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寻源
2015-05-30陈旬利
陈旬利
女娲故里陕南平利县,从不缺坝子。川坝相连,水沟纵横,每每沟出山的时候,沟与沟相会的时候,就有了坝子。
长安坝当是平利最大的坝子了,官田坝又是长安坝中的坝子,连仙河、石牛河、冲河冲破南北二山,纷纷和横贯东西的长安河见面,几个“老伙计”簇拥在一起,就滋润出一个数百亩良田的坝子,那坝子生来就与众不同,产出的稻谷极是有名,舂出的米极是好吃,不仅占全了平利本地米的原味、真味,还多出了一种沁人胃脾的清香,官府当然不会放过这地方的珍奇,把这米进贡到皇宫,皇宫里的人吃了这米,竟离不开了,下了旨意要平利年年进贡,官府霸道,索性把这一方水田全部归了官,那坝子便成了官田坝,因着官田坝是供着长安城里皇宫人吃着的,久而久之,连带着把长安河这一河两岸的大坝子喊作长安坝。
同是长安坝,上游和下游的谷子也是不错的,可独缺官田坝稻米那别有的沁香,甚是奇异,自古以来,没有人说得明白,问官田坝人,大多是笑而不答的,只是因为坝子的田地金贵,少有在坝子居住的,除却散落在坝子周遭的台、梁、峁少量住户,更多的人家,是住在南山而来的连着官田坝那道沟里。
其沟貌不惊人,倘不特意去探,是可轻易从眼皮下溜走的,唯有一股清流,无声无息地从山里流淌出来,凭着那条透澈的溪,眼见它们分路流进那大片大片的水田里,你便知道那绝非仅仅是条沟,你便是非去不可的。
这沟有俩名,一曰蛟子沟,一曰椒子沟。椒子沟是地名志上记的,蛟子沟是官田坝人叫的,祖辈人传着,沟里那个大石穴附近,时时有人畜神秘失踪,有胆大的便赶着羊群自己去洞穴,远远地瞅着,一日,果见一只羊,刚靠近洞穴,便被一巨蟒吸吞,方知石穴生有大蟒,自此便翻山越岭,绕着石穴走,苦不堪言,有信神的就日日烧香焚纸,祷告上苍。终有一夜,风雨大作,雷电交加,石穴崩裂,蛟龙随洪流而走。想来从进化的眼光看去,蛟子沟名当是在前,椒子沟则在后的。
蛟子沟促窄,一路深入,不久就有支沟,上有一小桥人家,有古树,有在石崖凿出的取水便道,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均是风景;无论从哪个时段截取,都是农家生态;无论从哪个境界品道,都是神仙味道。
终是要登山的,养活沟里人的土地大多在山梁上,一登,便更体味到蛟子沟的奇异,先有石梯,毕陡的两山夹着数丈高的石坎,沟水飞跃而下,除从崖边凿出的石阶攀登别无他路;再有石门,犹如大户人家的门楼,门楼之后更是陡峭,攀登时须得四肢并用,传说中住着蟒蛇的石穴就在石门一侧,经过时,生怕那大蟒蛇并没有走,不知是谁,冷不丁扔了一石块,让人头发根根竖起,以为蟒蛇复出,那声音咕咕咚咚,许久才息,更知蟒蛇一说,并非虚传;最后一奇,就是石瀑了,这石瀑高约数丈,是先前石坎飞流放大的十余倍,石瀑在三面石壁中飞下,如天河倾注,又落在一巨大的石台上,令人惊叹不已。
继续攀登,在一个平缓的坡面上,竟有一片墓群,近观墓碑文字,方知是白莲教的亡者,这儿曾经是过往的战场。
不单是墓,一路登攀,废墟不少,废弃的宅基地不少,残垣断壁不少,不少畦田,层层叠叠,荒地上建房,房屋弃了种菜蔬,人迁走了又种庄稼,像是一种地质的史书,人文的史书,堆积在一起,清晰而又难辨。
终是见着山垴上的庄户人家了,真正的种着地的庄户人家,还用牛犁着地的庄户人家,同路的人忙着抢拍,我径直走到年过半百的犁地的汉子身边,走在汉子身后捡拾虫儿草籽的八哥鸟旁边,跟着汉子犁地奋力和稳当的脚步,也似乎在耕种着一个季节,我就那样激动和兴奋起来,和汉子拉起家常,拉着官田坝的稻子和蛟子沟粮食的话题,拉着蛟子沟曾经的热闹和传说的话题,拉着蛟子沟还有多少户多少人的话题,拉着拉着,我执意地不走了,要在这沟垴的庄户人家吃上一顿饭,那是真正的土墙房里土坯灶上用柴火烘出来,用吊罐煮出来,用铁锅炒出来的一顿农家饭,那是就着火炉吃着的一顿乡里的饭。这情景,就是我三十年前山村生活的复制和还原呀,就在这县城不远的地方,就在这官田坝身后的地方,一如既往地保存着,只不过这原生态,原生得让人心里一阵阵的潮湿。
官田坝没有成官田的时候,蛟子沟和官田原本是一个模样,日出日作,日落日息,官田坝成了官田的时候,蛟子沟的人是顺着沟出去在官田里劳作的,他们是随着蛟子沟的水把汗水渗入到官田坝的粮食里去的,他们是随着蛟子沟石头的矿物质渗入到官田坝的稻子里去的;他们是随着官田坝的贡米把“民以食为天”装进皇宫贵族的脑子里去的;官田不再是官田的时候,白莲教和官府在蛟子沟争天下的时候,他们依旧是顺着沟出去种着官田坝的地,也种着自己的地,用种出的粮食供养着那些争来夺去、厮打血拼的人。
这般的一直到当下,官田还是种着,可眼见种庄稼的人是日渐减少,庄稼地是日渐缩小,年轻人大多远走,算上汉子,蛟子沟总共不过七八户人家,二十来口人,虽说饱着肚子,只是那原始的生活状态,在美丽的景色里,让人阵阵心痛。
汉子对自己的生活倒没有什么抱怨,只是对把坝子里的好田好地盖成房屋有些看法,他坚持种着自己的地,种着别人撂荒的地,官田需要劳力的时候,他守着先人传下来的传统,搁下自己的活计去帮着。他常常对别人说:“那米金贵呀,是蛟子沟人的精气神呢,再说了,庄稼是耽误不得的,是要人好好侍弄的,更是需要一溪好水滋养的呀。”
责任编辑院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