、运动服、学位服等。校服已经成为校园的一种独特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其他社会制服所不具备文化功能。将校服作为学校精神的载体,有效的宣扬校园文化与办学品质。然而,在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积淀的中华大地之上,中国校服的演变过程由来已久。
中国古代文人着装
在中国悠久的五千年文化长流中,中国的校服文化由来已久,最早的大概要从中国古代文人着装追溯。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德”、“礼德”,授学时,要求学生青衣青帽,穿戴整齐,以表示尊师重道;到了汉代,最初为文冠上书大多是将所奏的事情用毛笔写在竹简上,写完之后,则将笔杆插入耳朵旁边的头发中,此后凡文官上朝,皆需插笔,历史上著名的“簪白笔”就是这样出现的; 汉代太学的学生则是统一穿着青色衣服, 于是就有了曹操“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追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竹林七贤衣服披肩,不拘小节的穿着中透露出放松、释然、随意的生活意境;隋唐时期经济政治上的繁荣,出现了许多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服饰更加自由、闲散。宋元明清时期,学士文人用头巾包裹住头部,表达追求平淡真实的生活向往,程子巾、东坡巾、逍遥巾等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直至明朝,儒家学生男子的服饰一般为腰部垂至下锞的青色长衣,搭配四方平定巾,显示沉稳。同时进士服、儒士服由此兴起。
近代中国学生制服的发展
辛亥革命以后, 中国开始创办近代学堂, 先后创建了军校、技校、医校等多种不同性质的学校, 《奏定学堂章程》说:“近年来, 各省学堂冠服一端, 率皆仿效西式,短衣皮靴, 文武无别。”这些学校发给学生具有中国传统服饰的特色的统一的衣服、帽子、靴子等作为日常必备的穿着服饰。应该说这就是中国式学生制服的开端。
在服饰文化呈现出新老交替、中西并存、中西交汇的景象,中国的学生装也受到了影响。在民国时期的男子学生装主要分为军服西式学生装和改良中山装两种。军服样式的学生装,是在军队制服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也是西装类型的一种,款式比较简单,将原来的翻领简化为短而小的立领,用纽扣将两侧立领扣紧可以代替以前的领结。上衣的胸前左侧有一个长方口袋,下摆正面的左右内部各有一个暗袋,可以用来装重要物品。穿上这样的学生装让青年男子学生自然而然就产生一种庄重、精神、干练的感觉,深受当时青年男子学生的喜爱。另一种在男子学生中流行的就是中山装,在学生装的立领加上一条翻领,衣服后面背部有一条中缝, 在腰部中间搭配一条腰带,显得尤为精神。正面前襟设计为五粒扣,袖口处则为三粒小排扣,上衣前面胸部和下摆各有2个平贴带软盖开明扣眼扣子方形口袋, 大到可以放笔记本的程度。下裤则前面开缝, 前侧左右各有一个暗袋, 同时在前腰处也开一个暗袋,大小可以装下一个怀表, 左右后臀部有用来装东西两个方形大暗袋。中山装以其特有的简洁朴素、大方得体赢得年轻学生和青年的追捧。女子学生装主要中西混合式的 “文明新装和改良旗袍两类。从保存下来的资料分析, “文明新装”款式上,一般上衣较小, 领口偏低, 短袄长度到腹部, 下摆大多为弧形,稍微有点翘腰的款式设计,增加女子学生的活泼。袖子大概为七分袖,袖口是加宽的喇叭型,在颜色的选择上,上衣大多为白色、灰色、淡蓝色等,下身长裙自然下垂至膝盖下一般为深色、黑色或条纹等,与上衣搭配起来,衬托出女子的亭亭玉立,淡雅简约的的风格,凸显出中国民族服饰的特色。另一类女子学生服则为改良旗袍。在满族男女通用的旗袍的基础上结合西式服装简短的特点改良而来的。旗袍长度短至小腿,由直筒式改为收腰式,袖子仍然贴合胳膊,袖口则如喇叭型分散开。旗袍的形象和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十分契合,穿上这种旗袍的女子学生展示出一种含蓄、端庄的东方女性之美。民国中后期,穿着阴丹士林布长袍的学生为典型代表。民国时期学生装的出现, 让人眼前一亮, 其经典的款式装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生装渐渐开始受到重视。
现代学生校服发展简要
学生校服经过中间的不断发展直至现代,渐渐开始接受新潮时尚,校服已经成为校园的一种独特文化,越来越成为展示校园文化的标识。款式上,学生的安全为首要条件,根据学校的不同活动课程分为不同的类型,有西装款,运动装,日常装等。面料上,选择符合标准的舒适无害的耐脏面料,冬季以保暖为主,夏季以透气干爽为主。颜色上,主要以深色为主搭配亮色,便于学生的日常校园活动。优秀的校服设计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品质修养,可以代表学校增加与外界的交流同时体现时代的气息。
总结
中国的校服文化已经有上百年历史,校服大概成为一种文化代表,作为一种特定的着装,属于制服的范畴。校服已经成为校园的一种独特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其他社会制服所不具备文化功能。校服的意义在于它背后隐喻的功能性特征,它通过创新功能,诠释功能,化育功能和凝聚功能等对学生的心灵和学校文化产生深层次的内在影响,当学生每天都穿着同样的校服,在校园进行日常的生活学习时,在这个过程中使文化真正的由外而内的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校服所体现的校园文化创新功能
校服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继承悠久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还要靠一代代校园人的智慧不断努力更新创造。校服作为一种文化实体的形式对于校园文化创新是全面的,不仅表现在能够产生新的文化精神上内在的创新同时也体现在能够制造出一定的新物质文化载体。因此,校服可以为校园文化创新上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校服所体现的校园文化对外诠释功能
校园文化的对外诠释功能是指校园文化来源于对原有历史和一些显存文化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的继承和积累,而其目前的发展则是原有继承文化进行创新后的结果。诠释是人与人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校服正是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媒介,将校园文化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来,从而使外界可以真正深入感受其校园文化。
校服所体现的校园文化凝聚功能
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体现在校园精神文化上。校园文化中校园精神是核心组成部分,校园精神拥有无形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使在同一所学校的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彼此之间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生穿着统一的校服,从而在学习生活中形成一种学校团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无形中提升整个校园氛围。团结精神自觉内化到每个校园人心中。
校服所体现的校园文化凝聚力功能
学校对学生的化育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是通过校园环境文化创造出一种学校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无形的感染着学生和老师。一个学校的校服的制定和设计除了有外在的物质标准同时体现其本校的文化特色。将校服作为传播载体,可以营造出一种校园环境文化,对于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服饰是行走的文化, 它不仅是物质的, 同时也渗入了精神文化的内涵。校服作为制服,在特定的历史的时期赋予其特定的文化特征,是对整个社会的学生群体的一种身份象征。它的设计与穿着等都诠释着一个学校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