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回归
2015-05-30薛强
薛强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在学习中,学生应当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保证学生有阅读的时间、活动的空间、质疑的环节等,充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学中,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才能让数学教学回归有效。
一、在阅读中回归,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数学阅读,不仅要注重字词句的咀嚼品味,更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汲取信息,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某市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上曾有过这样一道题:我国人口众多,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华东六省的人口超过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山东省人口约为0.96亿人,江苏省人口约为0.79亿人,安徽省人口约为0.60亿人,浙江省人口约为0.54亿人,江西省人口约为0.45亿人,福建省人口约为0.37亿人,你能算一算华东六省的人口大约是多少亿人吗?
从试卷分析结果来看,这道题学生的得分率并不高。我们老师看来,这道题只是简单的小数加法,可能是学生的计算出了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会在这道题的计算上栽跟头呢?其实不难发现,这道题字数较多,已超出传统“应用题”的字数,有多少学生能够认认真真地读完这道题呢?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没有为学生的数学阅读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呢?
数学既是基础学科,也是工具学科。逐字逐句地阅读数学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仅仅这样还不够。应让学生充分阅读题目,然后让学生交流阅读的收获,分析其中的数学信息,其实学生很容易发现这道题就是简单的小数连加,那作为学生这道题应该注意的就是计算。学生只有充分的阅读,理性的分析,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给予学生阅读的时间,逐步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
二、在活动中回归,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将知识技能内化为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的学习预设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更要在学生学习的关键处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采用了列表、画图等方法。那么同学们是怎样利用这些策略来解决问题的呢?
出示例题:王大叔用20米长的栅栏围成了一个长方形,有几种围法?面积什么时候最大?
展示学生正确的做法
①
②9米 1米,8米 2米,7米 3米,6米 4米,5米 5米。5×5=25平方米。
③……
师:这几位同学的做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他们都是从9开始的。
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生: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展示各种解题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法中找到共同之处,从而得出解题的策略。表面上看,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展示出各种方法,不同方法之间也有碰撞,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引入深刻。但事实上,这个活动仅仅是方法的呈现,而学生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却没有挖掘出来,学习效果显而易见。其实,在学生方法呈现时,可以追问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先用20÷2=10厘米?为什么先从9厘米的长想起?长是9厘米,宽为什么是1厘米?接下来再想长是几厘米?当长宽都是5厘米时,为什么不接着长是4厘米这样想下去?通过这几个问题,学生就能理解一一列举策略的思考过程,真正感受到有序思考给解题带来的方便。在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关键处,进一步揭示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让一知半解的学生也能够逐渐理解题目的思考过程,这样的学习活动才是学生需要的。
三、在质疑中回归,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数学质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可以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指引着学生深刻学习的方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为他们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全课小结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倍数、因数的概念,以及找一个数倍数、因数的方法,相信大家有了一定的收获,那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最大的因数都是它本身,到底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师:刚才我们学习倍数时知道了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最小的倍数是它自己;学习因数时知道了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时它自己;所以总结起来就可以得到这句话。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通过师生的对话我们不难发现,教师虽然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的机会,但是没有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首先学生提的问题很好,本节课关于倍数、因数的概念较多,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也较难,所以学生存在问题也属正常。其次学生在提出:怎样理解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最大的因数都是它本身这个问题时,可以适时地将问题抛给学生。你准备怎样向这位同学解释这句话呢?学生肯定能利用倍数、因数的学习,举例证明,自然就将问题引向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多好的学习机会啊。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的时空,促使他们走向数学学习的本质,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
总之,我们不仅要从教师的角度去预设教学,更要从细节上关照学生,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一切的可能,这样的数学教学才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