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磨”设计

2015-05-30任南南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9期
关键词:研磨器物技艺

任南南

艺术设计与人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不可能脱离其而单独存在,设计的优劣也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质量。设计是需要用心血和时间来“研磨”的,从选材,构思,形态设计,工艺技术等都需要反复的推敲和琢磨,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求效率和商业价值而粗制滥造,放弃了设计本身的意义。“研磨“让设计师设计出更好的产品,为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便捷,也给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研磨“缩短了人与物之间的情感距离,让物品不单纯是生活的助手,还作为生活的记录者承载了使用者的情感记忆。”研磨“就像一条纽带贯穿了设计生产与日常使用的整个过程,传达了人与物之间的情谊,见证了人类设计文明的发展历程。相信设计会为我们的生活”研磨“出更多的精彩。

一个好的设计是有生命的。一个器物的孕育是一个用心浇灌的过程,从构思,选材,到工艺制作都要反复推敲,精益求精,这样诞生的器物才是有灵性的,经得起岁月考验的。一个器物的使用价值便是它的“生命意义”之所在,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者与器物之间像一对亲密的伴侣相偎相依,器物体现着自己的使用价值,而使用者则对器物倾注着感情,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情感也日益深刻。器物的制作是制造者倾心用时间“研磨”的一个过程,而器物的使用价值又谱写了一曲使用者与器物的情感“研磨”历程。好的设计不但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而且在岁月“研磨”的过程中不断增值,越发熠熠生辉。“研磨”让设计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师从自然

自然美是大自然的杰作,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是内在的、单纯的、朴素的,而不是附加的繁复做作。自然的美在设计中表现出简练的风格,脱俗的气质,朴实却不失优雅,是清新的无限的美。

自然的美大多直接取材于自然,关注原材料的特性与质量及材质本身所体现的美感。材料美将自身特有的物理性能、结构特征、视觉效果、触觉感受所产生的综合印象投射到人的心理上,从而带给使用者以温馨、亲切的舒适感,这是人造材料所不能比拟的。天然的材料会在使用的过程中越变越好,而人造材料却不会因时间而增加个性,只会一点点的老去。源于自然的材料是上天给予工艺美术的最佳馈赠,我们应当好好珍惜,并通过对自然材料的恰当运用让自然美在工艺美术中得意更好地延续。

自然之美还美在最本真的形态。自然中各种形态的存在都是有其理由的,人们对大自然的各种形态充满了崇敬与欣赏之情,渴望模拟自然借鉴自然从而美化自己的生活,正因如此自然形态与设计创造意识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自然形态能为设计提供素材、创作思路及表现方式,无论传统还是现代,具象亦或是抽象,对自然形态的情感以及对自然形态功能的发掘与模仿,都造就了人造形态向自然形态学习借鉴,创造了自然形态与人造形态之间相互转化的契机。

自然之美,美在材质,美在形态,更美在思想。人类只有在漫长的造物过程中,才逐步悟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滋生出有“预先设想“的创造性意识和”安排计划“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来。”人类在造物的过程中只有认清自然环境,利用自然条件,才能更好地改善自然状态。只有树立正确的设计自然观,尊重客观事实,尊重自然规律,才有可能最大范围的充分获取自然条件,进行设计及其他造物行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状况,有益于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技艺考究

《考工记》中有:“材有美,工有巧”,工巧之“工”即是手工技艺,工巧之“巧”指的是技艺高明。自古以来“工之巧“就是评价一个手工艺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说文解字》中说手工技艺是一种“巧饰“,而”饰“的本意是”去其尘垢,增其光彩“。手工艺的制作过程离不开”巧饰“,那么对”度“的把握就是手工艺制作的关键。巧饰过度在今天的工艺美术行业很普遍,这些技艺都只是表面功夫,未能深入到作品本身,无法感动观者的心灵。工多、形肖、纤巧、淫巧,都只是纯粹的炫耀技巧,是过分装饰的病态美,矫揉造作,繁复浮夸,只是满足了某些人群的孤芳自赏,失去了实用价值与生活相背离,并非真正的”工巧“。

日本民艺家柳宗悦曾说:“必须选择具有健康性质的物品,物品要朴实,要大胆舍弃纤弱,因为这些因素不会让生活变得丰富“。真正的“大巧”是工匠们在重复千万次劳作之后,技艺熟练到不拖泥带水,其劳动成果平凡中见精致,精致里又透露着生活韵味的绝佳技艺。好的手工艺是平易朴实的、是经久耐用的。”大巧若拙“”宁拙毋巧“就说明了越是质朴的器物越具有亲近性、开放性,就越是美的,一般的民间器物上看似随意、粗犷的装饰,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朴实的生活气息。

