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策略
2015-05-30许光希
许光希
【摘 要】体育作为小学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陈旧重复、教学方法单词刻板,教学效果令人堪忧。其核心和关键问题又在于课堂教学方法。因此,如何改进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本文在分析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低年级 教学策略
体育作为小学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陈旧重复、教学方法单词刻板,教学效果令人堪忧。其核心和关键问题又在于课堂教学方法。因此,如何改进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本文在分析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个人看法。
一、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1、绝对信住和依赖教师。儿童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以其基本主导活动的形成为标志。儿童入学后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从事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学习活动。从此,儿童就把对父母的依靠转向时教师的依靠。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把教师当作最可信赖的人,因此教师在学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心理特征是儿童能自觉地、认真地接受教师教育、指导和要求的内在心理因素,小学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培养儿童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2、直接动机起主导作用。低年级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以其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为动力的,是为了兴趣和好玩而参加活动,并带有尝试性的特点。有兴趣、好玩就喜欢,并表现出不知疲劳、不知冷热、不计较胜负、易于得意忘形:而对于不感兴趣的活动,就不乐意参加。
3、兴趣广泛但不稳定。低年级小学生天真好动,兴趣广泛,喜欢多种多佯的体育活动,并特别喜欢同老师一起活动,但兴趣不稳定,容易转移,对呆板、单调的活动易于产生厌烦情绪。
4、注意力易于分散。低年级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任何新奇有趣的外界刺激都可以引起他们注意的分散。但是,对于有兴趣的对象和活动,却可以较长时间地进行注意。通过洲练,无意注意还可转化为有意注意。
二、基于心理特征的体育课教学创新思路
1、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小学生对体育活动内容的爱好,简单地表现为对活动内容是否有兴趣,学生对有兴趣的活动内容会全身心的、忘我的投入练习,而对没有兴趣的内容,即使教师讲破嘴也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再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强迫学生去学,那么必然会导致课堂气氛不足。学习锻炼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体育课令学生望而生畏。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深入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甘当一名学生,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与学生一起学练,感受或者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生创立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例如:“蚂蚁运球”游戏,学生在练习时——特别是女生,一怕脏了手,二怕做动作时出“洋相”,因而教师怎么讲解规则学生都无动于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立即参与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学练、进行比赛、同争高低,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参与,使学生感觉教师是那么具有感染力,教师的知识、技能是那么的丰富与博大,从而确认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可敬可亲的。
2、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1)儿童化。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是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和童愿组织体育教学,防止体育教学“成人化”。还要注意防止单纯的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2)兴趣化。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让儿童得到情绪上的满足,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學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上,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做游戏和组织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3)游戏化。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活动,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程顺利进行。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易兴奋,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化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
3、注重教学语言艺术,提高信息传递效果。课堂教学过程是传递信息的过程,信息传递主要依赖教师的语言。只有讲究课堂的教学语言艺术,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大有讲究,其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教师即使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熟练的体育技能,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技巧,信息传递便不够顺畅,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所以,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一定要用精明简练、生动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表达教师教学目标。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段的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和分析低年级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自身体育教育实践,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融娱乐、趣味、情感、教法、学法等为一体,使之符合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心理特点,以此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素质真正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