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溪傩面师:定格巫傩文化表情

2015-05-30雷虎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沅水雷公案板

雷虎

Nuo culture is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among the original customs originated in the Yuan river, western Hunan Province. “Nuo” also called“Nuo Sacrifice” or “Nuo Ceremony”was originally a type of sacrificial and magical ritual held to expel evil spirits and pestilence. Persons wearing the Nuo masks could communicate with God just like the Saint of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Nuo mask makers also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d.

湘西沅水流域,自古以来便是汉苗土三族混居之地。因为高山路远,交通不便,因而各种原始风俗得以保存下来,巫傩文化便是这原始风俗中最突出的代表。

沈从文《湘行散记》中的湘西,是一个民风原始的“失落世界”。赶尸、下蛊、落洞的故事,尽管谁都没有见过,但是湘西边民却都深信不疑。湘西人都认为这个世界是人神共处的,但神放不下架子直接与凡人沟通,于是巫和傩——这样的人神中介就诞生了。神选择代言人,不能空口无凭,得有信物证明,傩面具便是这样的证物:戴上面具,立马化身为神——就好比圣斗士,穿上战甲,立马成为雅典娜的护法。

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水路是沟通湘西和外界最重要的纽带。沅水流域各族在通过沅水交通时,也把自己的文化融入沅水中。沅水之畔的浦市古镇是湘西北经济最发达处,因而也是文化融合最紧密处。沅水流域巫傩文化尤为兴盛,因而浦市也成为了巫傩文化大本营——在民国时期,也就是沈从文写《湘行散记》那会儿,是傩面艺人的黄金时代,仅浦市一镇,就有大小庙宇72座。每次节假庙会,各路神仙就会集体登场。而作为神仙们主要的行头——傩面,就会得到集中展示。因而,对于傩面艺人来说,每一次节日,都是他们的才艺大赛。

1950年出生的刘明生,是湘西屈指可数的傩面师。因为我们的到来,刘明生从堂屋里搬出一块已经雕出模糊人脸的木料开始演示如何制作傩面。

“傩面的木料没有太多讲究,一般是就地取材。因为戴傩面的就是普通百姓,太名贵的木材没必要,也没人要。”刘明生边把面具粗胚在案板上固定,一边自嘲:“外人把傩面师看得很神秘,我们湘西人可不这么认为,抛开傩戏,傩面师其实就和木匠差不多。”

粗胚固定后,刘明生就开始拎出工具箱,像哆啦A梦一般从工具箱里拿工具:锯子、斧头等大件摆在地上;刨子、锤子、斧头等中号放在案板边远一点的地方;圆凿、方凿、油刷、调色板等小件则放在右手边。

“你姓雷,我今天就雕一个雷公吧。”说着刘明生就拿起笔刷在木质粗胚上画起来。刷刷几笔,木胚上就出现一幅似人似鸟的类漫画肖像。

“雷公名字虽然威风,可是长得可有点惨不忍睹啊!《西游记》中,孙悟空经常被骂成‘毛嘴雷公脸,你看和这像不像?”刘明生画得不够精细,甚至可以用粗陋、夸张来形容。傩面主要是傩祭时的道具,傩祭是驱鬼逐疫的仪式。在古代,傩祭是全民参与的。按规格不同,有“天子傩”、“国傩”和“乡傩”之分。“天子傩”为天子专用,“国傩”参与者为王公贵族士大夫,而“乡傩”的主体则为下层百姓。“天子傩”或“国傩”后来慢慢发展成阳春白雪的“雅”文化,而“乡傩”则慢慢成为“俗文化”的典型。泸溪傩戏便是乡傩的一种。