方苞说:“工之巧在心,而注于目,非规矩绳墨所能尽也。”所谓“匠心独运”就是强调认识与巧思在工艺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人的双手是由大脑支配的,心是灵活变通的,大脑才能更好的思考,倘若心脑不开窍,那么手工艺者只能做到重复性的机械性劳动,而失去了分辨之心。“工巧者”只有具备很强的构思能力才能拥有会“思想”的双手,才能设计出实实在在为民所需的器物。 好的技艺是源于制作者内心的,不浮夸,不炫耀,大方朴实,经久耐用,踏实勤恳的为人们的生活而服务的。

精益求精

2000 年 4 月,名为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的展览在日本拉开帷幕。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作为策展人旨在通过”再设计“的展览寻求重新设计、返回原点的批判主义设计精神,藉以探索设计的本质。此次展览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再设计”一词也迅速成为了设计领域里经常被提及的高频词汇。“再设计”并非是对原有成熟的设计推翻或 改良,而是传达一种对设计方法、设计与人、设计与自然等关系重新界定的设计思维方式。它的意义旨在通过对日常生活用品设计的重新审视与思考,体现了设计作为一种为生活提供便捷的手段要不断优化,精益求精的特质要求。比如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设计的环状提线式茶包可以让饮茶人冲泡出自己喜欢的味道时,根据茶包上的线环显示的颜色,以后再想喝这个味道时就冲泡至线环上这个颜色即可。在这里“再设计”不仅是完成了茶包的物质设计,还满足了个人在这个设计过程中的精神享受。

设计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为了能够设计出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的产品,提出了一种新的产品设计思路即”无意识的设计“。“ 无意识”指的是潜意识, 而非真的没有意识, 是指我们知道自己要什么, 但还没完全意识到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时的状态。 无意识设计所关注的正是极易忽略的、尚未意识到的种种生活细节,然后通过对这些生活细节的挖掘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比如深泽直人曾设计的带有纸篓的打印机,他将打印机的底部直接设计成一个纸篓,这样就方便把不需要的复印纸张更好地收集起来,不仅整洁了办公环境还可以有利于实现纸张的二次利用。

没有最好的设计,只有更适合的设计。不论是“再设计“还是”无意识的设计“它们都致力于改善我们的生活,力求通过设计营造一个更舒适、更合理的生活环境。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人服务,“研磨”设计,让其精益求精,更充分地发挥设计应有的作用。

物我融情

没有与大地相隔离的器物,也没有与人类相分离的器物,人与器物始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用是器物向主人的奉献,爱是主人向器物的回赠,只有在两者的交互过程中,器物与人的情感相互磨合,物我融情,最终才能结出爱恋的果实。人对物的依恋,物对人的依赖在岁月的流逝中“研磨”出无可替代的感情,这是“研磨”设计的一部分,也是“研磨”设计的魅力所在。

无印良品是日本的一个杂货品牌,产品类别以日常用品为主。无印良品所生产的木质家具全部是以原木为材料的,它的产品拒绝使用任何仿木的材料。仅用原木制作的家具会有很多翘棱、弯曲和不平整的地方以及色差,产品的质量也不稳定,但这是它最本质的样子,当它融入主人的生活方式后会越变越有价值。无印良品之所以使用坚硬的橡木来生产实木家具,是希望他们的产品即使被刮伤、损坏也经久耐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人更加依赖,根本不舍得丢掉。每次搬家或者生活有了改变,我们总想要丢弃一些家具再置办一些新的,可是当你真正决定买原木家具后,你内在的定力会告诉你“从今往后我都会和这套家具一起生活。”于是人与物的“恋歌”就这样开始谱写。人人都会希望有物品伴随着自己一起老去,当你看到它时可以回忆过去,畅想未来,情切的就像家人和朋友一样,抚摸着它便可以倾诉自己的心声。无印良品就致力于做这种家具。它们不仅是物品,是空间的一部分,也是使用者生命的一部分,它们从不抢眼,是生活的背景,更是情感的修饰。

人与器物原本就是休戚相关的,人类的行为铸就了器物的发展,器物的反哺又有利于人类的进步。人与物的感情就在相伴相随的过程中“研磨”着,相互慰藉,不可分离。

“研磨”设计研磨的是时间,是技术,是思想,是责任,是态度,是人与物之间最深的情谊。优秀的设计在“研磨”中诞生,又在“研磨”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完成了自身的使命。人类孕育了器物,器物又反哺着人类,人与器物相互 “研磨”,共同铸就了设计的文明。

(作者单位:天津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研磨器物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煤泥研磨脱泥浮选试验研究
石材板材研磨与抛光的准备与实操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研磨式谷物加工农具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切石研磨系统的创新设计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