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模式”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2015-05-30陆振刚
摘 要:本文基于“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学制时间短與党员发展流程长的这一现实矛盾问题,从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入手,探索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目前,高职院绝大多数实施的“2+1”人才培养模式,学制短、实习期长的培养模式导致了很多学生党员入党不久就进入为期一年的实习期。这给高职院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出了一个难题。本文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入手,对当前高职院学生党员质量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探索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
1 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
1.1 学生党员大多数实习在外,教育管理难以落实到位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少部分留在学校参加专接本深造或者备战专转本考试,大多数在外实习,这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高峰主要集中在大二下学期造成的。很多学生党员刚入党不久,就进入为期一年的实习期,因此,党龄较短,对党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甚至于一些学生党员实习后,对自己的党员身份认识不足,不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另外,由于离校在外实习,学生党员无法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学习,党务工作人员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就常常难落实到位。一些学生党员步入社会,党员意识减弱,责任感有所下降,不能坚持以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一言一行。
1.2 就业导向性加之毕业班事务繁杂弱化了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发挥
2013以来,在“最难毕业季”的冲击之下,毕业生人数仍在增加,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毕业班学生开始为自己的前途忙碌着:专转本、专接本、就业等等。这一阶段学生党员更显忙碌:找工作须更积极,做论文须更认真。这使得部分学生党员投入党务工作时间减少,步调与组织不能协调统一,活动上不能全身心投入。入党前后表现出明显落差。进入毕业实习阶段,很多学生党员忙于自己的事情甚至忽视了党组织的工作和自身的理论水平的进步,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思想汇报不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
1.3 学生党员的流动性给党员支部活动的开展带来不确定性
学生党员到了大三,基本上都处于毕业实习的流动状态,由于就业范围广,实习单位较分散,加上毕业生的离职率偏高等等方面原因,学生党员的去向就很难掌控。这客观上造成他们很难集中统一管理,无法按时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影响了学生党支部的教育管理工作。
另外,在组织考察方面,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等工作以及入党联系人对发展对象的真实情况了解工作不够深入,致使部分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得不到深入的保障。组织批准以后,教育培养不够完善,导致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修养不够,更谈不上将学习集中在党的理论以及贯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学生党员在离校后,容易出现组织观念不强和党性意识淡漠等情况,对党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欠缺思考,作用难以发挥,先进性难以体现。
2 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工作模式创新与探索
对于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创新探索出一套工作模式,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迫切需
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从高职院学生党员的特点出发,以科学发展
观为统领,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有效资源,关注实习后的学生党员再培养、再教育、再考察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党员的各方面素质。
2.1 切实加强引导,增强党性观念,促进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
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切实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努力做到实习期 “学习不放松,思想不放松,纪律不放松,使命不放松”。强化学生党员的使命意识,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网络等平台组织学生党员学习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党的党员责任和义务、组织生活纪律教育,教育他们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教育和引导,切实增强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做到学以致用,充实和提高自己,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忠实实践者。
2.2 建立教育管理服务的沟通平台,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和新方法
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资源,建立学生党员沟通、交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党员大多数在外实习,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外,集中教育、管理已经与学生党员的流动性不相匹配,特别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流动性很高,他们的价值观念、对社会的认识等在社会工作受到了影响,党员的先进性很难发挥出来。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要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QQ 群、微信、微博等有效的网络联络工具,使整个党支部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散而神不散”组织谈话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等活动。突破空间限制,通过QQ群、微信群讨论、视频会议等多种交流形式开展党的日常教育活动,将党的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与自我监督的可控性通过网络平台一一实现。
基于高职院校“2+1”模式带来的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高职院校只有立足自身特点和实际,坚持质量导向,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既要体现组织的温暖和关爱,不断提高认识,又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切实做好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江炳坤,张晓红.高职院校流动学生党员管理现状与对策探索[J]. 院校管理,2013.
[2]许江荣.进一步推进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的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6).
[3]陆振刚.“2+1模式”下高职院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研究[J].中学生导报,2014(36).