“乡傩时,来唱傩戏,看傩戏的都是乡里乡亲,太精细的东西他们体会不了,所以傩面的造型越夸张、雕工越粗陋反而越能引起他们共鸣。”刘明生左手握凿,右手抡铁锤。手起锤落,木屑横飞。几分钟功夫,地上木屑散落一地,木胚上雷公脸也逐渐从平面变为立体。最后脸锤落在雷公的眼睛上,只听两声轻脆的声响,雷公的两只眼睛终于洞穿了。这时,刘明生拂去雷公脸上的木屑,把傩面贴在脸上。一瞬间,他便“变身”,从和蔼风趣的老者变成凶神恶煞的雷公。

雷公脸雕好后,刘明生从屋里端出一个搪瓷脸盆,把地上的木屑都放进脸盆中生起一盆火。待脸盆中生起青烟时,刘明生把刚雕好的傩面凑到青烟上。

“这是雕傩面的仪式么?让刚雕好的傩面‘吸烟?”我忍不住问了一个很外行的问题。

“哈哈,的确是让傩面‘吸烟,但你把这一行想得太神秘了,这可不是什么仪式。用烟熏,就像熏腊肉一样,一是为了让傩面防腐,二是让傩面看起来更有生气。”刘明生把傩面按在火盆上,烤一两分钟换一个位置,动作像烧烤摊的小伙子在烤肉串一般娴熟。烤了十分钟,看傩面里外都熏得泛黄后,刘明生这才把傩面放在案板上让其冷却。

当然,刘明生也没闲着,他端起案板上的调色板,开始不紧不慢的调色。调好色,拿起傩面,就像京剧演员画脸谱一般给雷公“化妆”。

上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先涂上一层底漆,待底漆干了后,再往上加一层……因而仅给傩面上色这一道工序,有时就要持续两三个月。好在傩面颜色往往都比较单一,要么大红,要不大紫,更多的傩面,像是牛头马面、无常等往往都不用上色,只需要刷几层桐油就完工了。刷完漆、上完油,装上供佩戴用的带子,傩面的制作阶段就已经完成。

如果是普通的木匠,在这个阶段,作品已经完工了。但是对傩面师来说,傩面却还不能“出厂”。因为傩面是沟通人神的道具,要出现在傩祭仪式上,还缺最后的流程——开光。其实,不仅仅是傩面,在湘西,任何神像都需要开光。而且开光时,不同的神像开光还需要念不同的咒语。

接下来,刘明生带我们走进另一个房间。房间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各式凶神、恶煞、阴森、扭曲的脸。这是刘明生的傩面陈列室,罗列了六七十件傩面。有牛头马面、小鬼判官、黑白无常、十二生肖、三十六天罡,也有雷公电母风神,还有地藏王菩萨和十八罗汉……佛家、道家神像皆有,苗、土家巫术人物也不缺——走进这房间,就如同走进了一个众神集聚的世界。

“这是祭祀面具,这是开山面具,这是跳香面具,不同的面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的驱鬼,有的逐疫,有的用在傩戏和祭祀等民俗上。”刘明生站在那列傩面墙边,每拿起一个傩面时都滔滔不绝。

傩戏是人类祖先自然崇拜的残留,也是先辈生活场景的再现。傩戏,最开始只是一种人类取悦神灵的仪式,后来慢慢演化成娱神娱己的活动。在65岁的傩面师刘明生身上,则将傩戏从娱神到娱人的趋势体现得淋漓尽致:他集聚了一帮巫傩发烧友组建了一个傩戏班子,逢年过节就到湘西各地演傩戏。

“我不知道我会影响多少人对傩戏感兴趣,但起码我影响了我的家人,我孙女在我的影响下学了民俗艺术专业,她对我这个傩面师爷爷引以为傲。这对一个傩面师来说,够了。”

猜你喜欢

沅水雷公案板
雷公与数学家
采砂对沅水典型采砂河道影响初步分析
价值连城的案板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展示之窗
夜晚,在诗墙边读友人诗
每周都要给案板“洗个澡”
厨房那些事儿:清洁案板的好方法
从沅水7.17洪水看常德的堤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