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课也可以“全班总动员”

2015-05-30刘更喜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全班学生分组同学

刘更喜

现行的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教材,教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实用性强,但词汇量大,复现率低,难免给学生一种庞杂的感觉。尤其到了初二下,以至整个初三,教材难度加大,又加上我校地处偏远农村,学生课后无人督促,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了畏难情绪,有的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到了初三,两级分化严重。接手毕业班几年来,我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摸索出一种办法,就是把全班学生划分成几小块进行教学,这一方法不仅提高了差生的英语成绩,还较好地解决了两级分化问题。

一、划分的必要性

每个学生在学习的目的与动机、学习的习惯于方法、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差异,就会造成许多学生一开始还有一点兴趣,随着知识的深化,矛盾的积累,除了放弃,他们别无选择。到了初三,英语教师面对许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和一些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真的是放弃了可惜,教起来痛苦。既然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差异,我只抱着一本书,讲解只对十来个学生起作用的知识是行不通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渠道,如果把大多数中下学生排除在外,势必造成课上损失课下补的恶性循环。分组势在必行。

二、如何划分

1.了解学生是划分学生的前提。分组前,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英语掌握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要了解他们英语知识掌握多少,实际运用能力怎样,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又如何。我经常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学习档案等形式来作为了解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划分,并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

在全面了解全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接手的上学期期末成绩看,该班52名学生,英语均分与及格率都是全年级之末。80分以上的只有3人,不及格的占了60%。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基础差,英语成绩已经定型了没有希望,就开始放弃英语学习了。摸清情况后,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学计划。我将52名学生按上学期期末英语成绩分为A、B、C三个小组。把学习最差的学生编为A组,我的想法是,A是评定成绩的最高等,A是26个字母的第一个。在我的心目中,A组学生是最差又是最重要的,这些学生也最敏感。在别人眼里,A组最不容易让人想到差生组,这样就会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削弱了他们的逆反心理,让他们在感情上容易接受。记得我一开始报名单时,刚报完A组学生名单,那些基础差的学生脸上出现的表情我永远记得:这个老师关注我们,我的英语有希望了。

2.组组互帮是基础。我把学生分成三组后,又建立了C组帮B组,B组帮A组的个人承包责任制,即让C组或B组的一个学生帮助A组或B组的两个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看谁能更快地将自己负责的两个学生拉入C组或B组中。这种承包制的优点有两个,一是利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成绩差的又能激励成绩好的,班级凝聚力强了,学生的内部活力也得以释放。二是方便我的教学指导。我和学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尊重、民主平等的关系,我在课堂上只是组织他们学习,必要时加以引导。而不是一个口干舌燥的念经的和尚。

3.动态组合是关键。分组之后,各组成员并非一成不变的。每隔一段时间,我会进行学习测试,再根据结果对各小组成员之间作个别调整。会将A组个别学生上调到B组,也会将B组个别学生上调到C组。因为调整组别是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进行的,便大大增强了基础差的学生进步的信心,充分调动了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划分之后怎么办

把学生分成小组之后,最难处理的就是怎样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容易,但是教室只有一个,老师只有一人,如何恰当处理好分组讲解、分组练习和重点讲解、具体练习的关系就不容易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课堂秩序失控,产生新的分化。

我在处理以上问题时,始终把握住要先向学生将清楚本节课学习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练习什么,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训练等。一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先为A组讲解,在A组听讲的同时,安排好B组与C组做练习。B组的练习内容是我在课前设计好的,学生练习什么,练习多少都已经做好时间和数量上的规定。C组学生以自主练习为主,我允许他们超前做题,也允许他们自主选择多种练习册来练习,对C组学生的练习内容我只做唯一规定,就是每个学生必须要练习阅读与理解。采取这种安排的优点是,A组和B组同学的练习量与内容完全控制在我手中,我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对练习内容进行调查,直到学生练会掌握为止。而对C组学生我采取的则是开放式、自学式与问答式的练习方法。因为C组毕竟是由班上英语学习成绩相对好一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一些学生组成的,所以他们的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大部分同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自觉性也较强,他们对自己在做练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绝大部分能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和讨论自行解决。同学间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来找老师询问。

当为A组同学讲解完毕后,就安排A组学生做有针对性的达标练习,下课后收上来批阅。在A组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我就来为B组学生学生订正他们刚刚做完的练习,再有针对性地对B组学生讲练。我把这样的分组讲练的教学形式概括为“A组同学先讲后练,B组同学先练后讲,C组同学自练解答”的模式。如此这般,就会让虽然是坐在同一教室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达到了既能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分类指导,又能省时高效,提高有限时间的无限教学效果的目的。每个学生英语课都忙得不亦乐乎,一改以往英语课上多少学生翘首盼下课的局面。

四、我的评价标准

对于外语水平不等的学生我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对A组的学生我采取表扬评价,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B组的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督促他们积极向上;对C组学生则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对他们的标准要高,要求要严,希望他们态度诚恳,脚踏实地,不骄傲,不自满,不断进步。

实践证明,我的这种教学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后进生堂堂课学有所得,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优等生每堂课都能吃得饱,增强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汲取知识的独立性,两极分化的局面得以扭转,英语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了,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也为社会培养了适应需要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全班学生分组同学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分组
利息
太阳生病了
My class,My home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